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系统思考的概念
维基百科中系统的定义:泛指由一群有关联的个体组成,根据某种规则运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体。对系统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系统构成组件之间的连接的研究。
系统思考就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处理真实世界中复杂问题。整体观点最重要,最基础的概念就是连接,也就是系统组件之间的关系。小到家庭成员之间,大到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象下如果明天苹果手机突然宣布降价,这个单一的动作可能会引发无数不同的结果。比如苹果的销售额短期暴涨,其他厂商可能也不得不做相应的降价行为,整个行业的供应链会不会受到冲击?公司因为降价,利润大幅降低,那么员工的薪资会不会受到影响?行业未来是否能健康发展?
通常,我们会将感系统划分成几块,,以对这些块的知识为基础来理解整个系统——这是很自然地采用的简化方式,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一般是管用的。但是,往往在复杂系统的时候,还是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医生看病,并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 系统思考的属性
在系统层次上,通常有两个特殊的属性:
- 涌现:一个复杂系统中由次级组成单元间简单的互动所造成的复杂现象。
- 自组织:从最初的无序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局部相互作用,产生某种全局有序或协调的形式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自发产生的,它不由任何中介或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子系统所主导或控制。
涌现:一群鸟,规模比较小的鸟群通常会排成V字形队列,头鸟飞在V字形的顶点,其他鸟儿整齐地排在后面,大一些的鸟群会形成更接近球形的队列。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无论鸟儿怎样在天空中高飞或盘旋,鸟群整体的形状却基本保持不变。
自组织:由骑车人和自行车构成的系统。自行车不能自我平衡,而且在静止的情况下,自行车和骑车人在一起也不能平衡。但是,当系统动起来之后,当骑车人为系统注入动力,让自行车前进的时候,自行车和骑车人就在突然之间与地面垂直,而且没有任何的摇摆。即使没有明显的外力干涉,动态系统仍然能够展示出某种稳定的结构。
涌现和自组织都是系统在作为系统时才能观察到的属性。而这两种属性是在系统内存在反馈的时候才会出现的。我们在往杯子里面倒水的时候,需要不断观察杯中水位的变化,同时调整水流的大小,在开始倒的时候可能水流会大一点,在杯子快满的时候,需要逐渐调小水流。这种系统内部的信息流被称为“反馈”。反馈的作用并不仅仅是用来控制、限制或者约束;有时候,反馈也可以起到扩大或者增强的效果。
3 系统流程图
而系统循环图可以帮助我们因果关系链的形式来描述系统。在表述系统循环图时,用“S”与“O”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式。
- S连接:原因方面的上升导致结果方面的上升
- O连接:原因方面的上升导致结果方面的下降
比如天猫的订单处理能力,因为处理能力强了,服务质量会越好,因为处理能力强了,错误发生的频率会降低。
4 反馈回路
复杂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反馈。通过因果回路中一个又一个闭环,反馈充分展示了自己:代表因果链的回路最终连接到自己身上,整个回路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每项事物都最终和其他事物产生联系,这样的回路就称为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无处不在,还是拿往杯中倒水这种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来说,也和反馈回路有关系。如果离开了反馈回路,即使是这种简单的工作都无法完成。可以试着蒙上眼睛倒杯水。在这个例子中,反馈回路的关键点就在于,在向杯中倒水的同时,通过观察杯中的水位而获取反馈信息。当看着水位上升的时候,反馈通过大脑和眼睛发挥作用,让我们在杯子将满时停止倒水。
系统思考的基本原则是,对于现实、复杂的问题,最好用相互连接的反馈回路所形成的网络来描述。
两种反馈回路:
- 增强回路
- 调节回路
4.1 增强回路
增强回路也叫正反馈,系统每次运行一圈,都会进一步起到加强作用。既然是加强,那么可能是良性循环,也可能是恶性循环。
理想状态下的增强回路,不包含任何能走阻止它停止的因素,会呈现出无限制增长的特征,也就是指数增长。
4.2 调节回路
调节回路的特性是它总在寻求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比如给杯中倒水,空调调节温度,控制业务费用以符合预算等,都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标。
实际值会随着调节手段逐渐逼近目标值。
当然调节回路的调节动作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时滞,比如在洗澡的时候,觉得水太冷,就调高了温度,然后让水流一阵,还是觉得冷,又调热了一些。这时水温可以了,可刚站在喷头下,水忽然很烫,然后又得重新调节温度,多次反复,才能调好最终合适的水温。
5 西安地铁电缆偷工减料事件
购买者:西安地铁公司
承包商: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
客户:地铁乘客
5.1 购买者视角
购买者既要使股东满意(获得稳定而可靠的利润),同时也要使乘客满意(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外包,必然会削减利润,并且会造成对承包商的依赖。对承包商的依赖越大,购买者成本上涨和质量问题的风险就越大。因此,承包商会寻找机会提升自己的谈判地位,尽可能地提高成本或“偷工减料”。购买者控制外包业务的成本和质量的压力的增加,导致了购买者干涉承包商内部过程的压力。对于承包商来说,这当然很不好。随着干涉层次的升高,将逐渐侵蚀购买者——承包商关系的质量。购买者——承包商关系恶化的一个可能后果,就是刺激承包商变得难以合作。
从购买者的角度看,成本不再符合原来的预期,而且购买者利益受到侵蚀的可能性逐渐增大。然而,由于仍然处于购买者满足股东期望的压力之下,因此,这就带来了更大的购买者获得稳定利润流的压力,这将进一步加剧购买者控制外包业务的成本和质量的压力。这样,就得到了一个破坏性的恶性循环。
5.2 承包商视角
承包商满足股东期望的压力导致了承包商获得利润的压力。对于承包商而言,缓和途径就是获取新合同,并保证当前的合同能够盈利。因此,这自然产生了承包商获取新合同的压力,又驱动着承包商压低报价的压力。一旦获得合同,承包商获得利润的压力和当初为了赢得合同而报价过低结合在一起,就导致了承包商寻找变通和偷工减料的压力。
承包商寻找变通和偷工减料的压力结果就是冲突,这将导致对购买者——承包商关系的质量的侵蚀。从承包商的角度看,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因为它不仅增加了承包商失去合同的风险,还增加了失去未来业务的风险。承包商对于这一风险的态度会影响到承包商妥协的意愿。如果承包商做出了让步,这将缓和承包商寻找变通和偷工减料的压力,局面就此稳定下来;如果承包商继续坚持,关系就会进一步僵化。承包商妥协的意愿本身受到承包商获得利润的压力和承包商对购买者依赖度的感知。
这幅图中只有一个闭环,而且是一个调节回路,这意味着承包商试图稳定这种形势,并在承包商满足股东期望的压力和承包商失去合同的风险之间寻找平衡。通常最终都是由承包商来决定是否冒这个风险。结果就是,这一局势以一种停战协议的形势稳定下来。承包商仍然不断地寻找机会来试探购买者的底线,而购买者则不断地威胁要更换供应商,并且购买者对承包商方面是否出错充满疑虑。
5.3 解决冲突
解决冲突需要从双方的角度分别绘制系统循环图,找出一些能够让双方都受益的政策或措施。首先,购买者和承包商的目标不同,而且处于冲突状态:购买者希望节省成本,而承包商希望赚取利润。由于承包商的利润增加了购买者的成本,这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零和博弈。第二个问题就是对不确定性的管理,在工程和建筑行业尤其如此。很多关于合同变更的争论,都产生于应该由谁对原始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东西所带来的成本负责的分歧。
购买者和承包商统一目标的意愿促进了双方关系质量的改善,使其从对立的零和博弈变为双赢的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