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刀郎有首名叫《罗刹海市》的歌曲悄然流行。这首歌的歌词还挺长,但不看歌词,根本不知道他在唱什么。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首听不明白内容的歌,竟然会大受欢迎,就像当初周杰伦那含糊不清的歌一样。
它借用东北小调,散发着一种黑土地特有的幽默,结合着它浅显又深刻的歌词,像是要说点什么,但好像又没有说什么。可谓是唱者无意,听者有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这首名叫《罗刹海市》的歌,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同名故事。
蒲松龄是清初的短篇小说大师。很多人只知道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这些外国的短篇小说作家,但其实蒲松龄在短篇小说的造诣成就上一点也不比这帮人差。
虽然他写的都是神鬼仙怪的故事,但其实都是在写人间的故事。郭沫若曾评价他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时代不允许他写人的故事。清初的文字狱很厉害,假如他去写人间的故事,恐怕早被拉出去枪毙好多回了,因而只能披上一层画皮,去写鬼故事。
说到这里才发现,他的《聊斋志异》其实是一个大IP,大宝藏,早期的《倩女幽魂》、《画皮》等电影,都出自这部书。
据说他为了素材搜集,在家乡山东淄博的路边摆了个茶摊,专门给来往过路的行人提供方便。
在淄博,别人是靠烧烤挣钱,他则是茶水免费,但需要给他讲一个故事,越离奇越八卦越好。
《罗刹海市》出自《聊斋志异》第四卷,在书中算是一个比较长的故事。刀郎的歌名直接引用这个名字,但其实歌词中90%以上的内容都是他编的,是他的原创。
比如,又好记又好笑的两个动物的名字:一只叫马户的驴和一只叫又鸟的鸡。
还有这两句,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简直是说人从来不带脏字。
书中的这个所谓的大罗刹国是一个颠倒黑白的世界,以丑为美,以美为丑。
主人公马骥是一个美少年,到了这个罗刹国,大家都把他视为妖怪,避而远之。因为妖怪是丑八怪的代名词,就像猪八戒一样。
要想在这个国家生存,他只能把自己弄得丑一点,因而他就给自己脸上抹些锅底灰,弄得跟张飞李逵似的,结果这个国家的人见了反倒是拍手称赞,说,哎呀太漂亮了,太漂亮了。他因此得到罗刹国王的接见,一时声名鹊起。
但没多久,大家都知道他这个张飞脸是假的,抹的锅底灰,因而对他又开始变得比较冷淡。
歌曲里给了一个深刻思考的结局,最后一句歌词说道,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歌曲只是截取了小说的前半部分,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但其实小说里后面的结局还是挺圆满的。
马骥后来离开罗刹国,来到了海市,遇见了东洋三世子,其实就是东海龙王三太子,也就是被哪吒剥皮抽筋的那位。
三太子把马骥引荐给他的爸爸东海龙王。龙王很器重读书人,让马骥写一篇文章。
马骥是读书人出身,虽然弃文从商,但还是有两把刷子,洋洋洒洒,一会就把文章写完。龙王读完文章,非常喜欢,对他大加赞赏。从此马骥的名声传遍四海,大家争相结交。
后来龙王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马骥。他也成了老龙王的乘龙快婿。
海外漂泊几年,马骥特别思念家乡父母,公主知道他的心思,鼓励他尽快回去,与家人相见了。并对他说,你我是夫妻,你到了家之后就不要再娶妻了,最多娶个小老婆。
后来马骥回家后,遵守誓言,公主也给他生了一对龙凤双胞胎。
罗刹和海市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前者颠倒黑白、美丑不分,在这里只能曲意逢迎、违心背义地过活;后者则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有才干者居之。
可惜海市就像海市蜃楼一样,是一个理想国,最后马骥还是要回到中土,回到现实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