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接到学校通知,将迎来神秘大咖,现场对我们进行现场指导,学校安排了几位老师准备上课,我便是其中之一。当接到这个通知,我并没有太意外,毕竟语文组我最年轻,再加上也刚来学校不久,算是新人,上课什么的都少不了我。
于是我就开始着手准备。现在我们已经讲到了最后一单元,也只剩下两篇课文,一篇讲授课《忆读书》一篇自读课《书是我的“长生果”》,专家虽然没有指定课,自读或讲读倒是无所谓,但关键是周二还是周三或者周四,来的时间不定。于是我想按部就班,准备《忆读书》第一课时吧。
备课先确定好教学目标。我们使用的课本是部编版教材,部编版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双线目标,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读书明智。 编排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所编排的课文都是与书相关的,由于第一篇课文安排的是文言文《古人谈读书》,而《忆读书》作为本单位的第二篇讲读课,又是白话文,肯定担任着帮助学生学会梳理信息方法的这个重要语文要素落实的身份。由于之前参加部编版的教材培训中明确指出,要重视课后题对实现教学目标方面的任务,所以关注课后题必不可少。这篇课文一共出现了三道课文题,其中课后题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所以第一课时我把教学过程及目标整合为: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课上重点指导几个易错字的书写;再读课文,能用圈画法或者分条归纳的方法,梳理出作者读书的经历,这里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梳理作者读书经历需要梳理出什么内容,明确作者的读书感受或者看法很重要,接着引导学生用列表法再次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引导学生明确这篇课文是用时间顺序展开回忆,那么列时间轴也是比较好的梳理信息的方法。再根据学生梳理信息的呈现,引导学生去对比这几种梳理信息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阅读理解中选用合适的方法。最后总结全文,引出本文的中心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样的设计看似也没有什么问题,最起码整个课堂设计一直紧紧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我也确实利用周一,周二两天把《忆读书》第一课时的教案和导学单制作出来。还借了邻班的孩子试着上了一节,接着把一些上课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些微调整,然后就只等专家来指导。周二晚上回家看了《忆读书》的名师课例,发现人家的导入很新颖,以及梳理内容也并不是通篇梳理,而是以《三国演义》为例进行梳理。后来又看了一些课例反思,提到自己上课时候是按部就班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专家点评说课程没有站在对孩子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上。我就对照了自己的课程,发现我的课堂不也是只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没有大语文观吗吗?
周三到校,接到通知,专家周四下午过来。想着已经等了两天,所以在上课时我就把准备好的第一课时讲了,然后开始进入第二课时的准备。想着在教学中,要把目标放长远了,于是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最终落脚点定为:悟读书之法,立长远规划。在课程上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用所学梳理信息的方法把冰心认为读书的好处梳理概括出来,能够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谈一谈对“读书实在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乐趣”这句话的理解。小组讨论梳理出冰心认为好的读书方法,最后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拓展延伸方面设计了写写自己的读书规划。周三一天的时间制作好了课件,周四上午又去别的班上了第二课时的课程,说实在感觉学生虽答得不尽善尽美,但在我的引导下,还是能完成这几个问题。于是细节稍微调整后,就等着下午专家的到来。
下午第二节课便是我们班的课,上课先是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梳理信息的方法,接着邀请两位同学展示梳理出来的好书的标准。说实在这是我指导过得,只能勉强过关。然后开始接下来课程的学习,整个课上的我只能说是硬着头皮讲下去,上的我如坐针毡。以前的课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可唯有这节课,我却是盼望着盼望着,盼望着救命的下课铃响起。为什么呢?我设计的几个问题,学生根本不举手回答,或者只是寥寥几个举手,在小组讨论时,孩子也不动了,叫起来回答问题的也回答不到点子上,我只能竭尽全力的往我想要的答案上引导,不用说坐着听课的老师,就连我自己都觉得课堂效果极差。
后来在评课时,“大咖”很给面子的没有对我的课程直接点评,然后开始给我们分析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如何达成,但我对自己上的课是“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呀。评课时我结合着专家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解读,认真的反思自己的不足。就这节课来说主要的败笔我觉得是以下两点:一、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割裂开来。按专家所说,人文主题服务于语文要素,那么我不应该粗暴的把目标制定为第一课时实现语文要素,第二课时渗透人文主题,应该两个课时都把梳理信息放在主要课堂活动中去,落实孩子对方法的掌握。二、没有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课堂。在进行第二课时时,之所以上着比较费劲,就是因为梳理信息的方法孩子掌握的并不扎实,我不应该为了当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使劲赶进度。师者,传道解惑也。孩子有问题,应该随时停下脚步,解决了问题,再继续。可我就是因为觉得有那么多老师在听课,课上不完就没法交代。所以对孩子们出现的困惑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其实孩子才是我们在上课中最需要关注考虑的因为,所以这是我多么愚蠢的做法啊。
这次公开课,就像是我教育生涯中的惨痛的滑铁卢一样,其实我的课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只是这次是自己精心准备的课程,觉得预期的效果不应该是这样,所以就备受打击,这于我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经过这次公开课,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对教学过程的把控还缺乏很大的提升空间,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也存在很大的偏颇。我只是一个年轻的教师,更是统编教材稚嫩的读者用者。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应该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求知的心,孜孜不倦,不厌其烦的投入到研究课程,打磨课程中,以便自己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