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薄情的年代,想要让人记住你唯一的方法,就是辜负一段感情,还有欠钱不还,而最有效的还是欠钱不还”,这句话成了这个社会至理名言。懂得感恩的人越来越少,让人记住的方法伤害远比给予更有效。
都明白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也伤钱。可是人生在世,感情和钱恐怕是任何人也避不开的话题。那么,怎么借钱,怎么借钱给别人,这里面能折射出很多东西。
1、“钱”是一个照妖镜,一照人品见分晓
在大学时候有个同学,平时经常向我借钱,五块十块的借,后来知道不仅问我借,问很多同学都有借。问你借时候,那么点钱你不能说没有吧,可是借了后他又从来不还。如果问他要又觉得数目太小没有必要,可是不还心里总还是感觉到不太舒服。是啊,那时候,五块十块虽然不多,可差不多都是一天的饭钱,并且钱都是问父母要的。这种人很多,我想很多人也都遇到过。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一段对白很经典,江河对三叔说:“再艰难,也不能骗别人的钱,你们可以去借钱。”三叔问,“借钱跟骗钱,有什么区别吗?”王珞丹饰演的苏米说,“借钱,就是骗朋友的钱。”
这话尽管有点偏激,但是在我们的身边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钱给他就等于打了水漂。所以还钱的态度是对一个人人品的考验。有人借了别人钱就成了自己的钱,有人借了别人的钱不还上就寝食难安,并对人满怀感恩之心,人品之高低立见分晓。
2、金钱观就是价值观
我们总在谈三观,谈价值观,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金钱观就是价值观。比如说两口子在一起,靠的什么?感情!没错,但是,在一个经济社会里,夫妻二人对待金钱的态度也是婚姻能否维系的一个重要基础。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特莉选了美国将近400对新婚夫妇,对他们进行长达25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金钱观差异是首要离婚杀手。
“很多已离婚的人都说,在婚姻的早期阶段,钱是引起夫妻间矛盾的首要原因。”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向来不以钱来判断事物,但我知道我们爱的人,应该是和我们价值观相近的人”很有深意,那么这里的价值观就包括一个人的金钱观。
在借钱和借钱给别人的问题上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金钱观,什么样的人,什么关系的人我可以借钱给他,可以借的限额是多少,心里都有一个度。反过来,向谁借钱,借多少,也应该有一个分寸。前天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刚认识谈了两星期恋爱的女朋友向他借10万块钱给母亲治病。你说这钱到底该不该借,也难怪这老弟要发帖求助,这确实是一个很让人纠结的问题。借吧,才认识了几天,太唐突,并怀疑这女孩交往的动机,不借吧,那恋爱肯定是没法继续谈下去,况且别人借钱的理由也很充分,就是给母亲治病,可是他连人家母亲都没见过呀!
3、谈钱伤感情,不谈钱还伤感情,何不谈谈呢?
记得前几年买房子,问一个堂哥借钱,他爽快的答应了,还钱的时候很感激,按照市场的基本利率,还加上了利息奉还,可堂哥说什么也不要,又把利息还了回来。过了几年,手里有些积蓄,想再买一套房作为投资,差那么几万块,又向堂哥借钱,这次堂哥明确提出,要给利息。并说明理由,上次借钱是因为你还没有房子住,借钱给你是帮助你度过难关,现在借钱买房是投资,投资是为了赚钱,那就应该要利息。这位堂哥的话很中肯,听了让人没有一点不爽的感觉。这样子我自己也感觉心安理得,不会觉得欠了他多大的人情。
可是生活中就有很多人想不通这个道理,觉得谈钱伤感情,如果别人问你要利息,就会想咱们什么关系,居然还跟我谈利息。
当然,亲戚朋友因为有了“血缘”和“友情”这层关系,被借钱者往往顾及双方关系不会主动提出要利息,借钱者也就这样对利息绝口不提,于是利息之事也就搁置一边。但事实就是,借了人家的钱,就享受了这部分钱+这部分钱本能产生的经济收益。
你简单算一笔账,如果借了别人10万块钱,就算不去做风险太大的投资,你就是把钱放在余额宝或者理财通里面,一天也有十几块的利息,一年就是大概四千块。四千块尽管不是多少钱,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算一笔收入,也是一年的停车费,孩子半年的托费,而这是别人可以什么都不做,钱生钱得来的。所以,借钱不给利息,是把自己的便利建立在亲友的亏损的基础上的。
其实,能开诚布公、大方谈钱的感情才是坦荡,羞于谈钱,表面上看起来可能关系要好、一团和气,时间久了,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恋人,都难免心理不快。做事先谈条件,丑话说在前面。正常的合作行为,不避讳谈钱,不避讳自己的利益诉求,谈钱不可耻,最怕好好的感情因为钱毁于一旦。
小结:
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但是,多开点脑洞来理解这句话,实际上他看重的不是金钱多少、利益大小,而是背后隐藏的道义和义理,对于借钱的问题也是如此。俗话说,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但同时也应看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涉及到钱的事没小事。
所以,在借钱这个问题上还是要谨慎,欠了钱,有能力的时候要及时换钱,不要让这本来就薄情的世界因为借钱不还让人记你一辈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