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篇⽂⾔⽂,本⽂选⾃《⼭海经》,全⽂共35个字,寥寥数语,勾勒出⼀个坚持不懈、永不言的精卫形象。下⾯就谈谈这节课的⼏点体会。
⼀、深⼊教材,精⼼设计。
陈⽼师有大单元统整意思,先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作用的词语,猜词导⼊新课,让学生读词语,说一说想到了哪些人物和故事?学⽣积极踊跃地发⾔,由开天辟地想到了盘古,由上天入地想到了孙悟空,老师顺势总结人物神奇的本领源于神奇的故事,⾃然过渡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齐读课题后,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启学习之旅,衔接⾃然紧凑。
⼆、多种朗读,指导到位。
⽼师采取形式各样的朗读:范读、领读、开火车读、个别读、齐读,并相机指导把“溺、堙”读正确。并对长句“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进行指导朗读,引导学⽣像古人读书那样注意“声断⽓连”,在熟读基础之上,⼜出示去标点竖式展开的形式,激发学⽣对古⽂字的探索和兴趣。
一句“不仅读好课文,还要写好中国字”这句话打动了学生的心,也进入了书写指导环节。字源变化过程再加入老师生动的讲解,这个“衔”就容易记住了。学生说写字注意事项,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这样的生字指导扎实到位,也有必要,值得我去学习。
三、梳理脉络,深化形象
这个故事⾔简意赅,直接叙写,故事内容没有任何情节的渲染以及情感的宣泄,故事的神奇还需要发挥想象,与我们的现实⽣活进⾏对⽐,才能有所收获。 在重难点突破这个环节的设计上,老师精⼼备课,将课后习题落到实处。
在教师引导学⽣在复述故事内容的时候,引导学⽣先回顾理解文言文方法,再让同桌间去理解文章意思。接着借助表格原句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学生一下子发现这个故事没有结果,这正是故事神奇的地方,就顺势让学生谈谈故事其他神奇之处。抓住“常衔西⼭之⽊⽯”的“常”字,以点带⾯,引导学⽣在“常”上展开想象,感受精卫得“坚持不懈哈哈、永不言弃”的精神。还播放视频,形成这种视觉上巨⼤反差,引起学⽣的震撼。随后对各种恶劣天⽓进⾏了想象。“电闪雷鸣,寒风刺骨,东海的不屑”……,精卫“常衔西⼭之⽊⽯,以堙于东海”。以读悟情,引导学⽣进一步感悟⼈物形象,这是⼀只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卫鸟。
有了前面的铺垫评,神话故事我来讲这个环节就很顺利了。上台展示的两个小朋友都能有声有色将故事讲清楚、讲生动。其他学生能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点评,增进学⽣阅读兴趣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这个班级的学生素质很高,尤其是答题习惯特别好,回答完整,思路清晰。
四、拓展思考,传承精神
学生对人物形象已经很深刻了,但陈⽼师的探索不⽌于此,接着她趁热打铁,引导学⽣从虚构的神话故联想到现实⽣活中古今坚持不懈⼈典物形象,尤其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出中国创造的一个个奇迹,震撼人心的图片加上解读,再补充冬奥徽章的设计意图,让学⽣受到⼈格的敬仰和熏陶,达到学习的深层⽬的。这是本课⼀个极⼤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