这是一个关于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统的故事。萧统世称昭明太子。
南梁武帝笃信佛教,在国内兴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顾山兴建的是 "香山观音禅寺",寺内还建造了一楼阁,名为“文选楼”。
太子萧统代父出家来香山寺,一则为回避宫廷斗争,二则精心修编文选。
一日,太子下山来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视察民情。偶见一秀丽的尼姑,法号叫慧如,无意中谈及释家精义,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
太子跟踪慧如到草庵,又就释家经义深淡而不舍,以后便多次去草庵谈情说爱。
但由于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尼姑,终难成眷属,尼姑最后相思成疾而终。
太子闻讯,痛哭不已,含泪种下双红豆,并将草庵题名红豆庵,满怀相思悲苦离去。
此树历经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败成枯树,但到乾隆年间忽又在主干上萌生四株新技,一直长到现在,犹如虬龙老树了。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昭明太子萧统和慧娘两人的爱情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这些忧伤和凄凉的结局让后人叹息,然而萧统种下的两颗红豆却成为了一个不朽的神话。
唐人王维路过江阴,见此树心有所感,便写下了这首《红豆》流传后世。从此,红豆便成了相思的形象代言人。
那么王维心中的红豆,就是由昭明太子种下的了。
但故事中的主角有心爱的人,王维这首诗又是写给谁的呢?
事实上,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可以相思。
此诗又名《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是唐玄宗的御用歌唱家,而王维是太原王氏的贵公子,是整个唐朝屈指可数的诗画音乐的天才。
两位同是名门望族,又是难觅的知己,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西逃,王维被安禄山的叛军扣留,李龟年也仓皇而逃,去到了江南。
这首诗正是王维与李龟年别离时候所作,写的是离愁别绪,相思之苦。后来李龟年在江南流浪的日子里,经常唱王维给他写的这首“红豆生南国”。让我们来一起学习: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
作品赏析
《相思》这首诗借咏物而寄相思。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生南国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第一句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春来发几枝
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春来发几枝:一作“秋来发故枝”。
第二句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愿君多采撷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愿君多采撷: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采摘。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
“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
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
此物最相思。
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相思:想念。
最后一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
“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
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用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