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刚读完《围城》,缓缓放下书,心里的风暴在一阵阵盘旋,这旋风愈转愈快,然后迅速上升直达脑袋。一幅幅画面快速地在头脑里闪过,虽然快却依然清晰,倏忽过后,便停了下来。画面是消失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穷无尽犹如泛滥的海水一样的情感一发不可收拾,久久之后,这浪潮小了下来变得平静,所有的情感和追忆也还给了那无情,无尽,无际的思维的大海里。
初读《围城》的时候,我就问了朋友,读过之后的感想是什么?他说:故事主角的生活一团糟。然而在我读完那一刻后,我竟没想到已到了结尾,在我的预计当中还应当有一位人物该再遇见一次,可是没有,真的没有了。接下来的是杨绛先生的记钱钟书与《围城》了,我想也一并读了。就像以前烧红薯一样火不能停,一停它就气死了,任凭你怎样再烧却再也没有原来的味,不好吃了,所以我想趁热,不能给它气死了。人与人的关系不也是如此吗?再好的关系,只要你隔一段时间不再联系,就很难再回到那个点了,想接也接不上了。
《围城》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它的故事情节,而在于它的语言。钱钟书不愧为国学大师,除了古诗词,文言文,外国文学都是信手拈来外,最重要的是书中的比喻既贴切生动形象而又处处充满了反讽,所以它被称为现代版的儒林外史确不为过。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人性的揭露,是让人看后不觉得会背脊发凉,而钱钟书的文章让人看后会让你在大笑的同时突然意识到其实说的就是我们自己,不露声色的就把人性表现出来,这实在是讽刺的很。
一部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所揭示人性的程度和社会当中的某些现象。这些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读者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这才是一部伟大作品的意义所在。《围城》对我来说,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对于每一个,特别是未结婚,正准备结婚,或者已经结过婚的人来说都是深有意义的。它教你,更加清晰认识到伴侣之间的关系,以及结婚后两人因生活的繁琐而出现的种种问题,更明白去怎样经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文中有许多能让人记忆深刻,引3人深思的地方。我想真正读懂围城的人,即使不能从中跳出来,但亦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少些生活的疲惫和埋怨。
旅行是最劳顿的,最麻烦的,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朋友。而且结果以后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的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有时候我们去看一位许久未联系的老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无话不说。我们最期望,最享受的时刻或许不是我们见面的那一刻,而是在旅途的车上的时刻,我们愿意这车走下去,走下去,永远在开动,永远不到达,替以前那样好的我们留着一线生机,希望美好的回忆能长存下去。
活要活的痛快,死要死的干脆。黑夜已经这么深了,光明还会遥远吗?有些时候你会发现,活诚然不痛快,死也不容易;黑夜似乎够深了,光明依然看不见。
如果对于两个同看过《围城》,并有所领悟的人来说的话,他们以后无论是在结婚前,还是结婚后,他们的感情会更的加牢和深厚。我想这便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意义。这样你才有可能去避免:城外的人都想进城,而进了城的人都想出来的这种情况。
与朋友所说的一团糟相比的感受,我觉得主角方鸿渐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甚至我自认为我们大多数人还远不如他,他的生活并不糟。从他留洋归来在先后遇到了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孙小姐。当然在这之前也有一位那就是奉父母之命立的媒妁之言的周家小姐,两人还未谋面,周家小姐却已经故去。方鸿渐虽然不喜欢这种父母包办的婚姻,但是当回到国看到周小姐卧房里自己的照片的时候却也感觉到萧条黯淡,不胜身后魂归之感。
对于鲍小姐,方鸿渐也知道自己并非爱而和她在一起的,那纯属青春期的萌动。苏文纨与她不同的是,她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特点,也是一个接受过外来思想解放影响,学识渊博的名门小姐。与方鸿渐不同的是她是一个真正的留学归来的女博士,而方鸿渐的文凭却是怕丢了父亲和岳父的面子伪造的。苏小姐相貌不错,很是知书达理,也懂得怎样去照顾人,她把方鸿渐当知音,很是钟意他。
当方鸿渐第一次上门拜访她的时候,遇到了唐晓芙。唐晓芙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是不经过任何粉饰,是那个摩登文明社会里一个真正的可爱单纯的女孩子,唐晓芙的出现,使方鸿渐对她一见倾心。方鸿渐也知道苏文纨对他有意,最终他决定写信和苏文纨讲清,然后去追求唐晓芙。但当他去唐晓芙家的时候,苏文纨把他的一切,包括他在船上和鲍小姐的关系还有他的假学历的事。
唐晓芙得知后对方鸿渐说: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这何尝不是一个刚步入青春的小姑娘对爱情纯洁执着的美好的追求呢。他知道唐晓芙说的都是事实,方鸿渐也不为自己辩护。但当方鸿渐走出门后,唐晓芙看着站在雨里的方鸿渐,正准备追他,这一刻他像狗抖毛似的抖擞身子上雨水,然后转头走了,两人就在一分钟的时间错过了。
孙小姐是喜欢方鸿渐的,与苏小姐相比她少了份才华,与唐小姐相比少了单纯,可爱和美丽。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无论学历相貌都是一般,方鸿渐也明知道自己并不爱她,但最终还是和她一起进了这座围城。或许正如文中经历了种种后的方鸿渐所说: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了。
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身体里容不下的东西,或消化,或排泄,是个人的事;为什么心里的情感,要找同伴来分摊?只不过有时我们想要找个说话的人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好遇见的是你,仅此而已,甚至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
当他们结过婚后,方鸿渐再一次遇到了苏文纨,但这时候的苏文纨已经不再是那个刚留洋归来,偏偏有度的苏文纨了,而是成为了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了。所有的人当中,唐晓芙是最完美的一个,她是方鸿渐理想中的伴侣,是保持着本真的一个女孩子,或许作者是希望在这颠倒混乱的社会里为我们保留着一丝的光,但真正的缘由也只得问作者了。
本以为作者还会让他再遇到一次唐晓芙,却没有,但是方鸿渐却设想了和唐晓芙见面的情景。他对孙嘉柔说:我早忘了,她也许嫁人了,做了母亲,也不会记得我了。现在想想把恋爱看得那样郑重,真是幼稚。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
过后他想即使再见面,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了。缘故是一年前爱她的自己早死了,爱她、怕苏文纨、给鲍小姐诱惑这许多的自己,一个个全死了。有几个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记忆里,立墓志墓,偶一凭吊,像对唐晓芙的一番情感有几个自己,仿佛是路毙的。不去收拾,让他们烂掉化掉,给鸟兽吃掉——不过始终消灭不了,譬如向爱尔兰买文凭的自己。当我们疲于生存和生活的压力的时候,除了生存下去,继续活下去,其他的一切似乎真的不再那么重要了。
文中最后说: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与一切言语,一切啼笑。因为在这之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完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有时候我们的心,我们的计划本都是向着好的一面,可是当环境一改变的时候,我们也改变了原来的方向,或许是我们的心不够坚定吧,或许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吧。
其实与方鸿渐来说最合适的却是孙小姐,孙小姐是经过千方百计的把方鸿渐得到手的,但她确实是喜欢他的。而方鸿渐也是关心她,为她着想的。但婚后琐碎的生活又不得不使他们吵闹,始终逃离不了这座围城,从而感到厌倦和悲哀的。爱情源于生活,又止于生活。
这不就是大多数人一生的经历吗?从最初青春的萌动,遇到一个我们很爱的人,也有很爱我们的人,但最终和我们一起进了城的却是到最后那个很普通的人。与大多数人相比,方鸿渐对爱他的人懂得拒绝,对自己喜欢的人也敢于追求,其实他的每一步都是对的,但最后的结局仍逃不过这座围城,我想这才是最大的讽刺了。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对的,可是走到了最后却发现始终逃脱不了这黑暗的坑,这才是最可悲可叹的。
他确实是胸无大志,没有自己的主见,但这也正说明我们社会当中这大多数的一类人。他不懂的算计别人,知道如果不爱就避免接触给别人带来伤害,会替别人考虑,也敢爱敢恨。在他每次都需要帮助的时候,他还有一些肯真心帮他的人,特别是自己好友赵辛楣,但对我们来说,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又有多少人,真心实地的去帮你呢。我觉得与他相比有些时候我们真的不如他。与其说他的生活一团糟,不如说他们都是被环境改变了的人,其实他的每一步都没错。我觉得如果是我们,我们大多数并没有他做的好。
杨绛先生讲:方鸿渐失恋后,说赵辛楣如果娶了苏小姐也不过尔尔,又说结婚后会发现娶的总不是意中人。这些话都很对。可是他究竟没有娶到意中人,他那些话也就可释为聊以自慰的话。所以说方鸿渐只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大多数人那一类人,而不是所有人。
正如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他们俩人便是不受困于这座围城里的人,也成了我们都羡慕的一对。究其原因正如杨绛先生说的“当我看过他的稿子后,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我不用说明笑什么,反正彼此心照不宣。”幸运的是她懂他的心思,他要表达的思想,更幸运的是,他也恰巧懂的她。这或许是最美好的爱情吧,你我不说一句话,却都懂的彼此。所以这样都懂的围城的人,又懂的彼此的人,才能携手一起进出这座城,而又不为它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