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星期没有记录“二十四节气”课程了,用朋友圈一位前辈的话来说:十一月欠了一堆的“作业”。
11月7日是立冬节气,这天是周六,所以周五我提前讲了这堂节气课。
周四期中测试刚结束,周五上午成绩还未出来,所有的人都是放松状态,我也如此。
我让孩子们复习了之前学习的节气诗,因为放松,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立冬,也就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我介绍说。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我继续说。
接着,我简单介绍了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最后我出示了宋代诗人仇远的《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诗句浅显易懂,我只是对“小春此去无多日”作了重点解释,用孩子们熟悉的一句名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来解释这一句诗,让其体会所蕴含的意境。
孩子们再一遍一遍地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希望这些诗歌可以在孩子们的生命当中留下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