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天就是清明节,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人。在我生命中,还没经历过特别多的生离死别,我的外婆、老嫲算是离开人世中,最亲的人。
人死后去哪里?永远是人类的终极问题。
在大理的树洞小屋,来自一从北京来的女生的讲诉。在医院里做护士工作,经常需要接触重症病人。在无法挽救由于各种不同症状,而离开人世的人们,心生内疚。承受不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离开人世,每次结束工作时,都要抽烟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活着的时候,我们总会感觉死是特别遥远的事情,甚至活得好像永远都不会死。世间的事就会变得无限重要,无限大,甚至因为一些芝麻小的事,我们就烦恼、纠结、恐惧……
有太多不确定性,让我们无法定义这到底是好还是坏,是福还是祸。
在杭州时,葛大哥从江苏特地过来参加身心课程。他是做广告设计公司,为人粗狂而又细腻,他抽着烟,说话时是非常随意,偶尔有些粗俗,但课堂上非常细心地记着笔记。用他自己的话说,也算是一富二代,加上自己做事业也赚了一些钱。
而谁知道这个时候的他,正在经历着生命中极度煎熬的事件。孩子一年前出生之时,是全家人最喜悦的时刻,谁能预料到他的妻子却因为生育,成为了植物人。
那是14年,葛大哥来上课时,妻子还在医院重症病房。据他说,在过去一年医药费已花了一百多万,而令他绝望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不知道何时是个头。可能好起来,也可能离开人世,也可能就一直这样下去,这种不确定性,是最令人绝望的。
我们也会为他的妻子祈祷,中间我也推荐给他一本书,安妮塔穆贾尼写的《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
安妮塔穆贾尼出生于新加坡的一个印度家庭,两岁后定居香港。安妮塔长年在国际大型企业工作,直至2002年罹患癌症。2006年,安妮塔经历了晚期淋巴癌的濒死体验,奇迹般地复活重生,自此她的生活和生命观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希望能够让煎熬中的他,仍然能看到一丝希望,即使情况仍没有好转,也能从书中得到,这过程需要的寄托和希望。
我也不知道他我有没有看这本书,这也都不重要。
15年5月,刷朋友圈看到,葛大哥发了一张他手捧着妻子黑白照的照片。
他的爱人走了。
结束,可能是新的开始。告别,可能是新的相聚。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可能是一个旧生命的逝去。
对于死亡,我也没有太多的认识,体验最深的是以前惊恐发作时的那种濒死感。
让我了解到,说的容易,真正做,就不一定想象中那般轻松。
在香海禅寺禅修时,贤宗法师说自己开着车上高速前,会先冥想在高速上出了车祸,血肉模糊的那种抢救现场。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刻会以什么样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所以,这不是一种悲观消极的方式,而正是西藏的修行法门,死亡冥想。
对于一个凡人,先不扯那么远。活在世界上的这些日子,能把每天生活当做修行,就很了不起。
2、
最开始来大理时,就在青山客栈住了几天,后来觉得包月费用比较高,就搬到另外一家。
在另一家住了一个月后,看现在是淡季,就问客栈老板说八百/月可以吗?她答应了。
好,我就搬过来了。
最近波波来大理,在我租房这边临时住几天。客栈老板海婴说多住一个人,要多交两百块。
我是一个好说话、不喜欢起冲突、得罪人的这么一个人。就是说我感觉自己缺乏被讨厌的勇气,可能也因为这样我压抑了自己最真实的本性,也压抑了活力。
刚好我、波波、静姐都在店里,就说起了这事。他们说这不合理,静姐拿起我手机就要给客栈老板海婴发微信,进行了一场撕逼。
婴: 按照规矩,正常来讲是要收床位费的,因为他住宿会用到水电的,对吗?这是客栈的规定,对谁都一样,不是我个人的意见。
静:噢,我理解你的想法,当时说的八百是指床位包月还是标间包月呀?
婴: 这样说吧,如果你是两个人住就不能是八百了,因为两人的水电消耗等要多一倍的,是不是?所以,也可以说是床位包月
静 : 床位800,全古城都没这个价的床位吧?
婴 : 我建议下,你们年轻人,节俭是应该的很好的习惯,但切忌有贪便宜的心里
静 : 是吗,你觉得被我占便宜了吗?
婴: 你既然问到我,我就如实回答。
静: 你既然问我,我也实说啊,我还觉得你加这200还是我剥削了呢。因为你一开始没说是一个人的床位包月。
婴 : 你这样理解我的意思,我也没有解释的必要了。这样吧,你的朋友是临时住宿请不要超过一个星期就好。
事情到这,就告一段落了。
真为了这两百吗?
像静姐说,都在寻求爱。静姐学了心理咨询,懂得很多交流方面的经验与技巧。她说,该给的你就给,不该给的你要有些尊严。要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要不在一边憋的慌,别人也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
虽然交谈用的是我的微信,但一直都是静姐在讲。有逻辑、层次地表达了我想要说的,同时我深刻的领悟到,人能越真实、通透,就能越自在解脱。
静姐说,本性的部分,你如果老是去压抑,就总会需要另外的出口,要不就变成症状。
接着,她就跟我讲了佛经里边一个小故事。
大致内容是,以前在一村庄里有一条蛇,到处咬人,搞得全村上下不得安宁。后来有一位出家师父,来到这个村庄,用佛法感化了这条蛇,它也从此不再咬人了,师父就离开了。然而,人们就开始来欺负这条蛇,拿石头砸它,棍子打它……过了一段时间,师父回来了,看到这条蛇遍体鳞伤,问及原因,蛇说自己又不能咬回去,只能任由别人打。师父叹了口气说,我只是说不能咬人,但没说你不能发出呲呲的声音吓唬他们,你连发出呲呲的声音吓唬他们、保护自己,都不会吗?这可是你本来就应有的本性啊,何必去压抑呢?要学会变通。
要有自己的主见、尊严、底线。
静姐又说,你可以慢慢感受,当你越能表达真实的自己时,你会感觉到越自由,而且是真自由。真的,除了生死,生活中没有太多值得恐惧、焦虑、纠结的。
她说,有一本书叫:《嫉羡与感恩》,有机会可以读一读。讲的就是了解人性的匮乏与感恩。像这老板,现在淡季,有人来住,应该感恩了。而她反而觉得你在占她便宜。
注意,我的问句是:那你觉得是我在占你便宜咯?"你觉得"指的是对方的看法,并非事实本身。
她如果用觉得别人亏欠她,那她得到再多,可能永远也不足够,那是匮乏感。
你也不用说,你那么有钱了,还计较了两百?
富人就有义务帮助穷人?这逻辑也行不通。
当然两百一般人都拿的出,感觉被占便宜的可能不被尊重、缺乏被关注、被爱……
但当我们不满对方要求时,我们必须有依有据的去跟对方博弈。缩小范围,聚焦问题。
这是小事,也没有谁对谁错。
本质上,我们都在寻找爱、安全感、归属感。
3、
以孤魂、游荡的状态,活在这个世上的,也不在少数。
虽然活着,但已经死了。
这几年我也一直在外面,面临着彷徨、挣扎,有时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但我一直在寻求方法、突破。
当我觉得思索这些深刻哲理对目前没有帮助时,我开始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中,从这些点滴生活发现小确幸的瞬间。
昨天看到醒来拍的清明节主题的视频,让人感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母亲纪念她出生没多久就离开人世的孩子。
还有心理咨询师乔瑞峰悼念自己的父亲,说如果父亲还在世的话,肯定不会让他这么肆意地生活。在05-11年这几年间一事无成,也还在寻找自己合适的东西。
波波说,像我们这样的穷人,给我一百万,我就足以有很强的安全感。而对于富人,应该带他们去拉萨、寺院这些地方,精神层面的满足才能给足他们安全感。
尤其在大理这样的地方,有很多流浪、艺术家、奇葩……以各种各样的原因来到这个地方,不乏为了逃离原本厌倦了的生活环境,来到自己认为呆着舒服,能包容自己的桃花源。
然而,只要我们内心还没感受到归属感,就很难在任何一个地方感受到安全与快乐。
所以,不仅悼念逝去的人。
也愿所有还活在人世间的人们,都能找到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