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了冯小刚的一条微博,冯导在微博里说,平生最爱三件事:电影、女人和饺子。这条微博一下子提起了我的兴致,便参加热评说:爱好相同,稍微有点区别的是,您是拍电影的,我是看电影的。虽有点相和调侃之意,但冯导的这句话着实勾起了我满满的亲情和味蕾的记忆。
说起饺子,在咱们中国是再平常不过的食物了,尤其在北方则更是如此,东北有谚云:舒服不过倒着,好吃不过饺子。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东北,母亲又是东北人,所以,在我那时的记忆里,世上最好吃的东西莫过于饺子了,无论什么馅儿的,皆是如此。因为在节假日全家围坐包饺子是我们家的传统。
那时物质条件都不太好,只有在过年过节或特殊的情况时,家里偶尔改善一下伙食,才能吃到美味的饺子。每当那时,家里便热闹了;父亲负责剁肉,母亲理菜,我和弟弟妹妹跟着剥葱剥蒜,至今都记得父亲剁肉馅的架势,双手操刀,上下翻飞,铿锵有力。肉剁好后,父亲接着负责和面擀饺子皮儿,姥姥拌好馅儿后,和母亲一起负责包。父亲擀饺子皮的速度飞快,且又薄又好,姥姥和母亲包的饺子也更是馅大皮薄又好看,个个都像趴着的玉兔一样。我们仨则是在旁边儿跟着玩面,也会学着包几个不成型的饺子放到盖帘上,弄得满头满脸都是面粉,姥姥和父母看着我们的花脸也只是笑,从不责备。
饺子包好了,第一锅准是我们兄妹仨的。我们早早就用小碗弄点儿蒜汁,加点儿醋,姥姥还会在我们每个人的碗里滴上几滴珍贵的香油,调好蘸料后,我们便手拿筷子捧着料碗瞪大眼睛在桌边焦急地等了。热腾腾的饺子一出锅,我们仨便在姥姥的“慢点,别烫着,没人跟你们抢”爱怜声中如狼似虎似的吃了起来,大冬天的,我们也会吃得满头大汗,而且边吃还边在满盘子里找哪个是自己包的,那滋味,至今回想起来都会流口水。等我们仨吃得小肚滚圆擦汗打嗝的时候,父母和姥姥才开始吃,那时姥姥还会拌上一盘东北的家常凉菜,就着饺子,和父亲喝上两杯,用姥姥的话说是“饺子就酒,越喝越有”。若在过年的时候,我们还会把一枚洗干净的硬币包在饺子里,姥姥说谁吃到了一整年都会有好运气,可记忆中我似乎一次也没有吃到过。长大后很是感叹,人真是在什么时候都会对生活有个美好期盼。
如今我离家在外生活在食都广州,物质丰富,想吃什么都有,各式饺子馆也遍地都是,偶尔想吃了,走进去,却怎么也吃不出家里的那个味儿,即便是自己包,也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每每这时,我也总会对‘’人们一想家的时候,便会首先想到外婆菜、妈妈菜‘’这样的事儿有很深的体会,虽然慈爱的姥姥已经不在了,但我却仍是会时常想到家里的饺子。
每次节假日回到南京家里,进门刚放下行李,还没和母亲说上几句话,便会听到父亲给弟弟妹妹打电话:你哥回来了,明天过来包饺子。每当此时我都会眼热、心暖而味蕾四起……
还真的挺感谢冯导这条微博的。
——2017年4月7日午夜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