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星期一。
晚上9点篮球课下课回到家,妈妈我要的西红柿呢,我想吃西红柿。接着洗好的西红柿吃了3个,我说有点多,他说没事儿,西红柿热量低。这是又做攻略了?我就是查查了应该吃什么,吃什么热量低。
今天英语练习册没有给老师发?
嗯,没写,我看那练习册每题后面都有答案,那传不传老师有什么区别?
重点不是传给老师的问题,重点是你认真完成了吗?你可以高质量完成不传给老师,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但没有看没有写就觉得没必要传给老师是不对的。
好我知道,今天数学和物理的作业有些多,我明天写英语练习册。9点半了,洗漱一下早点睡吧,明天还要早起。
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主动说早些睡,还没有提玩手机的事儿,我心里有些窃喜:嗯,好,你等会帮我关灯。确实很晚了,打篮球也挺累,没完成的就明天完成吧,越来越觉得自己有时候“装死”的本领日渐见长。
2月23日,星期二。
“我游戏时间是游戏时间,为什么要在游戏时间处理学习问题?”
“游戏时间开始之前作业完成了吗?”
“完成了呀,完成才开始游戏的呀。”
“老师的要求是完成后拍照发给他,你作业一直写到游戏开始前一刻?游戏前拍照发老师需要多久?”
“我就是不想在游戏时间发作业呀。”
“手机是为了方便百词斩打卡、作业打卡的,不是只用来打游戏的。”
“你不是一直说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吗?写作业是写作业时间,打游戏是打游戏的时间。”
“是,作业任务完成后可以打游戏,先完成应该完成的,再做娱乐的,本质上是让你控制用手机的时间,可你游戏时间结束后还需时间用手机提交作业。”
“游戏时间一秒钟都不会耽误,你又嫌作业多时间少,这只能说明你不分轻重、时间安排不合理。明天开始手机断网,看你还怎么打游戏。”
心平气和地协商行不通后总会撂下类似的狠话,既然没时间学习,那自然没时间打游戏,手机是为了方便学习的,自己管理着手机只是打游戏,那要手机干嘛。在孩子心里游戏比作业更有兴趣更让他投入,游戏时间争分夺秒,手机断网后的学习时间能拖就拖,完成一项任务就觉得很辛苦很努力了。
风靡全球的亲子教育手册《正面管教》,一直表达这样一种信念:
为人父母,当我们发现孩子存在某种不良行为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该是愤怒、羞耻和绝望。而是要懂得,这里面至少有一半责任,是家长的。
2月24日,星期三。
从手机扣卡、管控上网时间到适度断网的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告诉自己:学会闭嘴,避免说教,不过度惩罚;遇到问题先要平心静气地跟孩子协商,协商好在过程中要做到提醒和约束,通常是反复出现“毁约”的行为后才做一些强制的手段,比如:管控上网时间、固定时间联网。
好像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每次协商后在执行的过程中总会被“毁约”,在引导正确方向的思路上总是卡壳,难道这个方法不对?就像孩子说的是我不会教?
第一步是,闭嘴、不说教、静心反思问题。
第二步是,直面问题,邀请孩子一起制定方案,把孩子从不知所措中,引向建设性行为。
感觉每次都是我很积极主动,孩子只是被动地不情愿地接受,但完全按照孩子的想法让他自己管理,他又总是做不到,我也总是会不放心。
2月25日,星期四。
今天在头条上看到一篇文章说:
多少父母和孩子的悲剧,在于家长总是用控制和打压,去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忘记了引领担责。为人父母,如果我们能切实认识到:孩子成长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是他/她成长路上的契机。我们把问题当成学习的入口,示范引领→带孩子分步骤解决→培植孩子不逃避的信念,孩子将会渐渐养成自信的性格,成为一个建设者,而不是懦弱者。
反观自己的方法,商议→规则约束→反复提醒→指正问题→结果落实不下去→打压控制→强制→坚持己见(以自以为是的方式执行),好像一直都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制订的时候热血沸腾的,真正执行的时候又各种反思妥协的,那个一直恐慌着急的是我,可孩子主动参与的计划,跟孩子有什么关系,他又如何会有进步呢。
2月26日,星期五。
游戏时间到点,自己要求的延长十分钟,结束之后能心平气和当下手机自觉去完成作业。我发现,有时候我跟他分辩还好,越强调不好的行为,他越是会反弹。
我想,那个始终应该改变不了不是孩子,而是我自己。
愿今后,面对孩子,我所有的态度,都是温和而坚定的,而不是暴躁而恐慌的。
2月27日,星期六。
假期最后一天了,上午数了一下自己的任务,做了计划下午干什么,明天上午完成什么,明下午报道。
下午的时候我问还骑行吗,今天搞定的话明天上午可以骑行,孩子说也好,看作业完成情况。到了晚上十点多他坚持要写完,还告诉我:你睡吧,不用管我,电脑别管一会儿我还用。
大概都一点左右的时间,那屋还有哼着小曲的声音,我问咋还没睡,他说你要不要看看我写的字……我马上结束了,再用下电脑打印出来就行了。
为什么要熬夜写作业呢?
那有啥,我班同学好多都这样,开学前熬夜补作业,反正也睡不着……
可你的计划任务应该不用熬夜就能完成了,是因为最近几天补课没写学校作业?
哎呀,没事儿你不用管,时间是我自己的,什么时候写都一样啊。
熬夜并不好,再说不能跟同学比拼熬夜写作业呀。
我知道我知道,我这都不算啥,有人能写一夜呢。
这又不是什么光彩的好习惯……
2月28日,星期日。
吃饭,玩游戏,写作业,逛超市,打篮球,户外运动,在家的大多数时间不是游戏就是作业,管控手机时间后不学习的时间更是一心扑在游戏上,电视机课外书听音乐或是做家务都明显成了奢侈。
自己可以掌控的时间越少,或者说喜欢做的某事时间越少,他反而越渴求越珍惜。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自然就只能沉迷于自己更感兴趣的事。
这就是他真实的样子啊,也是我们提供的环境带给他的结果。明白这一点,就知道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在哪里了。
接受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接受他的现状而不是否定他,然后用自己的行为去给他榜样,和他一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