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2年莫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时有记者采访他,问他,回去和家人怎么庆祝呀,他说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庆祝。最富有中国特色的回答,也是最真实最接地气的回答,由莫言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人的饺子情结
在中国人看来,最能传情达意的要数包饺子了,人生的重大节日时少不了它,久别重逢时,也会有它,无论家宴还是酒店宴席也少不了它,在一阵阵剁菜剁肉声中,说笑声中,完成了美食的制作。和面,醒面,打剂子,擀皮儿,经过一系列的切,擀,捏,煮,捞,热腾腾的美味饺子端到餐桌上了。
在我一直以为,速冻饺子比不上它,因为少了中间忙碌的环节,那种氛围没了,人情味似乎也淡了,大家在合作协调中完成了美食的制作烹饪。然后一起共享美味,完成了一次欢乐的家庭聚餐或者好友聚会。从前没有手机,大家其乐融融,有说有笑,分工合作,也挺好的呀!
高粱秸秆编制的秸篦子,想起了每到秋收结束母亲便会收集好多高粱秸秆,冬闲时分,就会拿着锥子,扎穿秸秆,引上线,穿梭过来过去,忙乎上半天就会编出来一个不太规则的篦子,等到母亲用长点的钉子把一根秸秆固定在中央,转上一圈,画出来末梢端多余的秸秆,最后用菜刀砍下去,截去。这样一个圆圆的秸篦子就制作好了,女儿过满月时,母亲用它带来了圐圙,如今女儿22岁了,至今还好好的,仍旧能用!
那锅里腾起的细小白泡沫是欢快的歌谣吧?入口的美味是幸福的滋味吧?写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家人们相视而笑的那份的亲情在热气腾腾的饺子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