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很多人、很多事,这些不同的人与事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听到赞扬的话,我们会心情愉悦,但若是听到了不中听的话,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书上说,我们大致有这样四种选择: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第二种是指责对方;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例如:“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小气的人!”
A.哦,我没有把东西分享给别人,真是太小气了。(认为自己犯错)
B.你凭什么这么说我!你不是也不肯把**给我,你才小气!(指责对方)
C.我有点伤心,因为我希望被接纳和喜欢的。(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D.他生气可能是因为他需要我的帮助和支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当把四种感受都列举出来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指责对方”往往容易引起更大的冲突。然而,事实上,在不顺心的时候,我们往往倾向于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遇见过一些家长会对孩子说:“你成绩这么差真是让我们伤透了心!”可见,他们认为自己的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有些孩子可能会心生内疚,从而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然而,这种调整只是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当我们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若只提及相关的事情、他人的行为或是使用指责的方式,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我们应该学习“我句式”——“我觉得(感到)……因为我……”的表达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当然,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语言准确客观的表达事实,一定要注意避免对对方的指责。
其实,“人们在批评的时候,往往暗含着期待。例如,我们会对孩子说:“为什么你又把桌子搞得乱七八糟?”此时,我们对孩子的批评里实际上间接地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把桌子收拾干净。但当我们用批评的方式开始对话时,孩子的反应通常是申辩或者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你能现在帮忙把桌子收拾干净吗?”,孩子则可能立刻做出积极的回应。
我们要学会读懂感受,也就是要读懂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与期待,从而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摘录】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1.自由选择:选择梦想、目标、方向,自由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梦想、目标和方向。
2.庆祝:庆祝生命的创造力以及梦想的实现,纪念人生的失落、亲人的去世或梦想的破灭(表达悲伤)
3.言行一致:真诚、创造、意义、自我肯定。
4.滋养身体:空气,食物,运动,免于病毒、细菌、昆虫及肉食动物的伤害,休息,住所,水。
5.玩耍:乐趣、欢笑。
6.情意想通:美、和谐、激励、秩序、平静。
7.相互依存:接纳、欣赏、亲密关系、社会、体贴、成长,安全感、倾听、诚实(诚实使我们能够认识和超越自己的局限性)、爱、信心、尊重、支持、信任、理解。
——《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