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村子里有位姚姓哑巴大哥已是古稀之年了,原先其母在庄子上是一位贤惠之人。凡不管多大岁数人见面都称呼她姚小奶奶,其中就有不少人当年是这位姚氏老人在他(她)妈妈肚子里催生(拽)出来,托到这美丽世界上的。老太太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接生婆”。
上个世纪农村交通不便、医疗落后、思想保守,村里妇女都在家里生孩子,“接生婆”在村里备受尊敬,哑巴大哥的母亲在30岁的时就开始为人接生,一直接生到70多岁。在这40多年的时间里,前前后后接生的小孩逾千人,我们村里很多人家两代小孩都是她接生的。因此她德高望重,姚小奶奶这是当地村民对老太太的称呼,她接生的水平高,消毒严谨,凡是经她手接生的产妇都是母婴平安,如果遇到难产妇或胎位不正没一定的把握,她就告知产妇家人提前将产妇抬到公社卫生院。所以当时她是村民心中的“送子观音”。因为村民的信任,加上当时农村接生婆少,不论下雨下雪,只要村民找来,姚奶奶都不会推辞。
接生这个活是从来没有准点的,大半夜有了情况也要去,刮风下雨也得走,有时候还要去邻村接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接生一个孩子有伍角钱到壹元钱的酬劳,但只要看到人家家庭困难,她就不收钱。如在本村里还要给婴儿洗(三朝)澡,一个星期至一个月不等,既不吃人家也不喝人家的。条件富裕的家庭还会炒两个小菜,对接生婆表示犒劳和感激,如果产妇家实在客气敬一碗鸡汤或一杯荷包蛋红糖水什么的她都一一拒绝,推辞不接受。并对做月子家人说“吃产妇的食物死后阎王割舌条”。其实那时农村大集体时期姚氏老太家也并非富有,她这样做也是在告诫产妇家人。女人生孩子是从鬼门关闯过来的,更需要补身子。
人是从娘胎里挣扎着钻出来还需要她人帮忙拽,接生婆就是这个帮忙的人。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哭着叫着来到人世间的,每个人都逃不脱这个人生的宿命。我们可以忘记许多,但是不能忘记母亲,此外也不要忘记那双手把自己迎接到世界上来的那个人。
日前我回老家,都还是按往年的习惯喜欢到以前比较要好的邻家转一转看一眼,当然姚奶奶家也不例外!然而就这样一位好老人唯一的哑巴儿子现一个人孤零零的待在家里,儿子及媳妇都是在外地为生活而奔波劳碌去了,哑巴哥自己的老伴早年随村里一位丧偶的男光棍去生活了。听傍边人说哑巴哥早年村里还给他办了低保,每个月还可以享受点生活费,而今年被村里面人,也不知道是谁举报了,说他家有儿子。所以政府部门就将哑巴哥的低保钱取消了。
由此我联想起了几十多年前的时候,我还在供销社上班,姚小奶奶还在世,家中照明需要煤油,她找到了我,我工作单位离老家距十华里左右。某天我一个堂兄上街办事我委托他将十斤煤油给姚奶奶家顺便带给她,而他硬是不愿意帮忙。其实我这堂哥也是四十多岁才得一子,当年他儿子是个早产儿,也许是高龄产妇,小孩出世后多久才发出哭声,幸亏还是姚小奶奶凭借着她多年的接生经验,给婴儿口对口做人功呼吸,得使母子平安,我这堂哥才得一胖乎乎的宝贝儿子。所以说人心难测啊!懂得感恩的人太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