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同事一起清点公司定制的衣服,700件一下子就数完了。同事说,要是她自己一个人数的话,绝对没有这么快,可能会是比我们一起数完衣服的2倍时间还要多。然后我们就扯到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事情。
排除异性间相互吸引、赢得异性好感的心理因素外,我觉得关于这种“搭配干活”效果更好的事情,自古中华文化就有很多例子佐证,并且都蕴含了道理和智慧。
比如“陪读书童”。我们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常看到有钱人家的公子少爷都会有一个小书童,这书童的作用除了要跟公子打杂、帮衬、服侍、陪玩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陪读。
我们大家小时候读书的时候,都有一个感受,就是学习的时候呢,要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学,就会觉得提不起劲,要是有个人陪着自己一起学,就会感觉读书有趣味得多。我记得我上中学那会儿时,放假回到家基本都是不怎么想学习的,感觉自己在学校的时候会比在家里用功。因此从这一点联想,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在古代那些人家要给少爷安排一个书童了。同时我也在猜想,如果书童非常用功,比少爷学得还好,可能会对少爷有个刺激作用,激励他更用功地学习。(PS:当然,有的少爷可能就不爽了,说你一个个小书童竟敢比少爷我还要强,成何体统?!….哈哈哈)
再比如“并驾齐驱”。古代稍微好点的车辆,其前面至少会配马2匹,而不是1匹,为什么呢?因为马有一种习性,就是它一个“人”在草原上奔跑的时候呢(或者你骑着它),速度比较慢(走走停停呀,吃吃草、拉拉小便粑粑呀等等),但是如果是两个人骑着它们驰骋的时候呢,它就跑得比较快,因为落在后面的马总想要追上前面的马,这样不管谁落后,我们最终看到的就是“并驾齐驱”——两匹马一起奔跑的速度绝对比一匹马单独跑的时候快很多。(PS:所以说啊,有竞争就有驱动力,人类社会发展就靠这“竞争”)
有个俗语说得非常好——“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话蕴含了什么道理呢?就是说呀,一个人干活效率不会特别高(或者说压根就干不好);两个人一起干活呢,不仅效率高,活也干得特别好;三个人呢,可能活干不成了。
围绕这第三句话,又可以讲出很多道理来,比如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明明两个人能干好的活,再增加一个对效率的提升微乎其微的人,叫做浪费资源或者说可能会把事情搞砸。因为公司或者个人都不希望养闲人,每个人都希望公平——劳动与付出成正比。再比如制度的有效制定——为什么三个人就不能干活了呢?说明是制度没定好的问题,造成了成员之间的相互推诿。
再回过头来说两个人干活。两个和尚呢,分工明确,资源分配合理,因而可以乐呵呵地抬水喝。
那么举了这几个例子,对我们的实际的生活和工作能有哪些帮助呢?以上这些,都可以用《易经》里面的道理来概括——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要配合,好事要成双——即一阴一阳的道理。比如说家里有多个孩子的,一定要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一起学习,把小孩都关在各自房间自个儿学习实在是一种罪过。我记得好几年前我上大学那会儿看到一篇新闻,说是某个家庭培养出的儿女全部考上了清华北大(好像是三兄妹还是四兄妹),别人家孩子学习的时候都是一起学习,互帮互助又隐藏着竞争,因此大家最后统统考上了清华北大(而我和我妹从小都是各学各的,冏)。
我还想到的应用例子就是,当我们在安排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能做,那就安排两个人一起做(不排除两个人一起墨迹在那闲聊的情况,这时那就安排一个人最好)。反正像学习、学琴、参加活动、散步等等这些,尽量都做到是两个人一起做。
另外像什么赏罚、奖惩啊,不要只针对一个人,只赏一个人和只罚一个人可能结果并不好。(PS:貌似又扯远了,好像跟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不符,要是围绕这个扯我怕我又扯出很多出来^_^,可能就是好事要成双、坏事呢单个就好。具体怎么个法儿还需诸位自己实事求是,灵活运用,我没什么经验。)
还有什么应用的例子呢?嘿嘿嘿,我暂时想不到啦,你要是想到了可以告诉我哈,在下方留言即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