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代宝爸妈,把孩子交给老人,你放心吗?
你最近有没有观察到,周围的宝妈宝爹不少都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带,有的甚至还一通电话请出身在老家的爷爷奶奶来照顾,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使得隔代教育成为身边朋友的热门话题。
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老龄人口将达3亿人。
老年抚养比也随之增加,到2025年将上升到16.9%,特别是生育率的逐年降低,再一次加速了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家庭要同时承担来自赡养四位老人和一到两个孩子的负担。这不仅仅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消费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也影响着社会劳动力的供给。
劳动力供给的严重不足,年轻人打拼事业,孩子交与老人抚养,成为了中国老人生活中的特色。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家庭教育问题:“隔代教育产生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会出现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好吗?”“能否适合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育研究者林鑫指出:老人带孩子,分被动和主动。
被动型:让老人带孩子实属无奈,一般的上班族宝爸宝妈很难得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孩子,接送上下学,爷爷奶奶带孩子,爸爸妈妈放心。
主动型:老年人承接了上一辈看孩子的传统,认为“看孩子比年轻人有经验”“带孙子解闷,自己也变年轻了”。
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
利在老人生活经验丰富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为年轻人减轻负担。相对于请保姆而言,老人心态更平和,使他们更有耐心静下来倾听宝宝的心声,与宝宝建立融洽的关系,老年人对后辈无微不至的关怀更让爸爸妈妈们放心。
但是同时很多爷爷奶奶思想观念陈旧,对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缺少认识,采取传统方式的教育,阻碍孩子的自我探索和学习发展。孩子待在爷爷奶奶身边过长影响孩子跟爸爸妈妈情感的培养。也会由于太过溺爱,事事迁就孩子,造成过度保护,宝宝自理能力低下,甚至培养出家里的“小霸王”。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看孩子,反而增加了身体疾病和受伤的风险。
教育研究者林鑫表示:隔代教育,是“爸爸妈妈的减负”还是“徒增烦恼事”,关键还是看全家怎么打好这套组合拳。
了解自家的隔代教育是哪种类型,才能对症下药。
1.时时关注型:爷爷奶奶事事代劳,阻碍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种环境培养下的孩子“衣来伸手”,遇事被动,容易焦虑。
2.民主共生型:给孩子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他每一步的成长,只是做引导和鼓励,不过多干涉孩子的探索但是也要树立好规则。
3.寸步不离型:事事督促孩子,阻止孩子的一切“不恰当行为”。打乱孩子正常自我探索学习,做别人眼中的“乖娃娃”,却阻碍了孩子独立思考的发展。
4.黄金棍下法则:沿袭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批评多过于鼓励,这样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和逃避的心理。
隔代教育是中国社会家庭教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环,两代人也需要“取长补短”:新一代的宝妈宝爸重视自由和鼓励,老一代的爷爷奶奶注重道德情操的养成,将个性教育和道德教育相互结合,为隔代教育的溺爱树立一个规则,明确照顾的规则和孩子自由的边界。
大多数老人是明事理的,只是观念相较陈旧,多与爷爷奶奶交流,在普及儿童心理教育的同时,讲原因摆事实,讲清楚为什么应该这样做。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还是要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与爷爷奶奶协作,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成长才是隔代教育的新突破。
康壹智慧养老研究院副院长唐健云表示,该研究院正基于人文与科技结合的理念,对国内外养老产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比较研究和深度剖析。该院为智慧养老产业提供建设性的信息资讯服务和共享交流平台,并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养老产业的研究和创新应用,发起、孵化、扶持中小创企业机构共同推动建设中国新型老年社会,提升爱老、敬老的社会福祉。
研究院同时还参与中国智慧养老产业的政策建议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落地,以提高老年人群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研究新政策、探索新模式、提供新工具、对接新资源,推广智慧养老的信息技术和模块化、功能化、定制化解决方案,指导和帮助医药医疗、康复养老等从业机构以及其他养老相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创新、转型、升级。该院正在北京大兴区建立一个老中少三代融合教育、交流、体验、文创一体的综合文化园区,地址位于北京市芦花璐40号,不久将面向全国开放。
点击关注我,一起探讨更多老少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