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古村落·姜桥古镇

湖北古村落

姜桥古镇

     一把锈蚀的铁锁,锁住了岁月的尘埃,却锁不住鲜活的晨光。青砖灰瓦,飞檐斗拱,不厌其烦地诉说着已经麻木的繁华镂空木雕,书房画室,在刻下岁月刀痕的同时,也刻下主人曾经的风雅。

在深深的庭院里,雕梁画栋的残片停留在岁月深处,布满包浆的拙朴和凝重,满覆时光的履痕。置身于这一隅古村之地,徜徉在幽暗并带有一点残破的院落,品读着这里曾经发生过传奇故事,或与一棵古树独语,或与一朵鲜花对话,一如走进一幅古老的水墨画,携着淡淡的古韵,看着石缝中顽生植物,嗅着潮湿的气息,似有梦回江南的味道。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古诗里描绘的乡村画面,令人向往。而有“湖北小周庄”之称的姜桥就有着这古诗描绘的意蕴。姜桥位于湖北大冶市城南的郊区,辖域四平方公里。东和宋晚、港背一脉相承;南与凉亭、胡庚翘首相望;西同大泉、巴塘一衣带水;北与平原、谢梓唇齿相依。一座800年历史的古驿道横亘村庄,随着历史的进程,人们在驿道两旁修屋建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姜桥。

而在南宋晚期,此地并不叫“姜桥”,当时被称为“安昌乡、西阳里、上中吴二堡”。直到元朝十三年,姜氏兄弟捐资修建“三孔石拱桥”。南来北往之客商受益匪浅,过往行人更是赞不绝口,后世为纪念姜氏兄弟,而将此桥取名为“姜桥”,而这三孔石拱桥也成为此地的标志性建筑。古人往往有着以地标建筑命名地区的习惯,桥名逐渐变成地名,“姜桥”一名也沿用至今。

中国传统古村的建造理念,往往是遵循依山旁水的建村思想,而姜桥古镇并非人为选址,是因古驿道的缘故,依路两边布局建成街市式的村落。尽管姜桥古镇并非人为精巧的设计,但在整体格局上依旧是符合传统的风水学理念,姜桥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姜桥就有“玉带缠腰、四水归堂”的风水传说,古时的姜桥水系发达,从姜桥行舟可直达大冶湖,姜桥古镇为水陆交汇之地,故又有“水乡”一誉。

姜桥古镇的建筑风格以赣派建筑为主,徽派建筑为辅。远远望去,青砖黛瓦,简单的色调,俨然一副江南水墨画。姜桥古镇现存保存较为完整古建筑有7处,怡泰信钱庄、左氏祠堂、硚边屋祖堂、九儒堂、春草堂、铁匠铺、东岳庙像七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姜桥古镇。古镇以姜桥古街为纵向,古港为横向的中轴线,以三孔石拱桥为中心线,穿过古朴秀丽的姜桥,一港清水蜿蜒流淌。站在小港岸边,看人来船走,车往水流,是一种享受。一年四季,古港的水总会有变化,但不变的是小港亘古的韵味。长在小港旁边的一棵参天古树,树龄超过百余年,旁逸斜出成迎客的姿态,前来旅游者经常与它合影,为千年古村增添了一笔浓重的历史色彩。

怡泰信钱庄是姜桥古镇保存的极具特点的一幢建筑,他是农耕社会向工商型社会过渡的一种特有建筑,前店后宅。临街的一面为商铺,后部为宅第。前后贯通,但是店面的大门和住宅的大门并不对称,店面的大门对街而开,方面招揽顾客。住宅大门却是严格按照中国传统风水学朝向。一般古建筑的大门进门上方有显示家风的家训,怡泰信是大门进屋后的上方有显示家风的家训“云辉宝树”,怡泰信的主人左国辉又名左云德,通过勤俭持家,诚信经营,使得家业昌盛,于是建了此宅。以《云辉宝树》作为家训,怡泰信的家训《云辉宝树》,来源于《幼学琼林》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隋朝的田真、田广、田庆、兄弟分家时,连堂前一株紫荆树也要分成三份。紫荆树便突然枯死了,于是他们感到人不如木,十分羞愧,于是决定不再分家,紫荆树又繁茂起来。家主左国辉通过这个历史典故家训告诫子孙永不分家。

在古镇之中有一幢格外高大的建筑,这就是左氏祠堂了。左氏目前是姜桥人数最多的姓氏。历史上的姜桥古镇的村民,大多数均由江西迁徙而来,姜桥本为杂姓群居之地,其结构复杂,本地原来已形成一定的市场,南来的客商及过往之百姓,均由姜桥古码头,前往大冶方向,北来之商贾乘船至姜桥,改水路而换旱路,必有过客打尖歇脚,日渐繁荣。

姜桥左氏一族,冶邑始祖左耀澄公,是众家百姓来冶居于姜桥者之一。明清时期,左姓外出经商、异地为官者较多,当时的左氏,不但人丁达到巅峰时期,其财力聚集也异常迅猛,据谱载,左氏为官者虽职位不高,但为官者众多,诸如“京职一员”,“九品军工候补巡政厅”,像这样的官宦之家,实在较多,在古代,官宦和商人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为官、为商,只要有钱,便置办田产、铺面。左氏就这样逐渐成为姜桥的大姓之家。然而成也官商,败也官商。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姜桥左氏一族的官商势力也消逝而去。如今只留下一幢左氏祠堂。左氏宗祠,坐西朝东,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青砖黛瓦,一幢三进,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岁月的更迭,让这些木雕上覆满了灰尘,精美的壁画也日渐斑驳,不过来往的旅人,依旧可以通过垂暮的老屋一窥当时左氏的风华。

左氏除遗留下来的祠堂外,还有一幢硚边屋祖堂幸得保存,祖屋

为明代建筑,坐北朝南,布局简洁,朴实素雅。长方形的建筑上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耸的马头墙,还有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造形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其内部格局为三进二开间,一堂一厅,中间是天井,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卧室楼高一层半,下层居住,上层放置什物,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气势极为堂皇。祖堂门额上悬挂着牌匾,内部供奉着祖先牌位,每年节气,都会有左氏族人前来祭拜。

左氏先祖正猷公为人忠厚,和睦乡邻,他的舞龙阵营,打破了姓氏之间的界限,吸收了不少外姓族人的参与,不怕技艺外传,心胸坦荡,人格高尚,故被清朝御封——“钦赐乡饮大宾”。州府在丰收之年,均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正猷公每次来参加宴饮时,都要带上姜桥街的龙灯队,前去庆贺。这为舞龙灯这样的传统民俗得以保存至今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姜桥龙灯”也以及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的祖屋内,仍然放置着过节过年舞龙灯的器具,左氏先祖无私的精神也在一次次舞龙灯中得到印证和传承。

如今平静的村庄,千百年前也成是豪门如云,现存的“九儒堂”就是最好的见证。据民间传说,当时的九儒堂先祖在姜桥是属于豪门深宅的大户人家,“九儒堂”一名的由来是相传有一年,他们家同榜除了九位儒生,远近闻名。

九儒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房屋前后三重、后置两院、属于赣派风格,每重中间天井沟旁石雕栏杆,堂木梁都为木雕,三房为两层,后两院,青砖石板,后院为花园。不过现在的九儒堂已经残破不堪,只剩下些许遗迹矗立在姜桥古巷深处,任人凭吊。

姜桥古镇两旁的建筑多为商铺。但在这其中有一家表面看似稀疏平常的建筑,实则从前是一家悬壶济世的医馆---“春草堂”。春草堂坐落于姜桥下街中部位置,附近有东西两个方向的十字街口,交通便利,南北是街的纵轴线,来往的行人更多,坐落于这样一个热闹的位置实则是为了方便人们看病抓药。

春草堂的建筑属于赣派建筑,打开铺面进入医馆,便是一个“七”字形的柜台,迎街一方柜台及进深到大堂的过道也是柜台,整个柜台为全封闭式,若有看病问诊者,便沿过道进入到大门,穿过天井,便进入大厅。有郎中坐诊,开了处方,前面柜台抓药。中间是天井,可透光通风。而就是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房子里,曾走出过一代名医---刘福坤,刘福坤大冶市中心医院的创始人之一,大冶市中心医院的主治专家医师,他不光技艺精湛,妙手回春,医风医德也传为佳话,而他少年时就在姜桥的“春草堂”当学徒,开启了他的医学生涯。

时过境迁,九八年时“春草堂”的铺面被整修称卧室,以前的风光早已不复存在。

穿过姜桥的老街老巷,不禁让人生出感叹,当年辉煌一时的古驿道,如今却是门可罗雀,几乎所有的商铺柜台都已关门,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在这里,唯独还有一家铺子至今还在运转,老远就能听见巷子里叮叮当当的响动,这就是姜桥铁匠铺。昔日姜桥铁匠铺,最先是由李、曾两姓人家在姜桥经营,后来通过授徒,就增加了“徐”、“梁”、“左“”等姓弟子,解放后生意一直很红火,有几十台炉子打铁。现代的科技发达,工业也发达,很多铁制品被橡胶或塑料代替有的被工业一成型,工业化生产代替,有的铁制品几乎很少人用而即将被淘汰传承的局面笈笈可危,有消失的可能目前仅有左姓一家,但传承人不再从事打铁,只有一位师傅偶尔给人做点产品,师傅努力的想把打铁这项古老的记忆传承下去。

当然,古老的姜桥驿道当然不仅仅都是商铺,古代商人流行信奉关公或是其他神明,姜桥的东岳庙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姜桥东岳庙,始建于南宋时期。姜桥街为古驿道,群雄争霸或朝代更替,战火

时有发生。故东岳庙屡遭损毁,最后一次修缮时间为咸丰年间,目前东岳庙,是在老庙基础上建的民宅捐赠而来,庙内至今还保存着一块咸丰年间民众捐资修缮东岳庙的石碑,每到年岁节日,人们还会来此上香祈福。

姜桥古镇上最亮眼的建筑当属镇上的三孔石桥---姜桥,史载“始建于元初十三年,里人姜二佣工凿石甃砌”。当年此地居民苦于渡河过港等诸多不便,故有义士姜氏兄弟二人出资建桥,众人响应,终修成功。从此乡邻为歌颂兄弟二人之义举,以姜氏兄弟之“姓”命名——“姜桥”。石拱桥,桥长 20 米,宽 5 米,高 3 米,全为条石筑砌成三孔石拱桥,每孔跨径 5.8 米,拱圈为 0.35 米。桥面有凉亭——即阁楼。两旁均有石凳,桥两头都有圆门。圆门上书“南迎”与“北拱”二字,桥中央还供奉两尊雕塑石像——“水将军”和“岳元帅”。桥上阁楼于 1954 年发洪灾损毁,目前的姜桥是后来集资重建的。人来人往,这座三孔石桥经过岁月的更迭,虽然变了外观,但不变的是姜桥人民所赋予它的灵魂,游人行径此处,总会啧啧称奇,都在凭栏观望,细品“南迎”“北拱”所传达的意蕴。

穿过古街的巷子,来到巷子深处,一座形制特别的门楼立于巷子尽头,这就是著名的“行建楼”,古时称“辕门”,南宋年间,岳飞曾在此屯兵采矿,他以一个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在姜桥建城,上街口南城门曰“辕门”下街口北门曰“艮门”。如今的辕门是几经损毁后又重新修建的,而“艮门”则由现在的江桥街门楼取代。

傍水而居是中国传统村落的习惯,围绕古驿道建立的姜桥也一样,一条小河穿城而过,河水发源于龙角山脉,经姜桥水库至姜桥。而姜桥的水可不止一条河这么简单,龙泉井和龟泉井在河边遥相呼应,河水在两旁的古樟树树掩映下熠熠生辉。

 姜桥距今有800多年历史,曾是大冶县城前往刘仁八、殷祖乃至江西的必经之路。鼎盛时期的姜桥老街上人流如织,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大冶南区的一方重镇。因路而兴,也因路而衰,姜桥街的兴衰都与道路息息相关。50年代末,随着大冶南部的主干道路重新改道修建,热闹的老街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景象,残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走在姜桥老街上,剥离的青砖、变形的飞檐、古老的赣派民居,无不承载着往日的记忆,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文资源,蕴涵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今的姜桥古镇与时代接轨,下一步将以打造老街为重心,并与周边的旅游景点配套开发,将这里建设成为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观光景区。

古朴的石桥,潺潺的流水,幽深的老街,沉淀着繁华的往事,弥漫着浓浓的乡愁。而今,千年古镇姜桥正焕发出昔日的风采,带着江南水乡的妖娆风姿向我们缓缓走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1,468评论 5 47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620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427评论 0 33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160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197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334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775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4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28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59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0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10评论 3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67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6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27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196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