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门时他终于下定决心:不能拖了,必须得有个决断!
西边天际,霞光如洗,一抹秋凉若有若无 ,却分明和暮色一样的逐渐浓重起来。
“老师再见!”两个女孩儿给他打招呼。
他含笑挥手回应。孩子像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兴奋地一路蹦跳着向村里跑去。
“小心点!”
“知道了。”两人果然停止了蹦跳,却马上勾肩搭背地,不知道嘀咕着什么心事。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跟上两人,缓缓地向前延伸,直到两个身影进了村口消失不见。
校园西边,一条新修的水泥路平平整整,通到才开通的高速路口。从那里坐上大巴,三个小时就可以回到省城,回到母校和她的身边。
他听老校长讲过:“10年前,这里去趟省城至少得两天。步行二十几里的山路到乡里,再坐两个多小时的车到县里,每天有一趟班车,坐上后走7个多小时……”
的确是偏僻了点!他已经呆了近半年,仍有许多地方不适应。比如没有自来水,没有热水器,人们洗澡时只是到校园后的小溪里冲冲…...
整个校园只有自己屋顶上有个简易的水箱。
校长说:“这间屋子是专门给你们支教老师留的。前几年来过一个,他提出装空调装热水器。村里没钱,只把热水器给装了。”
他释然。——其实这哪算是“热水器”!一个废弃的油桶固定在房顶上,从出水口处接一个莲蓬头,水要一桶桶地顺着梯子到房上加进去。夏天晒一天,水温烫人,到了这秋天就形同虚设!
两年前村里通上电,村部有一台受捐助的老式彩电,便成了全部的信息来源。
不少人看到手机时,都还无比的惊讶……
惊讶的还有她和他的同学们!她们听他描述了这里的状况时,觉得像最撇脚的小说情节一样,一点都不真实!直到她亲自跑来了一趟,看到青山绿水间几座破旧的木房,仿佛上世纪电影中才有的场景……
他和她都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对于贫穷并不陌生。这也是她们大学期间能走到一起的基础。很多时候,不需要谁说什么,他们便立刻明白了彼此!
可是那一晚,她被深深地震撼了。她想像不到,这世上竟还有如此的艰辛真切地存在着。相对于他和她的过往,这里几乎不能用“贫困”来形容……
她突然踌躇起来!
两年,呆在这样的地方值得吗?他能得到什么?
原本只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和她商量后,报了名……可怎么会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呢?
那晚她辗转反侧。
他当然明白她的心思,笑着说:“这里清新自然,恰恰适合静心研读啊!”
她们两个都在为考研而努力,但她知道,他这个理由只是安慰她而已。
两个人都已经大学毕业,没有理由再依靠家里,各自的家庭也都没有太多的能力资助她们。
来这里之前两人约定过。他当时信心满满:“你只管安心学习,我边工作边复习,明年一块儿进考场。”
她一点不怀疑他的智商,可难以接受的是眼前的现实……
老校长看到她时,眼中明显有一丝忧虑。
他解释说:“我女朋友,只是过来看看我。”
“那就好!——还以为要带你回去呢!你来这里四个月了,除了李老师,你在这儿呆的是最长的。”
她看着老校长满心欢喜地离开,心中却痛苦不已!是啊!谁愿意倒退几十年,从现代人的花花世界里回归到最原始的生存状态呢?
她甚至担心:也许两年后,他和她是否不再有那种心灵相通,是否会成为两个世界的人呢?……
送别时他看到了她满眼的忧郁,也知道了回去后她再无法安下心来。她努力地四处投递简历,为她自己,也为他!
他态度坚决地告诉她:“停下来,安心学习。”
可是显然她这次并没有听他的。
她说:“我真的担心:两年后你再也走不出那座山,走不进外边的世界,走不进我的生活……”
他沉默了。她的话其实也猛然戳到了他的心底。他不是也正有过一样的念头吗??
——之后很长一段日子两人没再通话,他依然平静的外表下却时刻满腹心事……
直到有一天,他第一次听说了一个故事。
这所小学五六年级是老校长亲自代课,一到四年级是他负责。总共就80多个孩子,分成两个教室,都是附近村子里的。
五六年级孩子多些,各自分班,每班有近30个学生。三公里外还有一所小学,收一到三级的学生,孩子大一点才来这里上高年级。
那几天老校长生病,他临时代六年级的课。上语文课时,他突然发现,孩子们特别擅长背诵古诗。
他连着挑了三四个孩子,除了课本之外的,很多不常见的古诗词都会。不仅是背,他们还会唱!——也许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才记得那么牢固,对诗意的理解也非常到位!
他很惊讶!“这是谁教你们的?”
“李老师!”孩子们异口同声!
“她怎么会教你们这么多首诗!”
“不只是我们。”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她各年级都教的。我们五年级时她没有教完……”
他听老校长说过,李老师也是支教的,三年前出了事故……
看着那女孩子满脸的遗憾他有点触动。“你觉得李老师教的好吗?”
“好!她对我们也很好——我们都很想她。”那孩子毫不犹豫地说。似乎意犹未尽,她又费力地抓住头发,“她……她还说……我们是苔!”
他一愣!“什么苔?”
“也是一首诗啊!要不我们唱给你听。”女孩子看他点点头,兴奋地转过身来大声说:“我们一起唱!”
所有的孩子突然都异常专注起来,在女孩子带领下,孩子们稚嫩却饱含情绪的歌声瞬间充满了简陋的教室……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领头的女孩子唱得很投入,调子简洁舒缓,却又带着一股浓浓的惆怅!后两句,她单独连着唱了三遍,最后一句拖着长长的尾音,在一股淡淡的感伤中悄然无息。
其他孩子都情不自禁地为她鼓起掌来……
看着孩子们唱完后两眼都泪汪汪的,他的眼圈不由一热!
他专门去咨询李老师的事。老校长说:“她是一个好老师。在这里支教硬是干满了两年。两年后本来该回去,她自愿又留下一年,结果就出了事……
她教了孩子们很多古诗,她说你们都应该像古诗中的苔一样,虽然渺小,但要勇敢开放……”
老校长讲到这里时突然眼圈发红。一个五十多岁白发斑斑的老人竟然有些不能自已!
他更有些震惊!《苔》,一首并不出名的小诗,却在这深山里被这么多人所感动传颂!
……
他再次拿起手机,和她讲了这首《苔》,讲了关于《苔》的这所学校里的故事……
一周前,她来电话说,已经为他联系好了工作,就在他的母校,他的班主任帮忙,下周就可以上班……然而他却犹豫起来。
几天来,闲下来时他便在校园四处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却又不确定到底是什么。
他在老校长那里看到了李老师留下的教案:一米多高,字迹娟秀,工工整整。
她本来在省城一所重点中学任教,一次来这里考察时深深地为之震撼,毅然主动要求支教……
他想像着李老师的样子,陡然感觉如此亲近!当再次看到教室里一张张渴望的脸庞时,内心竟有些微微颤抖……是的,他们,她们,也是一朵朵可以绽放的希望啊!哪怕很小,很小……但也充满着对成长的无限向往!
他想起自己艰难求学的童年,恍然又变成了眼前这些孩子们的影子……
昨天晚上他在电话里跟她说:“明天给你答复!”
她沉默了好一会儿,“好吧。明天……等你电话!”
今天一天,他一直心情沉重,总放不下什么。
此刻,回忆着孩子们深情的歌声,他突然心头一松:——就这样决定吧!
他向着高速公路的方向深深地望了一眼。暮色完全降落下来,一辆大巴车亮着刺眼的灯光正驶出高速口……
这电话,不打也罢。以她的聪明,肯定明白是什么意思的吧!
他决定,等改天回到省城,再耐心地跟她解释……
转回身来,他准备回学校去。手机屏幕乍然亮起来,随之彩铃响起:真的好想你……
是她!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按下了接听键。熟悉的声音传来:“你出来!我在高速口,过来接我!”
他一惊!“你怎么……?”
“知道你不想回。我带了行李过来。你说得对,这里适合静心研读……”
他大喜过望!转过身来,朝着那亮光的不远处狂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