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智备受骚扰
动则动于九天之上、动于九地之下
乐观地讲,在一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传播是件难事。假如没有传播,你也许过得更好。至少在你做好长远打算之前如此。一旦给人留下了第一印象,就绝不会有机会更改它。老高注解:在你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前,不要过早的传播。大规模的品牌曝光,应该是在从0到1之后、起码在清晰原点人群、原点渠道、原点市场之后。
1)认知一旦建立就很难改变,2)在原点期过早的传播,容易引来不必要的竞争对手。3)传播不只是一个动作,而应该是一系列的动作,广告、公关、事件、软文,门头、海报,动则动于九天之上、动于九地之下。
品类绝对领导者=超级大单品+超级品相
9个雪佛兰的2000年车型如今的知名度可能比它1972年的10个车型还低。老高注解:不仅要有大单品、更要有超级品相。品类的领导者要么是有超级大单品、要么是有超级品相。品类绝对领导者=超级大单品+超级品相。比如:茅台,代表的是酱香品类及酱香品相。一个品牌推出过多的产品(品相),不仅不会增加销量,反而会降低销量。
因为,过多的产品、过多的品相稀释了消费者对你的认知清晰度(没有认知就没有交易)。江小白,看看其五花八门、大大小小的酒瓶,你就知道其隐患有多少,不言而喻,盲人瞎马。
你也许接触了更多的广告,但你的心智却不能比过去接受更多,心智的容量很有限。老高注解:心智容量有限,同一品类下的品牌记忆最终消费者只能记住老大、老二,老三都是及其危险的(如果老三没有一个清晰的、竞争性的差异化定位)。
原来你不是正宗
日复一日,成千上万的广告信息争着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一席之地。毫无疑问,心智就是战场。就咋这仅有10多厘米宽的心智灰层里打响了广告战。老高注解:可乐品类最后只剩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加多宝VS王老吉之争,老三和其正却成了牺牲品。
其一,两家广告轰炸,强化了消费者数一数二的认知度、其二,通过竞争带来的市场增长量,主要来自于和其正原有的存量市场。商业竞争没有看热闹这件事,看热闹的往往是最终的买单者,因为最终的竞争成果呈现在消费者心智认知上——哦,原来你(和其正)不是正宗啊——毫无疑问,真正的战场在心智之争。
今天要有效地做广告,你就要放下架子,虚心听取外界的意见。你还需要与潜在顾客的认知保持一致。老高注解:企业再也不能关起门来研究消费者、而是要走出门去研究消费者。把消费者的认知当做事实,而不是把kip当做事实。舍本逐末的做法就是以目标考核目标,而忽略了真正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企业外部、在顾客那里。从顾客认知里来,到顾客认知中去,只要顾客才是唯一的裁判。
第3章 进入心智
这些品牌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同类产品中第一个进入心智的品牌。老高注解:这就是成为第一胜过最好,同类产品既品类相同。通常,不是品类开创者,就是抢先进入者。可口可乐开创了可乐品类,进入心智如入无人之境。
你需要的是一个纯洁的心智,一个未受其他品牌污染的心智,第一胜过最好。老高注解:要么是心智空窗、要么是认知空位,通过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产品,是无法取得真正的竞争优势。不是产品的问题,而是消费者的心智认知中是否存在这一个空位留个你,否则即使你更高、更快、更强,也无济于事。
第三、第四应该做什么?重新定位竞争对手
当第二也能成功,佳洁士VS高露洁、富士VS可达、百事可乐VS可口可乐。第三、第四则会面临严重的问题。老高注解:第二也能成功的关键是与第一形成清晰的差异化特性的对立。你是正宗,我就是年轻;你是防蛀、我就是美白,第二也能成功不是和第一顺着干、是和老大逆着干、对着打(占据品类第二是高势能特性)。
第三、第四面临严重的问题,看看和其正,前车之鉴。商业没有过去时,只有进行时,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都是当下史。第三、第四应该做什么?重新定位竞争对手。
前后差了30年,改革开放40年
广告也在60年代的景象,人们把那个年代叫做“什么都卖得掉的60年代”。老高注解:60年代的美国,是广告为王的时代。90年代的中国也是广告为王的时代。广告一响、黄金万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前后差了30年,改革开放40年。滚滚红尘、熙熙攘攘、以史为镜、天下兴亡。
未完待续
以定位一书为核心内容,逐字逐句读懂概念,就是一字一句的读、一字一句的理解。下的是笨功夫,练的是基本功,跟师爷老高一起学会用定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