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和朋友吃饭,说家里宝宝9月份换了幼儿园,两个多月过去了,天天早上还得哭一场,哭着喊着“不去幼儿园…”,自打娃上了幼儿园,“分离焦虑”这个词不绝于耳,多数孩子大概都要经历“一哭,二闹,三打滚”的阶段,家长们大概也要有一段茶不思,饭不想,没事盯监控的历程。
大王上的是规模小些的家庭幼儿园。因为今年原本没有计划送他入幼儿园,所以彼时不管是公立的还是大些的私立园都已经错过报名期,只是草草选择了一家相对熟悉点的小幼儿园。大王性格内向,有些胆小,从来没有跟妈妈分开过,所以入园的时候我是十二分的担心,吃个午饭都盯着幼儿园的监控app,生怕一个不注意,孩子出现什么异常。但是,事实上孩子适应的很快,第一周基本没有哭闹,好奇心过去的第二周有抵触情绪,但是去了幼儿园后基本就很快玩的很开心了。之后是国庆长假,原以为长假过后焦虑情绪会卷土重来,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长假后第一天去幼儿园就主动与我告了别,幼儿园老师都有些意外。直到现在,他每天都很开心去幼儿园,放学还要玩一会儿再走,会跟我念叨幼儿园的小朋友,回家给我表演幼儿园学的儿歌舞蹈,我感觉自己的心终于有些要放下来了。
而关于这段短暂的分离焦虑期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小想法。我觉得,到陌生环境的焦虑期不管成人还是孩童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只是孩子表现的更直接一些。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制止孩子的哭闹,而是要让他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不管是周边环境还是内部氛围可以的话都带他感受一下,幼儿园允许的话,第一天尽量陪他待一段时间,没事的话也带他经常去周边遛遛,他只有不抵触甚至熟悉幼儿园,他才会慢慢地放下紧张情绪,才愿意跟父母分开。不要听信那些所谓的“小孩子刚开始都这样,哭哭就好了”,如果他抵触害怕一个环境,哪怕十年二十年都是有阴影的。
送大王去幼儿园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都是老人来接送孩子,这个现象很普遍,现实原因有时候没办法。但是,私以为,可以的话,还是尽量自己接送孩子,至少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父母给予的安全感是任何人没法代替的。一直以来,我都在想“安全感”这个东西究竟是啥,看了各种书和帖子之后,一个解释是我认为最通俗易懂的:“安全感就是自己心里有底”。不管对于成人还是幼童,“安全感”都是对自我的一种认可,而这种认可在幼年时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不要以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老人就可以全权代行父母职责。小孩子都很聪明的,如果可以的话,他都是更愿意亲近父母的,所以,有限的时间与精力里,多陪陪孩子,养育养育,不单要“养”,更要“育”,多点耐心,孩子有时候会回馈“惊喜”。
另外关于幼儿园的选择也很重要。之前因为没把孩子送进规模大些硬件好些的幼儿园一直有些内疚,所以一段时间内对这个小幼儿园各种不满意。但是看到周围朋友家孩子在这些大幼儿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想法慢慢的也理智了些。从硬件上讲,公立的或者好一些的私立连锁幼儿园肯定更好一些,但是从环境上来讲,孩子会更陌生一些。一些幼儿园装修很好,但是高门大院,闲人免进,当然出于安全的考虑必要的措施是应该的,但对于月龄小的孩子来讲,这里太陌生了,实在太像学校了。所以我觉得,硬件是一定要考虑的问题,但是不是首要问题,首要考虑的是孩子怕不怕,喜不喜欢,其实对3岁左右的孩子来讲,他喜欢的可能不一定是高大上的环境,他爱上的可能就是这里的一片树叶,一张图画而已。
对老师尽量还是多了解多沟通,虽然虐童的新闻层出不穷,但是我相信,多数老师还是好的。家长还是得放平心态,平时多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自理能力,毕竟,成长是他的事,我们能做的只是播种浇水施肥,能不能长成大树还需要他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