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6,南宁,晴)
驱车百里,回乡探望老妈妈,以及那些与妈妈有关的家乡的味道。
镇上正逢圩日,找个地方泊车不容易,冒险停在别人家门前,假如这时有人出来干涉,我一定要请他吃碗镇上的生榨米粉,只是镇上的人多淳朴,没人理会这外来的车,外来的人,以及这外来的热情。
味合粉店是我每每回乡必进的店,坐落在正街上。穿过乡亲们的菜摊、果摊、鸡鸭鹅摊,侄女说了一声“那边也有一家粉店”,我摇摇头,告诉她我只认味合那家。正午时分,太阳正大,镇上的圩日一如从前的闹热,人来人往。路过一家粉店,一看是老友粉,不是我的菜。又过一家粉店,还是综合粉店,不是三鲜就是老友,我撑着阳伞一心一意要去找味合粉店。终于看到了只做生榨米粉的味合粉店,只是榨粉的人不是往时的中年妇女,问了一下那姑娘粉店是否换了老板,抬头见那妇人笑盈盈地望着我,原来是这家媳妇掌勺了。
第二句话没来得及说要吃粉,却急急忙忙地说,老板你们不要换人啊,要坚持开下去,要不我找不到你们了。你看我每次都是大老远地坐飞机回来吃你们家的粉,你们的粉太好吃了。
和侄女一人一碗,加了料,这在镇上不多见。老板娘早已记得我了,因为每年春节回来过节,不管家里已经做好好菜等着,我也得拉着一干人马在这家吃完米粉再回老家,这么多年下来,久而久之在镇上就流传了有一个在上海工作的人每次回老家一定要吃镇上的生榨米粉的故事。这一碗,刚刚手榨出来的米粉细细如丝,坚韧不拔却软如丝绸,入口绵长。那配料,也没什么稀罕,就是一点碎肉末,一点碎花生,几粒葱花,再加些他们家独有的秘制辣椒酱,就这么简简单单的搭配,却成了最难忘的记忆,无论我曾经吃过多少的山珍海味都无法忘怀这种有点酸、有点油,又有点咸咸辣辣的味道,侄女说这也许就是家乡的味道吧。
从镇上回到家里,妈妈在做馍馍,一锅馍馍在锅里翻滚者,即将起锅。妈妈知道我们今天回去,从昨天起就开始忙乎,年近八旬的老人家身体还健朗,还能操持家务,这是我们当晚辈的最大的安慰,特别是我还在外地工作,平时也少见到老人,看到妈妈为我们忙碌,妈妈高兴,我们也高兴。吃过妈妈的馍馍,味道还是当年的味道,只是妈妈把她自己种的青菜当成天然的野菜,包成了馍馍,让我感动得落泪。这充满爱意的馍馍,也是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妈妈的味道。
返程的路上,我们舍近求远不走高速路而走高峰路,为的是途径双桥镇,我要去寻找一种儿时最难忘的美食——猪龙贡(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灌猪肠。这种美食在我老家,是要等到逢年过节杀猪的时候,留下猪血,煮好糯米,用漏斗灌进猪小肠,然后水煮三五个小时,才能吃上。分到每家每户,不过五寸长左右,说实在都不够塞牙缝,所以给我童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想到就会流口水,一提到就马上想吃的又一种家乡的味道。
据说,双桥街上有一西施做得一手好灌肠,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出来到菜市摆摊,美名已经传到附近县城和市区还,每天都有人驱车数里前往双桥市场排队购买,成了街上一景,又传说是广西一绝。这还了得,我竟然没能品尝这么稀罕的东西,枉称美食家或者资深吃货了。
在这烈烈骄阳下,多年没去的双桥街菜市还不知在哪里,却依然抵挡不住寻找的步伐。把车停在十字街头,便从街头问到街尾,还好一口正宗的武鸣壮话让老乡们热情地指引,我甚至忘记撑伞了,路过青菜摊,路过猪肉摊,路过熟食摊,终于在菜市场的边边上找到了西施。西施刚刚摆好摊,就有几个外地人模样在等候,当然我们就占了两个。西施有点害羞,不怎么说话,只娇羞地浅笑着,算是开市,打了招呼。旁边的当地人说,每天都有人从县城、从南宁市区过来买猪龙贡,她家做得实在好吃。我笑了笑,以后我也变成那个从南宁,不,从上海来猪龙贡的人了,也许也成了她的广告。
我还是比较谨慎的,不能光听别人的广告,我得先自己品尝才会知道是否合我的口味。先叫切了一小节,入口时一阵香味扑鼻而来,因为刚刚出锅,龙贡还是热乎乎的。再细细品嚼,发现这猪龙贡有新鲜猪血、糯米、花生、猪肉等,盐分刚刚好,所有感觉特别地美好,对,此时此刻一定要用“美好”这个词了。
每一次回到家乡,总是能找到一些失散多年的美食,这就是家乡的味道,也是家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