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
之早起
截止写稿日,作者已经有了四年的早起时间。
十年前作者也是喜欢熬夜,盯着手机屏幕睡着。早上起来迷迷糊糊,白天无精打采虽然这种知道这种毫无节制的生活习惯不好,但是没有心力去对抗惰性。
直到遇到了一本书《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里面的四个观点,让作者无痛开启早起之路,验早起带给自己的改变。
第一:每天4点起床,把全天分为四段儿
4点~12点,第一个八小时用于完成一天正常的工作
12点~二十点:第二个八小时用于铺垫未来的工作(为多出来的工作日)
晚上20点~凌晨四点:第三个八小时用于休息,睡觉还是八小时没变。
第二,有关睡眠的脑科学理论
人的眼睛会在睡觉的时候来回运动,根据这一运动规律,
发现了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规律,健康的成人睡觉时大约1.5小时快速运动睡眠,1.5小时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模式不断切换。
并且在最初的两个单位时间内,也就是睡着后的前3小时中会进行高质量的睡眠,之后则是浅层的非快速演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的组合。
根据这一规律,人在睡眠后的三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就会觉得神经气爽,精力充沛。
作者对早起的实践是从这个领域他神奇体验开始的
比如作者晚上11点睡觉,凌晨微醒来一看,刚好是凌晨2点,之后又微醒一次,大概在3:30~4:00之间,间隔正好1.5小时左右
想想之前半夜也有微醒的感觉,那是睡眠周期结束了于是翻身又睡过去了。知道这一规律后,连续试了几天,时间基本相同
这个理论让作者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睡了很长时间,但醒来后精神不佳,原因就是相连的时机不在时间节点上,而在睡眠周期上。
所以作者一般不用闹钟起床,而是用睡眠节点起床。
第三,放弃闹钟
被闹钟叫醒后精神状态很差,起床的痛苦一大部分来自于这里
当作者有了感知睡眠节点的能力和习惯后,(大约用了两周),根本不用担心醒不过来,或者是错过正常的起床时间,这个生物时钟非常准。
第四:抓住大脑工作的高峰期
人体从黎明开始飞上分泌肾上腺素和可以让人保持精力充沛的荷尔蒙。
分泌高峰正好是早上7点左右,这是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人体进食后能量也会在1小时后转变为葡萄糖。
输送给大脑,人的记忆力,理解力也会提高,大脑的运转速度会迎来一些峰值,直到四小时后才降到谷底。
所以人应顺应规律,抓住效率高峰期,把最困难的工作放在这个时间段完成。
午饭后的效率峰值:在14点~16:00出现。
这是以上四个观点,让作者无痛踏上了早起之旅。体验了认知上的驱动,认知上一旦想通了,行动上就不需要大把大把的意志力来支撑了。
2)早起干什么
作者通常不晚于5点起,早上10点睡
相比7点起,每天多出2个小时,每年多出约90个工作日。有了不被打扰的时间,可以高效做下面事情:
11)规划
22)跑步
33)反思
44)读书或写作
55)困难的工作
3)早起的注意事项:
11)初期有个相对痛苦的适应期。
可能会出现白天打哈欠、黑眼圈加重状况,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两个月会慢慢好转。
过了这个适应期,难度就小了,基本惯性早起了。
2)循序渐进难度匹配
不要追求过早时间起床。难度匹配
33)按状态起床
若是4点醒了,感觉神经气爽,就可以起床,不要担心上午精力不够用这个问题,早早醒来说明身体做好了准备。
若是迷迷糊糊再睡一个周期1.5小时。
44)中午需要午休一次
半小时午休时间
55)提前准备
提前准备第二天早上需要用到的东西,跑步的东西或要读的书等。
给大脑清晰的指令。
第二天可以毫不犹豫起床。
66)明确哪些情况可以不早起
早上考虑实际情况,偶尔几次也无需焦虑或内疚。
给自己制定原则,以下情况可以不早起:
生理低谷期
前提聚会,睡得太太晚
第二天开长途车或耗大量精力的活动
等
“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