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以前对用户体验的理解,处在一种很模糊的状态。A说:用户体验就是产品要好用,要用得舒服,你看微信就用得很自然;B说:用户体验就是使用产品,要满足用户预期,符合用户习惯;C说:用户体验要满足尼尔森十大原则啊!
稍微想想,感觉都很有道理。但是老是感觉这些说法有点片面,又说不出什么问题。
等到终于邂逅《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再根据以往做产品的经验,才解答了我的困惑。
作者从五个层面,全面解答了用户体验设计要关注的要点。
下面就谈一谈对这五个层面的理解
1.战略层
战略层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
听到战略层,就觉得很大局观、很抽象。其实具体来看,战略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剩下四层的产品设计,都要基于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来进行。
举个例子:
简书的核心需求:获取感兴趣领域的信息/分享自己的故事、经验、观点。
简书的产品目标:平均每天每个用户的阅读量达到XX,或者平均每天每个用户的文章生产量达到XX。(举例子,实际上不知道是否是这个指标>_<)
结合用户需求和目标,接下来可以设计范围层了。
2.范围层
范围层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
讲到范围层,需要把互联网产品分为两类:功能型和信息型。功能型产品主要是完成某个任务,信息型产品主要是消费内容。
举个例子:
简书既有功能型,也是信息型。
功能:发文章/点赞/评论/分享/收藏。
信息:各种分类文章/评论。
发文章功能,满足用户分享故事、经验、观点的需求;分类文章,满足用户想要获取某类信息的需求。
3.结构层
解决了功能怎么运作的问题/信息怎么组织的问题
功能运作:用户的每一步行为,系统该如何做响应。
信息组织:面对大量内容,这些内容该怎么分类,并且相互联系起来。
还是以简书为例子,发文章的功能,背后是有一个详细的任务流支撑的。
基本事件流:编辑文字--点击发布--选择投稿的专题,这就是一个任务。另外还有其他事件流和异常事件流,这里就不展开了。
简书的信息架构,主要以作者和专题进行分类组织,但目前个人觉得这种组织方式不够细致,不是很方便找到内容。
4.框架层
解决界面元素放置问题/界面信息组织问题/导航问题
感觉到越到后面越具体,越来越好理解了有木有>_<
对的,这就来到了我们喜欢的原型阶段了。
界面设计:这时候,我们需要考虑,选择哪种UI组件,放置的位置哪里比较合适。
以简书为例,发布文章页面,需要文本框、工具栏、发布按钮等。放置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主要根据用户操作行为。
信息设计:界面里的文本按照相互之间的关系组织起来。简书文章中,标题和正文的分开区域显示,可以算是明显的信息设计。
导航设计:书中分有全局导航、局部导航、辅助导航等。简书中的底栏五个标签,属于全局导航;首页的关注列表是局部导航;热门里的文章,标题下面都会有归属专题,这是辅助导航。
5.表现层
解决页面视觉呈现问题
页面中的配色、字体、高度、icon,整体的UI风格,都是视觉呈现。
6.总结
用户体验五要素,从抽象到具体,自下而上。然而,我们为什么要了解五要素呢?
(1)这是产品设计的基本思路,一般来说,现在的互联网产品,都是自下而上的设计。
(2)明确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产品经理掌控上游,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交互设计师负责框架层;UI设计师负责表现层。
(3)当遇到用户体验问题时,可以快速解决问题了。主要思路是先判定该问题主要是哪个层面的,然后对症下药。
终于码完字了,累趴了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