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抽空读了本书叫《故事》,由罗伯特·麦基所著,他不是全球最好的编剧,但全球最好的编剧们却纷纷认他为“教父”。我们看过的《阿甘正传》、《西雅图不眠夜》、《玩具总动员》、《巨蟒与圣杯》、《钢琴课》、《X档案》等影视作品,都是它们的编剧在参加完罗伯特·麦基的剧本写作研修班所作。
麦基认为,无论有多少幕,所有的电影故事基本上都包括五种必要成分:
激励事件,它应在剧本的前25%内发生,“彻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驱使他开始采取行动以纠正问题、恢复平衡。
随着故事的发展,进展纠葛不断积累,把主人公推离他选择的目标或使其转向一个新的、未曾预料的目标,而他只有在故事过程中才能意识到这一目标。
接着,在传统上剧本接近结束的地方,危机到来了,这是一个有意而为的静态时刻,人物必须作出整个故事中的关键选择,要么调头离去,使自己免于苦痛,要么勇往直前,或好或坏地实现目标,恢复平衡。这一时刻就是麦基所说的“必备场景”,剧本中先前的动作都为它而构筑,这一场景虽然在故事的行动上未必是顶点,但在情感上却是高点。
由危机激发的行动把我们带到了高潮,它可以紧跟在危机之后,也跟在一系列被危机时刻做出的决定所激发的、不断升级的行动之后。
于是,高潮就把我们带到了结局。结局承载的价值既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还可以用“现实主义”的反讽方式将两者混合。和菲尔德、埃格里以及任何有常识的人一样,麦基认为一部影片不一定要以“大团圆”结局,只要结局能满意解决先前的一切即可。他也认为,每部影片都包含一个可由结局的价值取向概括的“主控思想”。爱战胜或摧毁一切,人或命运是一切行动的主宰,诸如此类。
这本书厚厚一本,语言较为理论,看起来还是颇为费力。以下是我认为麦爷爷观点中对我有用的部分,容我摘录了一些,和大家一起分享。
1.一个电影作品中故事最重要,人物其次,再是意义或主旨,然后是对白、音乐,最后是奇观。
2.人是重点,人是复杂的立体的,综合考虑心理肉体过去未来,像上帝一样制造人物,抓住性格。
3.事实和抽象之间是故事创作的领域。故事与生活的主要区别:人物会根据自己的感知采取行动,故事只集中于生活中采取行动的时刻,生活中却有许多空洞的时刻。
4.激励事件、每一幕的高潮、主情节次情节、冲突,获得观众的认同。
5.写相对简单的故事,但不是简单化,在具体层面上复杂化。人物不要太多,不要把所有东西挤在一起。让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层面的冲突都展现得很充分——这就是复杂化。
6.如何保证对抗力量在故事中强大?这是故事的核心价值。把负面价值隐藏在故事线背后,或者隐藏在任务的内心。
7.发现和挖掘值得讲述的故事:1)重塑平衡状态,抓住主人公的“渴望”;2)找到“阻止”主人公满足渴望的东西,内在的外在的精神的物质的,对手来自人社会实践空间等等;3)面对对手,主人公的行动;4)最后,问问自己是否会相信这个故事。
8.故事设计是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引导观众去问问题,寻找答案。另一个保持观众兴趣的方法是:忧虑或关心。
9.生活有两种方式来转折:通过行动、通过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