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的电影是跟一个朋友一起看的,看完后他问我有什么感觉。
如刚下口的果酒,口感发涩,却能在喉头回味到微甜。
记忆停顿一般,又转个弯回溯到影片里。女树发烧拥着毯子通红的脸,博子对着大山泪流满面,男树骑着单车冲下山坡恶作剧的给女树套上袋子……
最终定格在影片最经典的这一幕:
-01-
岩井俊二(Shunji Iwai、いわい しゅんじ),1963年1月24日出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日本导演、作家。
1995年,岩井俊二执导了他的剧场电影处女座《情书》。安妮宝贝给小说《情书》作序的时候说起,镜头感是很干净的。有对细节和光线的讲究,作家导演的特质非常明显。
文艺的特质。
岩井俊二在较为小众的文青聚集地“豆瓣网”,多年被捧上神坛,被称为“日本王家卫。”
作为作家,他的文字清丽细腻,字字句句有如涓涓细流,静静流淌到心里,使人于不经意间被深深打动,细致精美到让人无法抗拒。
作为导演,他被称为是日本新电影运动的旗帜。镜头干净流畅的处理,生动而明快。美的无以复加。
我很庆幸,我读了小说《情书》,又看了电影《情书》。
在这个纷杂混乱的成人世界,它让我回到了年少而美好的青春。哪怕时间不长。十分钟,也足够慰籍这颗被世事反复打磨早已不柔软的心脏。
接下来我把它推荐给你。
-02-
故事发生在藤井树过世的两年后。
博子在藤井树的中学毕业相册里找到了他当时的地址,深深思念着藤井树的她,决定要寄一封信给远在天堂的藤井树。
藤井树:
你好吗?我很好。
信的内容只有短短几个字,欲语还休还带几分意犹未尽。
很快博子收到了回信。
渡边博子:
你好。
我也很好。只是有点感冒。
寄到一个已经修整成国道的地址,寄给一个两年前就去世了的人,却收到了回信。博子觉得不可思议,但更多的是惊喜。
而远在小樽的藤井树(女)却在推测着是谁的恶作剧。
这是一种阴差阳错的巧合,两个人都好奇着、试探着为对方写信,双方都乐此不疲。
最后在博子现男友的参与之下,真相大白。对方是藤井树(男)在中学时期的同班同学,只是她的名字也叫藤井树。
此时回忆才抽丝剥茧般慢慢涌出水面,少年往事的怦然心动被搬到阳光下重见天日。
-03-
故事里的几个情节我始终记得,比如一开始的苍茫大雪,女孩藤井树站在门口对男孩藤井树忍不住露出的笑容,山坡之下的恶作剧……
这些回忆随着博子与藤井树之间的通信被逐渐的剥丝抽茧、真相大白。谁也不曾想到,岁月深处,竟隐藏着这样一种宛转曲折的心意存在。
像是一根羽毛轻轻拨动心弦,年少的感情干净澄澈。它不出于理性,也不是一种生理欲望,它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
雪花贯穿了整本小说,这也恰恰寓意着纯净的感情。无论是博子对男孩藤井树,男孩藤井树对女孩藤井树,女孩藤井树对男孩藤井树,都有着令人怦然心动的感情。
男孩藤井树将对女孩藤井树的感情藏在各种恶作剧里,藏在书里的卡片之中。
转学前期,女孩藤井树的父亲因病去世,男孩藤井树跑到她家里请她帮忙还一本书。
而女孩藤井树对他的感情显露在那个忍不住展开的笑容里。最纯净的感情,流淌在时光中,沉默而温暖。
博子对藤井树的爱,让人心疼。
她寂寞的眷恋和想念着藤井树,将所有不曾说出口的思念写在信里。
得知女树与她的长相几乎一模一样时,她终于崩溃,“像的话……我就不原谅他。”
最后的博子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再次泪流满面,“你好吗?我很好。”
这是博子对藤井树最后的思念与告别。
-04-
生与死。
这个故事的第二条主线便是对死的释怀,对过去的和解。
博子对藤井树一直念念不忘,以至于无法开始新的生活。那声声于群山中的呼唤,是对藤井树的告别。
女树因为父亲多年前在医院离世不愿意再去医院。她在得知男孩藤井树于两年前去世之后,再次高烧不退。
意识恍惚之间,她回到了父亲去世的那天。她想起那只被冰冻的蜻蜓,再次回忆起父亲被抢救的时刻。
女树一直在逃避着父亲的去世,从那时起她才真正面对并且释怀。
而爷爷与母亲之间的隔阂,终于被打破。母亲心底一直责怪是爷爷的逞强,不等救护车所以害死了女树的父亲。
可当爷爷喊出三十八分钟的时候,母亲才发觉自己多年来置于心间的桎梏,瞬间瓦解。奔跑在雪地的时候,母亲才终于发现,“爷爷与阿树,都是她最重要的人。”
无论如何这本故事的结局是好的,治愈着尘世的心灵。
生与死的对照,记忆与消逝的回响,以及对爱与时间的真挚追问。一切都多么珍贵。
最令我泪流满面的是故事的最后:
我不明就里,漫不经心地把卡片翻了过来。
我无话可说了。
那是中学时代的我的画像。
我突然发现,他们正津津有味地偷看我的表情。
我一面佯装平静,一面想把卡片揣到兜里。然而不凑巧,我喜欢的围裙,上下没有一个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