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和我聊起《三国演义》这本书,他觉得,这本书对他的认知升级有很大帮助。因为,在看这本书之前,他单纯如小白兔,可是,看了以后,他恨不得穿越回三国去玩弄权谋。他说,看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儿童突然搞懂了大人世界的真面目,于是,读完后,他看同龄人,就有大人看小孩的感觉。
他说,这种感觉,可能就是“认知升级”吧。
我同意。我还想起,有另一本书,《三体》,也经常被人们拿来讨论“认知升级”。不过我今天想从另一方面谈谈我的理解。
我的朋友虽然读了《三国演义》,但他还是在为周围的“人际关系”感到苦恼。比如,他不知道怎么和上司谈加薪的问题,他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不和女朋友吵架。
这就让我思考:他懂了不少权谋,这种懂,是一种饥饿感被满足的幻觉,还是真的懂了?
接下来,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论“认知升级”。
第一,“认知升级”即抽象化思考。
拿“人际关系”举例。假设,一个人在“认知升级”之前,生活中经常交往的,有5个朋友,但是,升级后,只剩下1个朋友,他的交际圈反而窄了。那这说明什么?
如果按照我朋友的理解,他就觉得,这说明这个人并没有升级,他在人际交往上退步了。
但其实未必。
我最近收到两个同学的留言,一个是骑士同学,他说:“老师,我果然不适合跟别人打交道,有些人当面聊的很契合,然后背地里认为我买书纯粹是装的。”另一个是荒岛同学,他说:“很长一段时间了,有时候有压力或者心情糟糕的时候就会开始回想起以前痛苦的事,有时候没事在床上躺着也会想起以前悲伤的事情,然后就会各种难受。”
我想起我中学时也有过类似的感受,那时候,我的选择是,适当减少交际时间,安顿内心,和自己相处。
我们都想要一些独处的时间,把一些关键事情想清楚。这时候,表面上,我们的朋友变少了,我们在逃离。其实,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能是问题真正的解药。
什么是抽象化思考?就是,能有一个更大的理论框架,来覆盖孤零零的事实材料。
从这个意义上说,认知升级就体现在,视野的延展。只有把视野延展了,你才能发现,也许,“人际关系”的钥匙恰恰与“人际关系”关系不大。再比如,“时间管理”的关键与“时间管理”也相去很远。
记得易中天曾经聊过《三国演义》的毒性不小,至少,就我的经验来看,诚意,总是比很多所谓的交际套路,更有力量。(大家都也不傻)
第二,认知升级即具体化操作。
还是回到我对认知升级的思考。
刚才说的是大的方面,但同时,我最近还在想,真正好的认知,往往具有“工具性”。有人说,读书不可功利。但其实,在一个人迷茫的年龄,读书,宁可功利一点。就怕读了很多虚假的道理,然后却反过来告慰自己:我也算是一个读书人了。
我们总喜欢“归因”或者“归一”。要么为一件事找原因,要么把众多原因汇总成一个大的统一的解释。比如,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就有太多太多。
但是问题是,我看了“三国演义”,也许能分析出很多理论,但这些理论再怎么升华,也解决不了我现实中的问题。
因为,可能这些理论框架,适合于古人,不适合于今天。
尤其不适合于90后,00后这一代人。
所以,现在读书的时候,我会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在职场里,遇到这件事该怎么办?
或者,我在学校里,我和同桌之间形成了恶性竞争关系,我该怎么办?
这种“怎么办”的东西,可能恰恰是最能让我“认识升级”的。即使它们不能被抽象为“高大上”的理论。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很多时候,我在为人处世上不周全。可是,这好像与理论关系不大。我只是没有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场景下的谈话技术。
就像指甲长了,我们不需要物理学的原理,只需要一把指甲钳。
我想在今后,多多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