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忙碌炸完江苏狮子头,坐下休息休息,想到既定的读书计划,白天听了李老师讲的关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心里也蛮有感觉,抓紧梳理一下。
“妈妈……”正在奋手记录的我,突然听到女儿一声狂叫,我放下手机,就跑过去。
“喊妈妈,怎么了?”
“妈妈,我房间太乱了。我要疯了,你帮一起收拾吧。”
放下没有写完的学习日记,我马上转变角色:女儿需要的妈妈。拿起扫帚、抹布,开始投入帮她一起收拾房间。
学习心理知识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应用。
我觉察到以前女儿撒娇或者示好,如果我在做事或看书,我就会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女儿的行为没有及时反馈,还经常美其名,培养女儿“独立自主”,把女儿不断往外推。
既然觉察到了,马上投入行动,开始修正。
下午去菜市场布置年货,想到女儿爱吃脂渣,看着热乎乎刚出锅的脂渣,我刚付完钱看到女儿回复买点脂渣与栗子,简直心有灵犀。我体会到自己有点进入妈妈的角色。
什么是妈妈的角色?
我觉察到就是想孩子所想:爱她如她所是。买孩子想吃的爱吃的。而不是从前,我认为哪个有利于健康,这个添加剂多哪个添加剂少,弄的女儿胃口不好,还又饿又馋,经常馋一些花花绿绿的零食,其实偶尔尝一些,满足孩子馋的心理匮乏,孩子自己会知道哪些零食可以多吃哪些可以少吃的,而不是人为去控制她、压制她的欲望。
穿着短袖T恤的女儿坐在餐厅里,一边吃脂渣一边吃栗子,又吃着车里子。
想想当年女儿想吃车厘子,我第一反应就是太奢侈了。今年我的第一反应,爱吃就买上一箱,二百多块,咱又不是支付不起。但为什么以前女儿想吃,我心里就拧巴呢?感觉这样享受生活,心中有不配感呢?
想怎么穿就怎么穿。
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我没有以前想说教女儿的冲动与欲望,一切顺应自然的成长,18岁的孩子知道自己有多冷多热。
果不其然,在餐厅了吃喝了一番,“妈妈,我怎么感觉坐在这里有点冷呢?”说完自己回房间穿了毛绒长袖睡衣出来了。
忙碌几个小时炸完狮子头,“妈妈,你炸的真不错。”
为人母第一次做狮子头,还被女儿大大表扬,我觉察到自己内心有点愧疚,不好意思。相比女儿慷慨的表扬,以前的我对待她更多是挑剔、苛责。
吃饭聊天,我问女儿最近是不是有点焦虑。
“我焦虑,妈妈你都看出来了?想想等待过程真煎熬,二三月出录取结果,据说一天能接三个拒绝信,多崩溃呀!”
“有拒绝信也有录取信呀!”
“是呀,就是这种大起大落的,让人的心情起伏不定。”
“15个学校,按照10%录取率,你至少拿到一个录取信,按照20%你可以拿到三个录取信,这样想,你心里就充满希望与期待了。妈妈常用的Q希望法……”
寒假一个多星期,跟着朋友旁听了一个商业大赛,然后就是几天的社交,不见人影。也不买衣服、不收拾头发、不做指甲,原来是焦虑了。
房间里全是行李,因为学校要搬家,宿舍里物品全部带回了。
衣服、鞋、化妆品,我没有看到任何纸质的书。
“妈妈,我以后如果有这样一个孩子,我真的要把她赶出家门,太乱了……我以后真做不了妈妈。”
“你天生就有做妈妈潜质,以前去我们学校,小朋友们都喜欢跟你玩……”
一边收拾一边与女儿聊天。我发现女儿对衣服的品味很不错,买的每一件衣服都很有特色与个性。这个完美遗传综合了先生与我的个性。
先生买衣服讲究品质,我讲究衣服的风格设计。
女儿翻到自己2017年,自己初一的日记本,一边读一边笑,“生物考的不太好,来自父母的压力有点大……写的太好玩了……”
“妈妈,以后我去美国,也要买床单、买被子么?我都不想自己套被子呀。”
“是呀,什么都要在美国自己去买呀。你问问melody,圣诞放假网课她就住在于叔叔家呢……”
“妈妈,今年过年,你计划包多大红包给我呀。我明年过年就不在中国了。”
“你想要多大红包?明年妈妈做飞机去美国给你发新年红包。”
“飞机票太贵了……”
“我看你给爸爸发微信说你对象,是你男朋友吧。对象意味着下一步就要结婚了……”
“妈妈,我真不知道还有这个意思,那以后就说男朋友,我们就是谈谈恋爱……”
你一句我一言,女儿与我终于把乱成粥的房间收拾完了,铺了新洗的床单与被套。
书桌上,女儿把她的那些瓶瓶罐罐摆的整整齐齐。还有一个Ipad,没有任何纸质的书。
“这个寒假计划读点什么书?妈妈还喜欢读纸质书。”
现在的年轻人读书都是通过手机与IPad 么?
女儿在申请文书里提到的“乌合之众”,我们家里没有这个书,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读的那本书,看来我还是操心了。
00后有00后学习的方式,包括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