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理论
日本作家中岛孝志《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
·巴菲特每天6∶45起床;
·乔布斯每天6点左右开始工作;
·潘石屹每天4点起床,6点开始晨跑,8点前开始工作……
(一)每天4点起床,把全天分成三段。
1、4点~12点:第一个8小时用于完成过去的工作(或者说用于完成我们一天正常的工作);
2、12点~20点:第二个8小时用来铺垫未来的工作(也可以视其为多出来的一个工作日);
3、20点~次日4点:第三个8小时用于休息(还是8小时没变)。
作者称之为人生两季:4点起床,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工作日,并且睡眠时间没有减少。
虽然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但表面的好处还是让人产生一丝心动,毕竟只需要改变起床的时间,就能得到更多的时间,而且也没什么损失。
(二)有关睡眠的脑科学理论。
芝加哥大学的克雷特曼和德门克在实验中发现,人的眼球会在睡觉的时候来回运动。
1、“快速眼动睡眠”(REM)
2、“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EM)规律
健康的成年人睡觉时
1.5小时快速眼动睡眠+1.5小时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模式不断切换)最初的两个单位时间内——睡着之后的前3小时中——高质量的睡眠(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熟睡)——浅层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
根据这一规律,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醒来的时机不在睡眠节点上,而是在睡眠周期中,容易感觉疲劳。
(三)感知睡眠节点、放弃闹钟。
好
1、感知睡眠节点的能力和习惯后(大约用了两周),形成生物时钟,准点醒来。
2、放弃闹钟,不影响家人或室友的休息,做事容易 得到家人支持。
(四)抓住大脑工作的高峰期。
1、人体从黎明开始分泌(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类脂醇),让人保持精力充沛的荷尔蒙,分泌高峰期是早上7点左右,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2、人体进食后,能量在1小时后转变为葡萄糖,输送到大脑,人的记忆力、理解力提高,大脑的运转速度达到峰值,直至4小时后才降到谷底
人体进食1小时——葡萄糖——大脑——记忆力、理解力提高——大脑的运转速度——峰值 ——4小时后——降到谷底。
顺应规律,抓住效率高峰期,把最困难的工作放在这个时间段完成,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型的认知驱动体验
正常吃早餐的人,上午的工作效率更高。
午饭后的效率峰值在14点到16点间出现。
二、早起效用
有时4点半起,最早4点起,通常不晚于5点半。
相比在7点左右起床,每天多出了2小时,按一天8小时工作时长计算,每年可以多出约90个工作日,如果坚持40年,就相当于一个人全年无休工作10年。
(一)高效利用这些时间:
1、规划。
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罗列全天的工作,对它们进行排序,让自己保持头脑清晰,对全天的时间产生一种掌控感,保证自己的工作不会走弯路。
2、跑步。
早起运动好处:
1)运动促使大脑清醒,运动后洗热水澡,精神状态良好,激活身体细胞,读书写作很轻松。
2)早起跑步让自己整个上午都享受身体的轻盈感,3)冬天会更耐寒。经过长期的锻炼,身型和体质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4)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独自一人享受晨间的静谧。不需像夜间锻炼,遇到熟人不停地打招呼,降低锻炼效率。
3、反思。
每天复盘一些工作、梳理一些思绪,或记录心得感受。很好地提升自己。
4、读书或写作。
整段安静时间写作。
5、处理困难的工作。
把一些困难的任务放在这个时间段攻克,通常效率会很高。
上午工作时间,心情从容和愉悦。可以在很轻松的状态下做些超前或拓展性工作。
三、主要的收获
(一)清晰的时间安排
(二)强健的体魄
(三)良好的精神状态
(四)不受干扰的锻炼氛围
(五)专注的学习环境
(六)从容的工作心态
(七)持续的个人成长等
四、早起的一些注意事项
1、初期会有一个相对痛苦的适应期。
2、循序渐进、难度匹配。
3、按状态起床。
4、中午需要午休一次。
5、不打扰他人。
6、提前准备。
7、明确遇到哪些情况时可以不早起。
·生理低谷期;
·前一天晚上参加聚会,睡得太晚;
·第二天需要开长途车或做其他需要消耗大量精力的重要活动;
·环境突然变化,不适合早起活动……
当初我看到《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中的一句话:
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用别人好的经验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