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停格在2018年12月30日。
本月的月初目标有几个没有完成。或者说是主动调整不切实际的计划。
1.打卡未满26天,失去格格早起营早起证书资格。
2.没有阅读刻意练习相关的书籍。
本月最多的时间花在思考,反省质疑之上。
思考什么?
思考我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和原因。
1.为什么要早起,早起适合做什么?真心是契合自我发展还是头脑一热人云亦云?
2.为什么要做计划?计划的初衷是什么?
3.为什么重拾英语,你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趣配音?每日打卡的目的要达成什么程度?
4.关于阅读,阅读什么?什么对自身是真切有影响,是重要的?
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
真切的悟到反省的重要性。
太多时候,明明有计划,执行却不到位。即使执行到位,效果并不好,有自我应付之嫌。
于是,我发现计划中的漏洞,执行之中的表里不一。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
久仰大名,从没认真看过他的书。倒让我想起了成甲的《好好学习》,当时看他的书,只是囫囵吞枣,消化不良,对复盘也只做到一知半解,只是在12月践行的时候,越发联想到他书中的观点。(择日再好好看看,书却找不到了。)
记忆非常深刻的就是他的复盘,他花大量时间复盘,早上也是,晚上也是,当初的不理解在现在看来,又应了另一句话:少即是多,快即是慢。
不能只追求数量上的愉悦感,看似忙忙碌碌,实则收效不多。
雷军说,不能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换之英语趣配音也是如此。
虽然打卡满月,记住的话没有几句。只是嘴上溜了,实操差太远。
阅读
本月阅读书目:
《万万没想到》,重读刻意练习部分。
《刻意练习》版本买错了,前两章易懂,后面很难理解,束之高阁。
《零秒思考》,笔记助思维,不断的反复发问,助自己找到问题核心根源。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颠覆我长久以来的阅读观。
后两本打开了思考阅读观,不得不说,岛国的书可操作性和实践功用非常强大。反观自己,一直以来阅读都是从头至尾,一字不差,实则效果不大。
一本书最重要的内容仅占20%,而我们应该以自我需求出发去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才能记忆更深,才是有效阅读。
健康
践行早睡早起,虽然睡得不算太早,起码不能超过11点(底线)。早上6点之前起床。
开始站桩,我母亲和父亲就是站桩练习者,偏偏我不感冒,不信这套没有科学依据的“神学”,直到周围有朋友践行,并认同理念,才促使我想深入其中。
真心想把健康提升到最重要的高度。没有良好的身体保驾护航,有再多想法也是然并卵。
本月跑步3km 5天
律动30min 10天
认知
听了剽悍一只猫的年度分享,第一次把时间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时间就是我的命,要把时间投入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人和事上。
反观自己,虽然带孩子是很累很忙,但我必须诚实回答自己,在时间利用上,我存在黑洞时间,积少成多,想做的事做不完,只能压榨睡眠。于是,晚睡成了我“勤奋”的安慰剂。
我在学习,所以晚睡。
但必须诚实反思,效果并不大,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学习,注定错的一塌糊涂,得不偿失。晚睡带来的恶果是一连串的,因为睡太少,心情不好,容易发火,无辜的孩子遭殃,掉发,焦虑,人生陷入无限恶循环中不能自拔。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到7点以后,自控力为零,特别想看电视看视频犒劳辛苦的自己,等到想做正事的时候都快10点。
当我意识到猫叔讲的问题,并开始改正以后,发现能利用的时间反而多了起来。我会有意识的去记每一件事要做的时间,并且告诫自己先把正事做完,而不是拖拉压榨睡眠时间。
没时间就是懒惰的借口,不是没时间,是不想做。人有多成功就看他身上拥有多少个好习惯。这两句是12月悟出的自我名言。
19年1月的计划少而精:
趣配音:每篇必须理解然后背诵,不求数量但求质量。不必每日日更,哪怕3天一句,此句必须深刻记入脑子。
健康:10.30前入睡,6点前起床。
每日站桩/律动
思:每日检测行为偏差,是否符合当初计划的设定,如果有,原因是什么。
阅读:可以复读以前读过的书,抓主要部分精读。
简书:以阅读和思考输出为主,哪怕只看一页,也可以作为输出内容,倒逼写作。
我崇尚精简主义,珍爱时间,希望更多的时间能用在自我赋能方面。
最后分享一幅图,以后的每一天想进步,除了努力,别无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