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青春岁月(二)
五月十号乘动车到沈阳。1975年为了照顾夫妻关系,姐姐离开了工作13年的鹤岗农药厂,调到姐夫单位沈阳电缆厂。曾经几千人的国营大厂,早已不复存在,曾经研究所的同事,也因为各种原因联系上寥寥几人。姐姐在沈阳电缆厂研究所一直工作到退休,因为姐夫英年早逝,才投奔女儿落户厦门。曾经散落四处的四口之家这时候才得以团聚。姐姐这时候才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属于自己的家,也才接回了出生一个多月就分离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孕育在鹤岗,出生在屯溪,在我们身边度过了儿童时代,在屯溪长大,在屯溪读书,十岁才离开屯溪回到父母身边。小女儿同样孕育在鹤岗,出生在杭州,跟着奶奶在杭州生活至五岁才回到父母身边。虽然天各一方,但是姐姐每年回来探亲,历经几天几夜的路上颠簸,看到孩子搂抱孩子是她最幸福的时刻。现在想想她们那一代人生活的真是不容易。夫妻分居两地,孩子分离两处,那种思念刻骨铭心。如今沈阳电缆厂旧址已经盖起高楼大厦,成为住宅小区,非常幸运的是当年姐姐一家五口挤在一个小房间、三家共用厨房厕所的苏制工人村,作为博物馆却保留了下来,我们围着新村四周转悠一圈,努力寻找往日的记忆,周虹还能记得曾经玩耍的地方,曾经买零食的小商店。非常可惜的是姐夫为之贡献一生,曾经名噪一时的几千人的国营大厂沈阳电缆厂却被时代所抛弃,灰飞云散。姐夫当年曾获得沈阳市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津贴,并且奖励一套住宅,才改善了祖孙三代蜗居一间小屋的窘况。当年姐姐姐夫带着两个孩子在北陵公园草地上的欢歌笑语、工人村简陋小屋中一家五口的奋斗与欢乐,才是超越时间的珍贵经历。在沈阳的几天,可以说她们陪着我重游了沈阳故宫、北陵、大帅府,看了二人转、扭了东北大秧歌,去老家转转,和老朋友在KTV唱《我为祖国献石油》,今天的欢乐将是明天永恒的回忆。沈阳住了五天,姐姐非常满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