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唐诗新思路 欧丽娟教授·拾伍

欧丽娟老师是我上大学后很喜欢的一位国立台湾大学的教授,曾经在网上听了她的红楼梦及中国文学史系列课程,老师学识渊博,令我心折。下文整理本学期欧丽娟老师的公开课唐诗新思路。感谢b站评论区的@南康L,我将两人的笔记结合,对老师的课程进行了整理。

先上b站链接:

唐诗新思路 欧丽娟老师


      李商隐是唐诗的压轴,绽放出世纪末的华丽,《锦瑟》则是他一生歌咏的代表作,也是首屈一指的唐诗名篇,李商隐被认为是“晚唐第一人”,为人纤细、敏感执着多愁,这样的感伤性格使他往往耽溺在残缺美之中,和我们先前所谈到的几位诗人性格完全不同,尤其李商隐一生困在牛李党争的复杂处境里,在夹缝中求生存,饱受有苦难言之痛,他首创的《无题》诗可以说是这种命运的结晶,所以李商隐也变成一个最能体会弱者处境的诗人。例如说,《龙池》写的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痛苦,另外,更多的咏物诗,像《野菊》、《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写的是受苦的生命。李商隐托物寓志,将自身放顿在里面写出来的作品往往令人感慨万端。关于李商隐,那谜一般难解却又魅力无限的诗歌,尤其是《无题》诗。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的第十二首里面有提到:“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说的是李商隐诗具有迷离恍惚,美丽动人,又令人茫然不解的特色,可惜,没有人能够如同汉代的郑玄注解诗经一样,为李商隐的诗作充分的注解,因此呢,诗人到底在感慨什么痛苦什么,当他不愿明说的时候,读者也无法起作者于地下而问之,那大概就只能大胆假设或小心猜测。当然这么说并不等于我们可以把这些《无题》诗,都当做政治诗来解读诠释。即使,那确实很可能是由某一个现实碎片所引发。但是,重点并不在于那是哪一个现实事件,而是李商隐书写的时候,究竟展现出哪一种性格特质。所以,除了这种内心底层的秘密实在无法破解之外,他在作品中用字遣词的基本意义,诗人的主要性格特质等等这些,却是我们读者可以透过勤奋用功的研究,而给予正确的解答的前面,引述元好问用来拈出李商隐诗的特点的:“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这两句都是出自《锦瑟》这首诗,这首诗虽然题目很明确,但其实它是仿照古诗,夺取第一句的最前面两个字来作为标识,并不是一般诗歌是根据内容来订定题目的,所以它事实上仍然是一首《无题》诗,《无题》诗是由李商隐所首创的,那这和文学史上,因为流传过程中失落了诗题,所形成的“佚题诗”,是不一样的,它是李商隐刻意隐藏创作主旨的一种做法,通常古典诗的的命题具有标示诗人的写作动机以及写作目的的功能,例如说《咏物》诗必须在诗题上标识它所歌咏的物件名称,以免就成为猜谜诗;那么像送别诗,它就要点出相关的人、事、时、地、物,这么一来才能让读者产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具体环境。那么其他不一样的,各式各样类型的诗歌,也都大略如此,所以诗题具有“指引”的作用,但是呢,李商隐却有意隐晦其事,朦胧言之。所以才造成历代以来索解纷纭的结果,那么像清初的王士祯,他在《论诗绝句》里就直接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也确实如此。有人统计过,从宋代以来,关于《锦瑟》这首诗的诠释已经超过十种,归纳起来呢,主要有五种范畴:第一,认为《锦瑟》诗是一首单纯的咏物诗,那么历代的诗评家有人根据诗题,说这是一首以“锦瑟”为对象的咏物诗像宋代的许顗他在《彦周诗话》里面引了《古今乐志》,提出了以下说法说:“锦瑟之为器也,其柱如其弦数,其声有适怨清和。”又说啊:“适怨清和,昔令狐楚侍人能弹此四曲,诗中四句,状此四曲也。”有一个章子厚曾疑此诗,而赵推官叫做“深”的人为说如此。就是呢,有人认为这个是值得怀疑的。但是呢,有人却认为应该是如此,那同样是宋代的诗评家黄朝英他在《缃素杂记》里面也是采用的这个说法,说这首诗啊是讲“瑟”这个乐器呢,具有“适、怨、清、和”这四种不同的声调,跟一种音乐感受。这些说法显然都是就诗篇的题目叫做《锦瑟》,于是就把它当作是一首一般的咏物诗,第二种对于《锦瑟》的解释呢,是和政治有关的有人以为,这首诗是在寄托牛李党争的历史事件,而这一种做法是李商隐诗歌诠释史上很常见的那这样一种和政治比附有关的代表人物呢,是张尔田,或者说张采田他在《玉溪生年谱会笺》卷四里就提到:“沧海句言李德裕已与珠海同枯,李卒于珠崖也。蓝田句言令狐綯如玉田不冷,以蓝田喻之,即节彼南山意也。”这意思是说:《锦瑟》的中间四句,都跟李德裕、令狐綯有关。那么当然,除了比附于牛李党争之外,也有诗评家怀疑这首诗感伤唐代的宗室,唐代的国家朝代已经面临残破而写的。第三种呢,是把《锦瑟》诗附会到跟情感有关,那这也是政治比附说之外非常常见的解读法,他们认为李商隐的爱情诗质量俱佳,既多而且好。再加上李商隐在写作这类《无题》诗的时候往往都是以爱情为包装,因此这么一来呢,同样属于《无题》诗的《锦瑟》也就被归纳为写爱情的,这一类像清代有名的纪晓岚,他就认为《锦瑟》是一首艳情诗他说:“以思年华领起,以“此情”二字来总承,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阻,故追忆之而作。”不过呢,我们必须说,情感或者是说狭义的恋爱,它其实呢也还会牵涉到对象上,而有一些不同的具体差异。因此呢,是即便归类在情感的这个范畴里,对于诗歌的宗旨是什么,还是可以分出以下的几种说法,像宋代的刘攽,他在《中山诗话》里面,和明代的胡应麟的《诗薮》都认为“锦瑟”是青衣,青衣是婢女所穿的衣服,所以也就代指婢女。那么他们认为“锦瑟”是这个婢女的名字,而这首诗是为令狐楚家里面的青衣而作,也就是说是写给“锦瑟”的一首爱情诗篇,另外也有人说这首诗呢是在表达对于宫女或者是女道士的爱情。还有一种说法是主张恋爱的对象已经过世,像清代的钱良择就说:这是一首悼亡诗,因为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怀念过世妻子的悼亡作品,叫做《房中曲》。《房中曲》里面呢,也就涉及到“锦瑟”这一个物象,他说:“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即以义山诗注义山诗,岂非明证?意思是说,用这首悼亡诗来证明《锦瑟》,那么它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这是一首悼亡诗的一个主旨。接着他说“锦瑟当是亡者平日所御,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那么李商隐的集子中悼亡诗甚多,那么所悼的对象怀疑“即王茂元之女,旧解纷纷,殊无意义”。所以他认为,悼亡诗才是唯一的宗旨,而其他各式各样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这个说法呢,也获得很多人的支持,像同样是清代的人程梦星他也认为:古代“夫妇琴瑟之喻,经史历有陈言”也就是说,用“琴瑟”来比喻夫妇,这也是我们历史很常见一种的说法。“以此发端”就“无非假借”,也就是说,用“锦瑟”来作为整首诗的开端,也就是借用“夫妇琴瑟”这样的一个比喻“诗之词旨,盖以锦瑟之弦柱实繁多且多,夫妇伉俪历有年所。怀人睹物,触绪兴思。”意思是:传统的经史中自古就有把“琴瑟”比喻为夫妇伉俪的先例,所以这首诗应该是悼亡诗。那么其他的清代的诗评家,像胡以梅、陆崑曾、姚培谦等等,都是赞同这个说法的。另外我们还可以再举清代的厉樊榭所说的,他说,“此诗,义山悼亡之作也。锦瑟五十弦,剖为二十五,是即其人生世之年,故云思华年也。今则如庄生之蝶、望帝之鹃,已化为异物矣。然其珠光玉润,容华出众,有令人追忆不能忘者。在当日已惘然知尤物之不能久存,不待追忆而始然也。”从这段话来看,就连死者逝世的年龄也都被推测出来了,那就是锦瑟二十五根弦所对应的二十五岁,那当然就是一个青春早夭的年龄,更是令人唏嘘除此之外呢,也有诗评家把咏物和悼亡结合在一起,认为这首诗呢,是借死者生前所喜爱的乐器,来抒发悲悼之情。刚刚有一段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了,另外我们还可以看朱彝尊所说的。他说:“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这就是第三种跟爱情有关的种种说法。至于第四种解释的范畴,又转移到和诗歌创作有关,虽然呢每一种说法细部的解释,还是会有一点差异但是一致认为,这首诗,也就是《锦瑟》诗,是李商隐对自己一生诗歌创作的经验和技巧的总结。例如说像清代何焯,他在《义门读书记》里有关李义山诗集的这个部分,他先把《锦瑟》列在卷首,然后提到他的朋友程湘衡认为:“此义山自题其诗以开集首者,次联言作诗之旨趣,中联又自明其匠巧也。”所谓的“匠巧”,是指李商隐用来说明他自己作诗的匠心独运和雕琢精巧,而这个说法到了近代的钱锺书,有了更详细的发挥。他认为:全首诗都是借物拟象用来说明他写作的技巧和创作的心得。他说:自题其诗,开宗明义,略同编集之自序首二句言华年已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清和适怨,开卷历历。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一联,是言作诗之法也。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飞蝶征庄生之逸兴,啼鹃见望帝之沉哀,均义归比兴,无取直白举事宣心,故曰“托”;旨隐词婉,故曰“迷”。至于沧海月明这一联之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不说“珠是泪”,而曰“珠有泪”,只用来表现出虽化珠海圆仍含泪热,已成珍玩,尚带酸辛,具宝质而不失人气。暖玉生烟是说此物此志,言不同常玉之坚冷,盖喻己诗虽然琢炼精莹,而真情流露,生气蓬勃有异于其他雕绘夺情、工巧伤气之作至于珠泪玉烟,正以形象体示抽象之诗品也。”这一大段解释,可以说是历来这一类说法中最详细的,至于另外第五类的看法,则是把《锦瑟》这首诗视为李商隐回顾人生时的感伤之作。当然,这些看法的细部差异也是一样存在。例如清代叶矫然,他就特别指出,这首诗“分明是义山自悔其少年场中,风流摇荡,至今始知其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也”。这段说法比较偏向于对年少时情色风流的忏悔,范围比较狭隘,那针对性也比较特定。这么一来呢,反倒会让整首诗的涵盖面降低,另外呢,同样是清代的朱鹤龄就说:《锦瑟》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那么庄生这一句言付之梦寐,望帝这一句呢是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是用来说埋而不得自见,那么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那么义山集三卷犹是宋本,相传旧次,始之以这个《锦瑟》,而终之以《井泥》把这两首诗合而观之,则我认为这首诗是自伤,这是没有异议的了,所以更无疑矣。那么采用这样的看法的,还有像《唐诗鼓吹》的评注也提到:“详玩“无端”二字,锦瑟弦柱当属借语,其大旨则取五十之义无端者,言岁月忽已晚也,玩下句自见。”你仔细品味下一句,自然可以看出这一点“顾其意言所指,或忆少年之艳冶,而伤美人之迟暮或感身世之阅历,而悼壮夫之晚,则未可以一辞定也。”那么这就把诗歌的主旨,定调为自我感伤了,至于究竟是感伤什么呢?从美人迟暮这个说法可知,他指的应该是怀才不遇,终生无成的失败,这也是一些诗评家的共识。例如说同样是清代的诗评家薛雪,他就说:“此是一副不遇血泪,双手掬出,何尝是艳作?”另外像汪师韩在《诗学纂闻》里,他也认为: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我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已亦不解其故,那么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就是不知为何如此。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呢,是喻少年时事,义山啊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就是壮心也,壮志消歇,犹如“望帝”之化为“杜鹃”,已经有如隔世至于“珠”、“泪”皆宝货,“珠”在“沧海”那么这就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的照耀而有“泪”,那么“生烟”者是“玉”的精气。“玉”虽然不为人所采,但是呢,“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至于“追忆”这一联,他认为是后世之人对李商隐的追忆“可待”者,犹云必传于后无疑也。“当时”是指现在,那“惘然”是指无所适从。那么意思是说,后世之传,虽可自信,而即今沦落,为可叹耳。意思是说,我的诗能够流传到后世,这是呢李商隐很自信的,但是呢谁知现在却竟然如此沦落,这就是他非常感慨的地方。整段话的意思是说:第三句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是写少年时候的才华功名如同一梦,第四句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是写他壮志不再,恍如隔世所以悲伤之情就托诸杜鹃。到了第五句的“沧海月明珠有泪”,是以沧海遗珠表示自己的怀才不遇,第六句的“蓝田日暖玉生烟”,也是写良玉埋地,不为世所用。看到这里为止,这些说法很难说哪一种是标准答案,或者是唯一正确的解读但是我们认为,从整首诗的意象特点、意境特色,在在都指向这是李商隐年近五十岁的时候所进行的一个人生的总回顾。所谓的总回顾意味着:它并不是针对哪一个特定的人事物而发,而是一种整体的包容所有一切在内的一种整体感受,因此,全篇才会处处弥漫着一股苍茫迷蒙的意境,就此来说,前面的那几种说法,都不大符合这样的特质,例如说,主张李商隐是针对一个特定事物,例如乐器,或者是创作活动,或者是写作技巧的这一种说法,认为他们是针对这一个去写咏物诗,这实在呢并不符合那样苍茫的心境。所以呢,明代的诗评家胡应麟早就指出:“宋人认作咏物,以适怨清和字面,附会穿凿”,那么“遂令本意懵然”且至此情可待成追忆处,就更说不通了。至于主张这首诗谈的是爱情的,无论牵涉到的是妻子还是情人,对象是生还是死,也都难以涵括生命经验的全体,另外像主张这首诗是有感于政治党争的辛酸而写的,那更是太过狭隘的推测了,因为人生的涵盖面何其宽广,亲情、友情、爱情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还有在这感情之外的种种人生体验,都远远超过了政治的范围。尤其是这首《锦瑟》诗,大约作于宣宗大中十二年,也就是公元858年,李商隐大约47岁的时候这一年,也就是他在故乡郑州临终的前夕。固然,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的死亡。但是确实走到人生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回顾,也就表现出李商隐大约,是由于感于人生已经进入晚年,甚至呢逼近了人生尽头。于是回顾平生,缅怀前程往事之余心中兴起一种悲欣交集,而感慨系之的综合感受,于是呢,才有这样的一首作品。那么《锦瑟》诗作为将李商隐的艺术和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篇章,堪称为笔力万钧的压轴之作,我们读者根本不需要去侷限、坐实、牵引具体的事物,来加以附会。其实,我们只要直接就其中综摄了一切有关理想、爱情、人生遭遇等等生命的整体感受,来体味他深沉的感伤,这似乎更能够切近这首诗的本质,由于李商隐他在写作这一类《无题》诗的时候,往往是以精丽华美的意象,和曲折间接的笔法交织渲染出迷离、朦胧和扑朔隐晦的诗歌境界,充满了绝美,而又难懂的魅惑力。尤其是诗前所冠的这个“无题”的名称,他并不是因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遭到无情地遗忘,导致它的本题被误失而流失的结果。相反地,这些《无题》诗包含《锦瑟》,都是出自于作者有意曲避隐讳的心态,所形成的产物。他把具有指示和说明功能的题目,完全消解以致于让读者在缺乏人事时地这些具体的指标的情况下连同创作者一起,都被引导到诗境的迷雾之中了那不可名状的朦胧氛围,奠定了凄迷、怅惘的基调。再加上《锦瑟》这首诗,加用了“晓梦迷”、“玉生烟”的层层的皴染还有“托杜鹃”、“珠有泪”这些神话传说的幻化虚写以致于渲染出极为浓厚的、非现实的梦幻色彩,更使得全首诗笼罩在一片朦胧迷茫的意境中所以,这个时候纯粹的美丽与哀愁,就从个别的事件和特定的情节中独立出来,不但构成了一种很普遍性的基调,也更成为我们吟咏、评赏的最主要的内容,换句话说,美丽与哀愁本身,就是作者他唯一想传达以及作者希望读者主要去领略的重点。因此,我们应该超越对事件的叙述,以及对理路的安排的关心那么让本事,也就是这个诗歌的原来的根据,显得不够具体也不够明确,所以说《无题》诗,保障的是一种柔和的人生总体情境的身世之感。虽然可能由政治生涯的追求与失意,或者是爱情方面的执着与落空等等经验同时汇聚而来,但是呢他却避开了具体事件的有限性,而展现出丰富多义、宜于无限联想的效果,也达到了含蓄蕴藉、意旨遥深的最高的艺术境界。这些诗作呢或许令人产生了“独恨无人作郑笺”的遗憾但是呢,那些从千疮百孔的现实人生中,所提炼出来的美丽与哀愁的结晶无疑更能够把我们推向艺术的精灵,然后不落言筌地直接从内心深处随着诗歌震颤低吟,这就是《无题》诗以及《锦瑟》诗最动人的性质所在不过呢,我们还是要进一步的指出,最重要的是,前面各种说法里,把《锦瑟》这首诗定义为自伤、自慨,自我感慨而写,这虽然已经比较接近诗歌的情调,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这类《无题》诗的本质,但是我们仍然必须追问的问题是:李商隐他只是在表达感伤、感慨而已吗?并且呢,他即使是在感伤、感慨,那么又是在感慨、感伤什么呢?所谓的一生失落无成,这只是很一般的理解,所触及到的也是一般文人很常见的感受。但是李商隐他所呈现的,是否还有他自己与众不同的个人独特性,而不是这种一般性的、常见的心理经验而已呢?就这样的一个提问,我们接下来要提出另外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人生最终阶段,回首人生时所进行的个人总结,以及自我剖析其中所透露的是他对自己的深刻认识,以及他自己的悲剧性格究竟何在?也就是说李商隐面对着自己,他提出一个究竟“此何人哉”的一个问题与解答,意思是说:“此何人哉?”到底李商隐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怎样地面对人生的一切的?对这些问题,李商隐用自己最熟悉的创作方式,提供了自我解答。如果这个角度是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锦瑟》就是诗人亲手撰写,为自己盖棺定论的墓志铭。而整篇墓志铭的主旨,就是那一分美丽与哀愁的心灵。

      现在我们来看《锦瑟》这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个思要念“思(四声)”,才会合乎律诗的平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整首诗中的意象充满了凄美浪漫的情调。但是请大家注意,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不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李商隐人生的最终时刻,并且其中所运用的意象,也都是李商隐一生所偏好的集大成,意思是说,李商隐过去在创作文字中,持续闪烁的吉光片羽,都汇聚到这首压卷的代表作里其实,凡是李商隐所好用的诗歌意象,大都具有同一个特点,也就是美丽与哀愁的共同结晶。以“锦瑟”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种意象,其它还有像“晓梦”、“春心”、“无端”等等。以“春心”来看这个词在李商隐的诗中一共出现两次,包括“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以及《锦瑟》这首诗所说的“望帝春心托杜鹃”追踪这个词汇最早的源头,是来自《楚辞·招魂》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如此一来,屈原那执着不悔的浪漫多情的精神,已经为他灌注了一种纯净优美的血脉,而这是一份无比纯洁、执着、美好的心灵,可是又那么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于是呢,李商隐的诗中更常出现“伤春”这个词,例如说:“我为伤春心自醉,不劳君劝石榴花”还有“年华无一事,只是自伤春”,再看“莫惊五胜埋香骨,地下伤春亦白头”再者“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还有“君问伤春句,千辞不可删”再看“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最后还有一个例子,虽然不是用“伤春”这个连词出现的,但是意思完全一样。那就是《落花》诗里的“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虽然他说的是“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没有直接出现“伤春”这个词汇,但是其实更加清楚表现出伤春的悲哀试看那份无比美好的心灵,随着春天的流逝逐渐残缺殆尽而所得的,竟只有沾衣的眼泪而已,这已经初步显示了李商隐一心追求美好的事物,却又总是受到伤害的人生体验,而李商隐对这样的人生,充满了无法理解的困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造成这些现象的道理又何在?于是往往升起一种莫名所以的,无缘无故的无奈感,所以他的诗里也常常发出“无端”的感慨,那这也成为李商隐诗歌中常常出现的语词例如说:“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还有“秋蝶无端丽,寒花只暂香”再有一首很有名的“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再者“云鬓无端怨别离,十年移易住山期”还有“人岂无端别,猿应有意哀”像这些例句,都用“无端”表达出一种事出意外,难以言诠,而莫名所以的感受不过呢,以上这些这几个词啊,虽然在数量上颇为令人注目,但是呢,它却不是李商隐的特有现象,而是中晚唐诗人很普遍常见的惯用词,如果我们在《全唐诗》里面搜寻起来,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呢在运用的内涵上跟李商隐,也很接近。因此呢,真正专属于李商隐的专利,可以展现出他与众不同的美学品味,和他的心灵趋向的其实是“晓梦”和“锦瑟”这两个用语。在《全唐诗》里,“晓梦”这个词一共出现21次,单单李商隐就占了四次之多,将近五分之一,所以是别的诗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这四次包含:“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还有像《咏史》诗:“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再看“山驿荒凉白竹扉,残灯向晓梦清晖”,当然还有《锦瑟》这首诗的“庄生晓梦迷蝴蝶”,可见李商隐对这个词汇的钟爱而什么叫“晓梦”呢?为什么李商隐偏好“晓梦”这个词呢?那是因为“晓梦”就是清晨破晓时所做的梦,由于接近日出的时刻,又是清醒之前所做的最后一场梦,因此它的特点是短暂而清晰,这就道出追忆平生的时候,那记忆犹新,却又稍纵即逝的感受,更何况“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梦境,是如此美丽缤纷,有如庄子梦蝶一般彩翼双飞,栩栩然、翩翩然,与繁花互相辉映,梦中人当然流连忘返,沉迷不可自拔果然,李商隐诗里面直接提到蝴蝶的,总计有29首蝴蝶点缀,在诗人的梦里梦外,正是那一片春心的化身。然而那小小的、轻盈的春天精灵,同样是那么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和春花一样短暂所以说,它可以算是伤春的典型事物。蝴蝶点缀在晓梦中,就更增加好梦难留的惆怅感但是呢,更值得注意的是“锦瑟”这个意象,我们查了唐诗里总共只出现11次,而单单李商隐也就用了四次包括“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还有“新知他日好,锦瑟榜朱栊”再者是用来比喻牡丹的:“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那么再加上《锦瑟》这首诗,整个的比例,竟然高达整个全唐诗所有数量的三分之一强,这真的是难以找到别人可以来相比的,更关键的是《锦瑟》这首诗,也是《全唐诗》里唯一一首用“锦瑟”作为标题的诗篇,换句话说,唐代的两千两百多位诗人中,没有一个像李商隐一样,眼光在锦瑟上流连注目,凝视着它不愿意离开到最后,还全力为锦瑟打造出一首杰作,成为五万首唐诗里,唯一一首以“锦瑟”作为对象的咏物诗。可想而知,李商隐对锦瑟,是多么地情有独锺。作为李商隐所钟爱的诗歌意象,李商隐之所以特别偏好锦瑟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它的美丽高贵,所谓的“锦”是华丽的织物和锦绣有关的词汇,也都是最美丽的象征,像所谓的“锦绣文章”、“锦绣大地”、“锦心绣口”都是如此那么同样地,“瑟”这个乐器再加上“锦”字,可见造型十分的精美。在《周礼·乐器图》里面就提到:雅瑟有二十三弦,颂瑟有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就叫做宝瑟。那么绘文如锦者,这个叫做锦瑟。可见锦瑟的美,不是珠光宝气的宝瑟,而是以绘文如锦,展现出人文艺术的文化精神,代表一种知识的、感知的、品味的、性灵的美。那么至于李商隐特别偏好锦瑟的原因之二,那是因为瑟这种乐器本来就是悲哀的象征,来自一个古代的神话传说。我们看《史记?封禅书》里面的记载,它说:“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原来啊,瑟本身就是一个哀愁意象瑟之所以是二十五根弦,是被减半的结果。原本的五十根弦悲戚怆楚至极,甚至连太上忘情、最伟大的太帝这位天神,也为之动容到了完全无法承受的地步,可见瑟这种乐器的声调何其哀怨,它那内在呻吟着的哀伤就令人推测,如果琴弦加倍的话,就会让最伟大的天神都会被悲哀所淹没。所以说《史记·封禅书》的这个记载是一个后设的神话,可以说是后人用来解释瑟的悲剧感染力。那当然,有了这个浓厚的神话色彩以后,就反过来,使得瑟更染上了迷离凄美的深沉悲剧感李商隐不仅选了瑟这个悲哀的乐器,更是偏偏要用五十根弦的瑟所谓的“锦瑟无端五十弦”,那这一方面是切合当时李商隐的年龄约数,另一方面,他更是要借以传达“载不动许多愁”的悲剧一生,于是,锦瑟这种文采华美却声音悲哀的乐器金玉其外,酸涩其内,代表了一种柔美深情的心灵而又带有无限的沉痛悲感,本来就是一个美丽与哀愁的共同结晶就像李商隐的心灵和他的人生一样。努力地追求美丽,但是美丽又同时渗透了悲伤的泪水,很美又很沉重,于是就成为李商隐反覆致意的一个属于他的特殊象征,除了大量总汇这一类美丽与哀愁的意象之外《锦瑟》这首诗的第二大特点,就是充满了迷离不清的晕染效果,而这种效果,主要是运用超现实的神话传说来达到的。请看第一句的“锦瑟无端五十弦”,已经开启了神话的视野,接着中间的两联四句更是一路神游物外,让我们深入到陆地、海底中展开无限的想象。我们看第三句的“庄生晓梦迷蝴蝶”,这句是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在庄子的《齐物论》里面提到“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其中,梦是虚幻的,化蝶更是幻中之幻,一切都失去了真实的界限,这也已经开展了一个超现实的空间,到了接下来的的第四句“望帝春心托杜鹃”,又运用周朝末年,蜀王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杜鹃也就是子规鸟这样的一个传说,李商隐用这个来表达一种生生世世、传承不绝的执着对于这个传说,在六朝有好几段的记载,其中之一是左思的《蜀都赋》唐代的刘良在注这篇赋的时候,引了《蜀记》提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王蜀”就是作蜀帝的王,“号曰望帝”。那么杜宇死后,“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另外一个记载更早,是《说文解字》里面所提到的一曰蜀王望帝婬其相,这个“相”是叫做鳖灵,那么“婬其相”的这个妻子。事后感到非常惭愧,所以就“亡去”,就是逃亡,后来呢就成为子规鸟所以蜀人以闻子规鸣,皆曰是望帝也。另外呢,还有一个跟蜀这个地方有关的这个史书,就是《华阳国志?蜀志》里面也记载:“周失纲纪,蜀候蚕丛,始称王。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开明”也就是鳖灵的号那么“开明”呢,就“决玉垒山以处水害”,那么“帝遂委以政事,禅位于开明”,然后帝自己呢“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就是时间到了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以上我们看到的各种传说的版本有详有简,也互相有一些出入。但是呢,都表现出一种生死不移的执着,尤其是人鸟之间的异类转化,还有世世代代的生命流转,这都只有在传说中才能出现。并且请大家注意,望帝化为杜鹃鸟,又延续了庄周梦蝶的“物化”的形态只不过啊,一个是迷醉不已,一个呢是悲怨不息,都同样表现出不被现实所拘限的一种超越性。再来我们看第五句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这更可以说是李商隐运用典故纯熟至极的一个最高表现,他把月明珠圆、以及鲛人泣珠两个传说,巧妙融为一炉,毫无獭祭鱼式的堆砌,反倒天衣无缝、出神入化。这个典故呢,反应了古代天人感应的连动思维,意思是月明和珠圆之间,有彼此这样一个感应的对照关系。像左思他在他的名篇《吴都赋》里面就提到:“蚌蛤珠胎,与月亏全”,意思是说蚌蛤里面所孕育的那个珍珠,跟月亮的残缺与圆整,其实呢,是互相对应的。唐代的李善注《文选》的时候,在这篇赋里,特别引了《吕氏春秋》进一步解释“月望则蚌蛤实,月晦则蚌蛤虚”意思是说月到望这一天最圆满的时候,那么你所采的蚌蛤的珠,就会非常的圆实,等到月到了很隐晦的那一天,那么蚌蛤呢,就可能完全没有出现了。所以,蚌珠是跟随着月亮的圆缺的形状,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显然在月明的时候,蚌珠的形态体积势必是最为硕大圆润,另外像“鲛人泣珠”的故事,这是在《博物志》里面有所记载他说:“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另外对左思《吴都赋》的注里面也提到:“俗传鲛人从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积日卖绡。鲛人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就这些记载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原来珍珠它是海中鲛人的眼泪所化成的。那这么一来,月明珠圆以及鲛人泣珠这两个传说结合在一起就扩大了眼泪的渗透力,形成了下面的这样的一个等同关系。我们列表来看最为清楚,也就是月它实质上就是珍珠,珍珠又等于是眼泪,而眼泪来自于悲伤跟哀凄。于是当月明的时候,珍珠最为硕大这时,眼泪也最为充盈,那么也表示一个人的悲伤、哀凄,是在最痛的程度。这么一来呢,从天上的月亮到海中的珍珠,都被泪水所浸透,那么处处也就弥漫着悲哀的本质,原来世界从天上到人间到海底,都是悲哀所浸透的。何况呢,那由泪水所凝结而成的硕大珍珠上,竟然又有泪,叫做泪中之泪。这么一来,眼泪作为悲哀的结果,竟然呢又进一步悲哀到流出眼泪,那泪水绵延不尽又生生不息,悲哀伤痛的非常程度,简直就是难以想象了。原来眼泪它自己又可以流出眼泪,泪水的伤痛的程度呢,就无以复加。李商隐到了接下来的另外一句,就从截然相反的角度跳跃到温馨和暖的幸福体验第六句的“蓝田日暖玉生烟”呈现一片春夏冲融的氤氲气息,其中的蓝田又叫做玉山、覆车山,就在今天的陕西蓝田县。宋人的《初学记》里面就有提到:“蓝田出美玉如蓝故曰蓝田”,所以蓝田跟玉本来就有连带的关系,而李商隐这一句所用的意象,不只是蓝田玉,因为再加上烟的这样的一个氤氲意象,这很可能是来自中唐诗人戴叔伦所说的几句话根据《困学纪闻》里面所提到的:“司空表圣”也就是晚唐的诗人司空图曾经提到“戴容州”也就是戴叔伦,他有说啊:“诗家之景”,也就是诗人所营造的一种诗歌的一个情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那么他认为李义山的“玉生烟”这一句,就是“本于此”。这些说法当然让我们看到李商隐的造句,确实是有其他的一个来源的,但是呢,这句虽然不是来自神话传说,仍然还是充满了一种神话世界般的意境,尤其那“玉生烟”的景象是可望而不可及,可远观而不可近看,可以具体感受却无从描述,让人有如置身于宁静安详的乐园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