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手莫迪,变身自由派诗人,获得了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大奖。诺贝尔文学奖,日本人可以拿,印度人可以拿,黎巴嫩人可以拿,曾经唯独13亿中国人与之无缘。
今天,记者可以拿,民谣作者可以拿,歌手也可以拿,莫迪的获奖似乎又增加了文学洼地的尴尬。回望中国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不堪历史,只有莫言修成了正果。
2012年,在被西方艺术界轻视了多年以后,在并不被寄寓厚望的过客心理中,莫言竟然一击而中。莫言成为继日本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之后东亚汉文化圈文明的新代表。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获奖后的莫言却很快不胜其烦,所有与莫言有关的概念都被热炒。河北一位普通的工程师,几年前突发灵感,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莫言醉”的酒类饮品商标。几年之前,莫言虽早已成名,但远未获得今日的关注,注册“莫言醉”的商标显然更多从艺术角度。产品需要好听的名字,最好是既好听又文艺的,然而名字不是产品的全部。莫言获奖以后,“莫言醉”的商标也受到一家酒企的青睐,但转让价格水涨船高,被索以1000万元的高价。
在一次“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上,莫言大谈自己获奖后“身不由己”的生活,“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么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的新作回报你。”由这段话可以猜测,莫言确实已经不胜其扰。
还有一个故事也值得深思。美职篮球星林书豪,在还没有开启自己商业帝国的时候,“林书豪”的商标已经在中国被一位无锡商人注册了。林书豪如果以自己的名字在中国销售产品,可能首先要交出一笔价格不菲的“买路钱”。
抢注是一种浮躁;在名人效应的酒窖前长醉不醒也是一种浮躁。如果这股燥风没有从内心中熄灭,在文学创作中被轻视、遗忘的感受还会重来。毕竟,一部卓越的文艺作品,是传导优秀价值观的载体。混迹于心态浮躁的群体中生存,也很难期待作者们能够创拿出独善其身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