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想要改变,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这个念头,比如说,让自己变得更瘦,做事情更有效率,工作能力更强,挣更多钱等等。 改变来自于行动,而行动需要动力。那么改变的动力来自哪里,最后才会产生行动,得到想要的结果呢? 这真的是个难题。想想有多少次,你想要减肥,决心每天锻炼身体,结果每次都是下决心后的几天有行动,暂停键直到按到下一次重新下决心后才又重新开始。周而复始,最后,你发现,自己多了一些健身app和装备,想要改变的体型却纹丝不动。
有想法而无法行动,有行动而无法坚持。这个大多数人都有的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方法呢?肯定的回答,有的。除了多数无法改变无法坚持的人,还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改变了进步了,可是你没有机会问他们,“你是怎么做到的?” 即使有机会问,他们的回答也好像对你自己起不到相同的作用。 除了那一小撮人,其实你自己也是在改变的。想想马上要参加同学会了,或者要去海岛游玩穿比基尼,姑娘们是不是会少吃多动坚持个把月把自己变美。 这些坚持里面,藏着两个关于目标性质的重要认识,长期性还是短期性,内在需求还是外在需求。目标的这两个性质决定了动力的强度和持久度。如果你认清了,你的改变也许就在不远处了。
先来说第一点:区分目标是来自你的内在需要还是外在需要。多数人是内在需要不足,而外在需要一点就燃。说说我刚刚做的一个实验。我想告诉我的朋友们,为了健康不要吃高糖高脂食物。根据我的经验,我知道多数人的态度会是,我知道,但我不会行动。 我分两天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两个帖子,说的都是这件事情,但引导大家考虑不同的动机,第一天用的是内在需求,第二天用的是。我让大家用点赞来表示自己同意这个观点并愿意付出行动。
第一天,我的帖子是这样的:高糖高脂食物有害健康,你会有意敬而远之吗?下面放了我当天早上拍的一张可乐广告图。
第二天,我的帖子说:我们终将变老变丑,不求永远年轻,但求来得慢点。一杯方便的甜饮料,一块香甜的蛋糕,或许带来的不仅仅是享受,还有提早衰老。如果你正好带有尼安德特人基因,你的2型糖尿病风险会更高,漂亮的脸蛋就长期泡在高糖环境下了。 下面放了一张糖化反应造成皮肤老化的图还有Dr.Brandt的一句话:好莱坞皮肤科医生的糖化警告:只要减少吸收糖份,就能轻易令肌肤年龄回退10年。
结果第二天的点赞人数是第一天的两倍多。如果我换一下发帖的顺序,相信这个差别会更大。因为第一天没有点赞的,第二天大概会有点不好意思点赞吧。 再看看评论。第一天不光点赞数目少,我的朋友们还说了他们不点赞的理由,好吃最重要,跟健康一样重要。其中还包括我十多年的美女医生朋友,她说:我不会(放弃这些食物),高糖高脂食物口感特别好,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第二个关于高糖变丑的帖子,我刚发完就迅速收到大批点赞。我的美女医生朋友看到后大惊失色:这是真的吗?刚刚吃完自主烤肉火锅甜点的我表示好惊恐。 (我不得不说,好友就是好友,跟我的默契程度堪比演戏!当然,她应该看到这里才意识到自己在全力帮我完成这个实验。)
同样是对待高糖食物的态度,放弃它以保持健康无疑是我们生存的内在需求,大家的反应表明这个需求的力量是比较弱的。如果从对外貌的影响出发,大家的反应则表明这个需求的力量大多了。你的样子对你自己很重要,那是由外界对它的评价决定的。我瞬间明白了很多女性(包括我自己)为啥对护肤品化妆品,衣服等有源源不断的追求动力,原来这些是由我们强劲的外在需求决定的。
这个实验展示了同一个目标,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如果我需要去改变我的朋友,我应该善用外在需求来打动他们,让他们采取行动。这应该不是我的新发现,在我们的购买行为中,有多少是因为产品设计者在利用我们的强大的外在需求呢。
略作观察,很容易发现外在需求实在是泛滥得可怕,有内在需求的人凤毛麟角。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最近参与了学校的新生入学面试。 在几十名面试者中,我只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男生。他脸上带着和煦的神采,告诉我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告诉我他进门前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他面试结束后要做的事情,都跟这个专业有关。我看到他是从内心深处享受着自己做的事情,这表现在他自然流露的喜悦,流畅清晰的表达。他没有一点紧张,仿佛这个面试就是他追求和享受追求的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而我这个面试官只是他的一个观众。 而其他面试者,多数连为什么来面试都说不清楚,只是简单生硬的表达希望能被录取,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学位,未来需要一份工作。 即使被录取,一些不能把对所学专业的追求转换为内在需求的学生,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往往会放弃,抱怨课程难,抱怨环境等,没有办法坚持下去。如果你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感到努力太费力,追求太痛苦,想想你是否实在满足一个外在需求,而非你的内心需要。 如果是内心需要,辛苦的感受立刻会转换成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内在需要可以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外在需要则是随机到来的,不可控的。希望通过外在需要的刺激而获得个人成就,是不实际的。因为外在的东西不可能随着你的意志转移,它不会把你的成就作为目标,它本质不是为你而生,不应该作为你的依靠。 假如你在海上航行,如果你的船自带发动机,你可以导航去往你想要去的地方;如果你的船没有发动机,就得等着风浪时不时地推你一把,大风大浪时,似乎前进得很快,但跟你的内在目标可能一点关系也没有。学习工作中,有项目截止日期,有考试,这些外界需求可以推动我们。而只有内在需求,才能将你在这些事情上做出的努力联系起来,形成个人的体系。否则,那些打一枪换一炮的努力,那些什么流行做什么得到的短期成果,都不能在你的身上整合起来。 当然,也不乏有人在随意的努力后在某个点上突然发现自己的内在需求,而通过这个内在需求把以往的经历串成一个整体而成功的。 这应该理解为内在需求这个核心吸收利用了外在需求的力量而壮大了。
我打算重新开始写作这个目标,也是由来已久了。认识到内在和外在需求的不同作用,我想我应该会坚持下去。 我的内在需求是,锻炼清晰的逻辑,有效的信息传达,还有认知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后面会说到目标的长期收益,我希望自己的存在能留下有意义的痕迹。 在长期写作这个目标的达成的过程中,一些外在需求会进入,比如,获得更高的阅读量,获得更高的个人曝光度。 认清这两种需求的差异让我面对外界的反应更加平静。
第一篇文章写完后,我发给了一些我觉得会给我正面评价的朋友,因为我知道他们的鼓励会作为一种有效的外界需求,促进我坚持下去。由于开始是evernote写的,有些朋友没装软件看不到,我发表在了简书上。犹豫了一下,公开在了微信朋友圈。 到晚上,朋友们给我发来各种鼓励的消息,还有打赏,搞得我有点小激动。这一激动不打紧,睡觉的时候心情平静不下来,新的想法争抢着活跃在我脑中,仿佛要催着我赶紧写出来。结果是到了点睡不着觉了。 也许你看到这里会觉得这个很好的事情,然而,仔细一想,并不是。首先我应该按时睡觉! 朋友们的热情是有益的,但毕竟是外源性的。理性的想一想,谁也不会没事整天想着来鼓励你做事情啊。万一哪天他们都很忙没空理我,我是不是得重新从内心燃起激情才能让自己继续呢。现在流行创业,创业成功者一方面会获得经济成就,也会获得荣誉光环,媒体采访之类的不会少。对照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无疑高曝光度的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外在需求。但是,被采访被曝光,如果不是创业计划的一部分,恐怕最后带来只是无谓的疲惫,准备工作加激动紧张,怎么也得耗费几天时间。 真正获益的其实是那些媒体机构,他们做采访做报道,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
写作是创造性活动,创造的质量来自于作者的内在价值。我很快恢复了自己的睡眠节奏,以保证头脑清醒,保证写出的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这是我的第三篇,希望我的内在需求和你们的关注赋予的外在需求,强强联手,让我坚持达成目标。
第二点,区分目标是属于长期收益还是短期收益。留在下一篇展开。
作者简介:明朝燕,计算机博士科学家,两娃的妈。前半生享受随意写东西,后半生煎熬写科学论文。这不,结合的时刻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