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地图
以干货开场,如何有效地做用户体验地图 - 星玫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740500
::总结和思考::
用户体验地图,应该叫做用户行为-体验地图,横坐标是用户行为阶段和节点(阶段为名次,节点为动词),纵坐标是情感体验(正负),因此,核心是一条曲线;
另外,在每个行为节点上,除了情感体验外,还有以下信息:用户目标、产品-用户接触点(服务)、用户正负反馈,为什么还要有这些信息?因为仅仅根据行为节点,我们无法判断用户体验,也就是说,这些信息构成了我们对用户情感体验的评估 —— 用户每到达一个产品-用户接触点(服务点)时,用户会将自己的用户目标和其进行对比,两者之前的关系造成了正负反馈,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来大致评估用户体验
例如绘制某功能的用户行为-体验地图,可以先收集用户反馈意见;然后梳理出行为的横向流程(初始位置在中性情感体验),然后将所有的用户反馈意见分类到不同的步骤中,根据每个步骤上的正负反馈来预估该步骤的用户综合体验,从而绘制出用户行为-体验地图;
目的在于,走一遍全流程,并完善综合体验;正向体验的节点,考虑如何继续提高打造极致体验;负向体验的节点,考虑是不是有必要把其他功能的一些爽点移过来,或尽力去提高负反馈,综合兜底,做到不突破用户的底线
用户体验地图浅析 - 唐晓兰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561558
用户体验地图是一种梳理用户场景和体验问题的设计工具,就像一把手术刀,先把一个需求按照用户行为横向剖析开来,再对每个行为节点进行纵向剖析,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
把模糊需求拆解为用户角色、场景、行为等要素,并视觉化地表达。
定位体验过程中的痛点。
帮助团队更好地交流和讨论,共建解决方案。
::总结和思考::
用户行为体验地图,顾名思义,X轴为用户行为,Y轴为用户体验,先将用户行为拆分为一条流程,分成每个行为节点,然后再在每个行为节点上纵向深入分析:在这个节点上,用户的目标是什么?用户遇到了什么(产品-用户接触点)?用户基于此产生了什么想法(用户反馈)?
如何进行用户行为体验地图的绘制?
首先需要进行用户调研;根据用户调研收集用户的想法和体验等信息,并以用户调研的结果来绘制用户画像;绘制用户画像是为了什么?就是要求我们在进行行为流程的纵向分析的时候,能从用户角色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假设已经根据用户调研建立用户画像,然后就要按照用户画像去拆解用户的行为流程,补充各行为节点的接触点(主体和产品的接触点,也可以理解为服务点,产品设计者需要通过操纵接触点来影响用户体验)
分析各行为节点的用户目标
将用户调研得来的正负反馈分类到各节点
根据各节点的用户目标、接触点和反馈来评估该点的用户情感体验,绘制一条曲线;针对情绪曲线图分析解决方案(利用正反馈打造极致的体验,兜底负反馈去做到不突破用户底线),从而不断优化产品体验
可以将用户体验地图的作用总结为:1、梳理产品的流程和体验,并将其可视化,便于进行深入分析;2、可视化,有助于团队交流(带着团队成员清晰的走一遍流程);3、根本目的是根据曲线图,去优化产品接触点,提高产品的综合体验
如何做好用户故事地图?来看蚂蚁金服的实战案例! - 优设网 - UISDC
::总结和思考::
好文推荐!
::如何绘制用户故事地图::
第一步:产品定义
明确四个问题,产品目标、用户画像和用户目标,简单来说,就是本产品带给我们什么价值、带给用户什么价值(帮什么样的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之后的梳理和设计中,需要牢牢记住产品目标和用户目标,使设计不易偏离初始方向
第二步:梳理主干故事
一级故事:主要阶段(例如网购全流程:挑选商品 —— 查看商品 —— 购买 —— 等待 —— 收货)
二级故事:每个阶段下的二级故事(例如挑选商品的二级故事:打开网购APP —— 搜索关键词 —— 查看搜索结果 —— 对比各方信息)
一级故事和二级故事都属于主干故事,注重广度而不是深度,例如不需要在该阶段把「对比各方信息」拆分为「看商家信息、看价格信息」等更深层级的故事,主要目的是为了团队看到一个产品的大致流程和布局
第三步:拆分故事
将已经梳理好的用户故事进行拆分,也就是在二级故事下纵向分析以下各信息:
故事细节(主要讲用户触点,就是产品与用户发生接触的交互和服务点,在这里,会发什么什么故事细节?)
痛点(也就是用户目标的概念,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急需要什么?用户做这个动作的目的是什么?想看到啥?)
用户想法(痛点造成预期,故事细节是现实,即产品提供的服务,能否达到用户预期,这导致用户产生想法,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机会(结合上面三种信息,去寻找机会。如何寻找?若触点服务满足痛点,用户则产生正面的反馈,那么基于此继续打造极致体验;若触点服务无法满足痛点,用户产生负面反馈,那么需要基于此去兜底,做优化,避免突破用户底线)
情绪(要结合用户痛点和想法来综合评估用户情绪,情绪与用户行为组成用户体验地图,所有信息与用户行为组成用户故事地图)(其实用户在讲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就会输出很多故事细节)
然后,如何填充这些信息呢?
内容来源:用户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实际用户的痛点、想法和故事细节)+ 团队成员联想(团队成员了解用户画像后,将个人代入进用户角色,然后联想可能会有什么、发生什么,去补充这些信息)
以上
在实际的团队协作中,可以使用便利贴这个工具
团队成员脑暴的过程中,可以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用户在这一步具体做什么?(已有的故事细节和触点是什么)
2、用户在这一步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已有的触点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吗,操作产品触点是产品经理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
3、用户怎么做才能更爽?(触点已经满足用户痛点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打造极致体验?例如如何优化触点,去引导用户做某事)
4、出现问题如何处理?(触点无法满足用户痛点的情况下,如何优化改进?)
5、其他用户来到这里该如何处理?(考虑其他用户的情况,避免思考局限)
在这一步,团队成员既可以看见一个产品的广度,又可以看见一个产品的深度
第四步:沟通确认(团队讨论部分)
经过上面第二和第三步,产品故事地图已经变得有些臃肿,所以需要团队成员共同讨论,达成共识,把无用的删去(第三步属于发散思维部分);
同时,可以区分故事细节(产品触点)的优先级
最后完成如图
总结第四步就是:删去无效细节 + 排列产品优先级(因为开发资源有限)
另外,
并不是所有的故事卡片都需要在同一时间细化,在真实业务中有些模块的故事是无法一开始就梳理清楚的,所以可以先写个占位符,待合适的时机再做拆分。
::因为制作用户故事地图的完整流畅长且重,因此需要思考如何提效?::
事前提效
我们制作了Excel故事地图准备模板,可以在故事编写工作坊开始前的一到两天发给参会人员,让所有人能够相对结构化的对产品有一个整体的梳理和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在工作坊中提高产出数量和质量。
事中提效
如果是需优化的产品,我们可以将设计稿demo或者线上产品截图打印出来,这样可以增强大家的代入感,提高产出质量。
事后提效
我们制作了axure的体验地图整理模板,方便快速整理电子版,将我们的讨论内容高效传播。
::用户故事地图的价值::
共识
用户故事地图有助于信息在团队中有效率的、高保真的传递
传统信息沟通有文档和口头,文档效率低,口头的信息折损率高
用户故事地图过程中做到多角色、多视角,尤其是中后台产品不只是单纯的估计用户需求。项目里不同的参与者有不同的需求,PM想跟踪进度,开发人员想实现,产品经理想功能,产品老大有更高的视角,而用户想要一个可用的系统,在这些充满冲突的视角中,想要做出一个人人都支持、皆大欢喜的决定,并且持续保持平衡是很困难的事情。整个项目组就像一个四驱车,一个角色的强势就相当于一个轮子转的过快,这对产品都是损失,导致车子的方向偏移。我们通过大家一起建立产品全景图的方式,让项目组所有人包括用户站在八百里高空俯视产品,这种同一空间多点对多点的共识就自然的完成了,这种共识应该是空前的。
很多情况下,大家一起读一份文档,各自的理解是不同的,通过一起讨论并生成地图,可以达成较高的一致和共识
同理心
站在用户角度讲故事,说让不同部门的成员都听得懂的人话
参与性设计
用户参与整个设计过程,而不只是参与调研初期(对应的是经验性设计)
记忆
场景化记忆,团队共同参与用户故事地图的绘制,一起讨论每一个细节,具体的场景加深了成员们对业务的记忆和理解
但我想强调一点,在复杂产品中,不要试图在项目开始就做一套保罗万象的决策。相反,故事是一直伴随着产品生产周期的,我们要把各个决策分散到项目过程中。为此我们要确保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方法,这就是一个良性的用户故事地图。
这里再做一个比喻,良性用户故事地图像一个捕鱼的过程。
首先,不同大小的网用来捕获不同大小的故事,第一遍我们可以用大网眼的渔网捞一遍故事池,以此得到所有大故事。通过大故事,形成对产品的整体感觉,接下来用网眼稍微小一些的渔网得到中等大小的故事,暂时还不用顾及那些小需求。最后才是最小的需求。
其次,捕鱼表达了另外一层含义,故事会像捕鱼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成长,会有新出生的鱼,也可能会死亡。有些需求在某一阶段不重要,但会像鱼一样成长,随着产品阶段的不同变的越来越重要,有些需求我们曾经认为很重要,但是会随着产品阶段不同逐渐变的重要性会降低,有时甚至降低到我们任务这些需求已经无效。
第三,正如捕鱼一样,不可能捕捉到这个区域所有的鱼,我们也不可能捕捉到所有的需求,另外,在捕鱼的时候也可能捞到一些废弃物和残骸,就是不是故事的故事。
从上面的比喻可以看出来,项目前期是不可能正确的捕捉并写出所有的需求所有故事的,用户故事地图这个方法也不可能在单一阶段捕获出所有的用户故事。用户故事不是二维的产物,应该是三维的,需加上时间这个维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产品不同阶段加入产品新的用户故事。捕捉故事的渔网网眼也会一直变化。
::总结::
总体来看,绘制用户故事地图主要解决的是产品范围层的问题,即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绘制用户故事地图的步骤有四个
首先,确定产品定位:产品帮助什么样的用户解决什么问题,同时又能够帮助我们产生什么价值,以此为基准开展接下去的每一步
第二,确定主干用户故事:阶段+主要行动节点(这里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梳理和清晰产品的大致布局,追求广度)
第三,细化故事:在每一个行动节点下,根据故事细节(涉及产品服务触点)、痛点(用户目标)、用户想法(用户反馈)、机会(根据前三个信息挖掘机会),来评估每个节点下用户的情感情绪(主要参考痛点和想法,以及故事细节),然后横纵绘制出一条完整的用户体验曲线,另外,在这一步,每个行动节点的考虑,注重深度;每个信息类型的考虑,注重发散(用户调研信息和团队脑暴输出)
第四,沟通:前一环节是发散,那么这一环节就是聚合,团队沟通删去无效信息和故事,然后对故事细节进行优先级排序,达成团队内的共识
绘制用户故事地图的价值有:沟通效率高、用户参与度高(避免自嗨)、有助于团队成员理解和记忆项目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