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读了《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二版)》,边读边把里面提到的东西,挑选重要的记录下来。
因为以后应该会通过这个笔记来重读此书,所以记下的东西尽量保持了原书的结构和框架,以及语言风格和精髓,内容也避免了干货整理可能会出现的过于精简、表述不当的问题。如果有比较难懂的词句,也加上了例子或解释。
想要拜读此书却因为时间不够而不想去读全书的同好,可以阅读这篇干货整理笔记,来一览此书的重要内容。
好,以下是正文部分。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
Ch1 · 第一章主要讲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这里不作摘录
Ch2 · 五个层面
- 表现层:如 可以点击的图片
- 框架层:按钮、控件、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导航栏上各要素的排列方式
- 结构层:设计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在做完事情之后能去什么地方
- 范围层:任何一个功能是否应该成为网站的功能之一
- 战略层:不仅包括经营者想从网站得到什么,还包括用户想从网站得到什么
只有在由这五个层面提供的基础架构上,才能讨论用户体验问题,以及用什么工具来解决用户体验。
每一个层面都是根据它下面的那个层面来决定的,需要保持上下层面一致。但这并不是说每一个较低层面上的决策都必须在设计较高层面之前做出。应该计划好你的项目,让任何一个层面中的工作都不能在其下层面的工作完成之前结束。(如图)
为了解决网页基本的双重性质,从中间把这五个层面分开为:
- 功能型的平台类产品:主要关注任务,把网站看成用户用于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的一组工具。所有的操作都被纳入一个过程,去思考人们如何完成这个过程。
- 信息型的媒介类产品:主要关注信息,网站应该提供那些信息,这些信息对用户的意义是什么。创建一个富信息的用户体验,就是提供给用户一个可以寻找、理解,且有意义的信息组合。
用户体验的要素
- 战略层:来自企业外部的用户需求是网站的目标。与用户需求相对应的,是我们自己对网站的期望目标——产品目标。
- 范围层:功能型:创建功能规格;信息型:以内容需求的形式出现。
- 结构层:功能型:交互设计,在这里定义系统如何响应用户的请求;信息型:信息架构,合理安排内容元素以促进人类理解信息。
- 框架层:①完成信息设计——一种促进理解的信息表达方式。②功能型:界面设计,安排好能让用户与系统的功能产生互动的界面元素;信息型:导航设计,屏幕上的一些元素的组合,允许用户在信息架构中穿行。
- 表现层:为最终产品创建感知体验。
另外两个影响最终用户体验的因素:内容,技术 。
Ch3 · 战略层——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产品目标? —> 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用户需求 —>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重点:明确
衡量:成功标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
研究工具:①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焦点小组等,最适合用于手机用户的普遍观点与感知。②用户测试、现场调查等,更适用于理解具体的用户行为以及用户在和产品交互时的表现。
像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这种市场调研方法,是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的宝贵来源。但当能明确表达出试图从用户申诉获得什么信息时,这些方法才能奏效。想要得到的信息被描述得越清楚,越能具体、有效地公式化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获得正确的答案。
现场调查是指一套完整、有效且全面的方法,用于了解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用户行为。(缺点:费时、昂贵)。
任务分析是认为每一个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行为都发生在执行某一任务的环境中。任务有时非常具体,有时比较宽泛。可以通过用户访谈来完成任务分解,也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来完成。这是一种仔细地分解用户完成任务的精确步骤的方法。
用户测试是另一种常见的用户调研方法。是请用户来测试产品。产品完成度不限,类型不限。
可用性测试。
卡片排序法:勇于探索用户如何分类或组织各种信息元素。给用户一沓索引卡片,每张卡片附有信息元素的名字、描述、一张图像或内容的类型。然后用户根据小组或类别,依照自己感到最自然的方式将卡片排列出来。分析几位用户的卡片排列结果,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对产品信息的看法。
创建人物角色
(也叫做用户模型或用户简介)通过赋予一张人物的面孔和名字,你将用户调查及用户细分过程中得到的分散资料重新关联起来,人物角色可以帮助你确保在整个设计过程期间把用户始终放在心里。
撰写战略文档
设计用户体验流程的起点,可以演变和改进。
Ch4 · 范围层 —— 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把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战略),转变成产品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范围))
用文档来定义产品需求是必须的。
功能和内容
范围曾被分为“功能型产品”(考虑功能)和“信息型产品”(考虑内容)。
撰写功能规格说明的规则
乐观:描述这个系统将要做什么事情去防止不好的情况发生,而不是描述这个系统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具体: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清楚状况,这是我们能决定一个功能是否被实现的最佳途径。
避免主观的语气:这是另外一种使需求“保持明确”和“避免歧义的途径”。可以量化地定义一些功能。
内容需求
不要混淆某段内容的格式和他的目的。不能形式主义,目的是主要的。
事先知道内容特性想要达到的规模和大小。如文本的字数、图片像素大小、下载的文件字节等。
尽可能早地确定某个人来负责每一个内容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原本一个人人都喜欢的特性在实际执行阶段往往会变得非常沉重。
应该定义每一个内容特性的“更新频率”。它是介于用户期望值和有效资源之间的一个合理的中间值。
如果网站是为各种拥有相异需求的用户服务的,搞清楚哪些用户想要哪种内容,能帮助决定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这些内容。
对于那些已有大量内容的项目而言,很多关于内容的信息都记录在一个内容清单中,这能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确切地知道他们涉及用户体验需要做哪些工作。
确定需求优先级
一个战略目标会产生多个需求,一个需求也可以实现多个战略目标。
需要评估这些需求是否能满足战略目标(网站目标&用户需求)。
实现这些需求的可行性有多大?(技术局限、资源局限、时间局限)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在反复审视战略目标,那么你极有可能是太早进入了需求定义阶段。
如果你的战略计划或愿景文档在战略目标的范围内制定了一个清晰的优先级别顺序,那么这些优先级别应该是决定是否采纳人们所建议的相关特性的首要因素。
Ch5 · 结构层 —— 交互设计与信息架构
在定义好用户需求并排列好优先级别之后,我们对于最终产品将会包括什么特性已经有了清楚的图像。然而,这些需求并没有说明如何将这些分散的片段组成一个整体。这时就需要:为网站创建一个概念结构。
在传统的软件开发行业,涉及”为用户设计结构化体验“的方法被称为交互设计。
在内容建设方面,主要是通过信息架构来构建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都强调一个重点: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元素的“模式”和“顺序”。交互设计关注于将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信息架构关注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的元素。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关注于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
程序员更容易创建出来一个在技术上效率很高,却忽略了什么才是对用户而言最好的系统。
概念模型
用户对于“交互组件将怎样工作”的观点成为概念模型。
软件是否把某个特性处理成用户所熟悉的某个概念?举例:“购物车”在典型的电子商务网站概念模型中是一个容器。这个概念模型同时影响了它的视觉设计和在界面上使用的语言。它是一个装东西的容器;作为一个容器,我们“放进东西”到“推车”中,以及从里面“拿出东西”来,系统必须提供能完成这些任务的功能。
假设购物车的概念模型是来自现实世界中的另一个实物,譬如“分类订货单”,系统就应该使用“编辑”来代替传统购物车的“添加”与“移除”两个功能,并且用户也应该是“寄出”他们的订单,而不是使用“结账”的比喻来完成购物。
使用人们熟悉的概念模型,会使用户很快适应一个不熟悉的网站。当然,打破传统也没有错——只要你有一个好理由说明“为什么这样做”,同时准备好一个符合用户需求且在情理之中的概念模型已备使用。
将现实世界中相对应实物的比喻放入我么的概念模型中,这对系统功能的设计可能会有一定的价值。一个概念模型可以反映系统的一个组件或是整个系统。不过,不要将比喻从现实世界一字不落地照搬过来。我们不必将概念模型明确地告诉用户,这样做反而会让用户觉得很混淆,无法帮助他们。
概念模型适用于在交互设计的开发过程中保持使用方式的一致性的。了解用户对网站模式的想法可以帮助我们挑选出最有效的概念模型。理想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告诉用户网站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概念模型:用户在使用网站的时候,基本上是凭直觉的,因为这个网站的交互行为与他们隐含的期望值完全相符。
错误处理
- 将系统设计成不可能犯错的那种。
- 使错误难以发生。如果一些错误一定会发生,系统应该帮助用户找出错误并且改正它们。
- 从错误中恢复。“撤销”。如果不可能恢复,提供大量的警告就是系统唯一可提供的预防方法。
信息架构
信息架构研究的是人们如何人之信息的过程。对于产品而言,信息架构关注的就是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并具有意义。
结构化内容
在以内容为主的网站上,信息架构主要的工作是设计组织分类和导航的结构,让用户可以高效、有效地浏览网站的内容。信息架构要求创建分类体系,这个分类体系将会对应并符合我们的网站目标、希望满足的用户需求,以及江北合并在网站中的内容。
可以使用两种方式来建立分类体系:
-
从上到下 的信息架构方法将从战略层所考虑的内容(根据产品目标与用户需求)直接进行结构设计。先从最广泛的、有可能满足决策目标的内容与功能开始进行分类,然后再依据逻辑细分出次级分类。这样的“主要分类”与“刺激分类”的层级结构就像一个个的空槽,而内容和功能将按顺序一一填入。
局限:可能导致内容的重要细节被忽略。 -
从下到上 的信息架构方法也包括了主要分类与刺激分类,但它是根据对“内容和功能需求的分析”而来的。先从已有的资料(或者当网站发布后将存在的资料)开始,把这些资料统统放到最低级别的分类中,然后再将它们分别归属到较高一级的类别,从而逐渐构建出能反映我们的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的结构。
局限:可能导致架构过于精确地反映了现有的内容,因此不能灵活地容纳未来内容的变动或增加。
在两种方法之间找到平衡是唯一可避免两者缺点的方法。
不一定非要给某个级别或某部分结构加上一个特定的数目限制,类别数量只要能正确地反映你的用户与他们的需求就可以了。结构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不是“整个过程一共需要多少步骤”,而是“用户是否认为每一个步骤都是合理的”,以及“当前的步骤是否自然地延续了上一个步骤中的任务”。
一个高效结构的优点就是具备“容纳成长和适应变动”的能力。多数时候,满足新的需求不应该导致重新考虑网站的整体结构,然而,新内容的积累最终将会使你再次审视网站的组织分类原则。
结构方法
信息架构的基本单位是节点。节点可以对应任意的信息片段或组合。
节点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安排,不过这些结构实际上只有几种常见的类型。
组织原则
节点在信息架构中是依据组织原则来安置的。不同的组织原则将被应用在不同的区域和网站不同的层面。如:使用地区、不同内容所针对的观众 作为组织原则。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能与“我们的目标”和“用户需求”相对应的、正确的结构。创建结构时,我们需要具体地识别出用户心目中至关重要的那些信息。
语言和元数据
我们把用来强调一致性的工具成为受控词典。
受控词典是网站使用的一套标准语言。这是用户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与用户谈话并了解他们的沟通方式,是开发出一个让用户感到自然的命名原则系统的最有效方式。创造并遵守一个反映了用户语言的受控词典是防止企业内部的专用术语侵入网站的最佳方法,也有助于建立起贯穿所有内容的一致性。
控制词汇的另一种较为精细的应用方法,就是创造“类词词典”。类词词典会提供常用的、但未纳入该网站标准用语的词汇以供选择。(如:内部专用术语、速写语、俚语或缩写词等对其相对应的词汇进行补充)。类词词典可能还包含词汇之间的类型关系,提供更广义、更狭义后相关词汇的建议。
使用受控词典或类词词典对于建立包含元数据的系统特别有用。(元数据: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内容的信息)。
在你的内容中,每一个独特的概念都对应了一个固定的词,通过这种对应,你就可以依靠自动化来帮助你定义内容元素之间的联系,你的网站可以动态地将一组与某个主题有关的页面链接到一起。
好的元数据比基本的全文搜索引擎更能提供可靠地搜索结果。将搜索引擎与类词词典连接起来,再加上元数据,就能让搜索引擎变得更聪明,能让用户得到高度精准的、相关的搜索结果,甚至还可以推荐一些用户可能感兴趣的相关主题。
团队角色和流程
信息架构或交互设计的主要文档是示意图。视觉化地呈现结构,是一种表述“分支、群组、组件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最高效的方式。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非常相近及相关,“用户体验设计师”已经渐渐成为一种更普遍的职位名称,用来称呼有这类技能的人。
Ch6 · 框架层 —— 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
提炼结构层中的结构,确定详细地界面外观、导航和信息设计。
如果这涉及提供给用户做某些事的能力,则属于“界面设计”。
如果是提供给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这是“导航设计”。
如果是传达想法给用户的话,那就是“信息设计”。信息设计跨越了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的边界,是这个层面中范围最广的一个要素。
习惯和比喻
让界面与用户早已养成的习惯保持一致很重要(如电话九键设计等)。不过当某种不同的方式有显明的益处时,可以试着谨慎地违背一些习惯。
界面也要与它自身保持一致。使用户在熟悉一个概念模型后,也能很快适应与之相似的另一个。
有效地使用比喻,就是要减少用户在“理解和使用你的产品功能”时对猜测的要求。网站内容应该提供一定程度的上下文,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猜测你所采用的比喻试图代表什么样的特性。
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这些界面元素要能帮助用户完成他们的任务,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它们容易被理解和使用。
经验丰富程序员总是要考虑到边缘情况,但这种思路对于界面设计是行不通的。一个将极端情况呈现出来的界面,等于给大多数用户提供一个涉及不良的界面,而让少数用户满意。
一个设计良好的界面是要组织好用户最常采用的行为,同时让这些界面元素用最容易的方式获取和使用。
导航
全局导航、局部导航、辅助导航、上下文导航、友好导航、网站地图、索引表
信息设计
用一种能“反应用户的思路”和“支持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的方式来分类和排列这些信息元素。
指示标识
指示标识的信息设计元素设计页面元素,并不适宜导航功能来执行的。
线框图
页面布局是将信息设计、界面设计和导航设计放置到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有内在凝聚力的架构的地方。它能指出表现层的设计应该前进的方向:
通过安排和选择界面元素来整合界面设计;通过识别和定义核心导航系统来整合导航设计;通过放置和排列信息组成部分的优先级来整合信息设计。
页面布局需要平衡很多东西,需要被纳入一个详细的文档,并称为页面示意图或线框图。
线框图捕获所有在框架层作出的决定,并用一个文档来展现它们。它作为视觉设计和网站实施的参考来使用。线框图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细节。它是展示项目的宏伟远景如何完成的详细文档。
线框图能够让负责战略层、范围层和结构层的设计者保证最终产品能满足他们的期望,也能让真正负责建设这个网站的人来回答关于网站应该如何运作的问题。
线框图需要信息架构师和设计师协作完成。否则容易产生纠纷和隐患。
Ch7 · 表现层 —— 感知设计
在这里解决并弥补“产品框架层的逻辑排布”的感知呈现问题。
合理设计感知
触觉
实物产品的触觉体验是属于工业设计领域的概念。工业设计师主要关注的是用户和产品之间的物理接触,包括相关的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如手机上的按钮布局);也包括纯粹的感官设计,如设备的外形(圆?方?),所使用的材质(光滑?磨砂?)和采用的原料(塑料?金属?)等。得益于震动设备,基于屏幕交互的产品也开始有了触觉体验了。
手机和手持游戏设备口可以通过震动来与用户互动。
听觉
声音不仅可以用来通知用户,还可以使产品变得更具个性。
视觉
设计决策并非要建立在所有参与者都认为“酷”的那个方案上。
代替用“什么具有美感”来评估一个视觉设计方案的是,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它们的“运作是否良好”上。对于那些在之前的层面就确定的目标,视觉设计给予它们的支持效果如何?(如:产品的外观有没有破坏结构?有没有使结构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区别变得模棱两可?外观有没有强化结构,使用户可用的选项清楚明了?)
比如:如果想表达的品牌形象是技术性和权威性,那么使用漫画字体和亮粉色可能就不是正确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一个美学的问题,而是战略定位的问题。
忠于眼睛
如果你的设计是成功的,用户眼睛在页面上的移动轨迹的模式应该有以下两个重要的特点:
- 首先,它们遵循的是一条流畅的路径。如果人们评论一个设计是“忙碌”或“拥挤”时,这表示这个设计确实没能顺利地引导他们在页面上移动。他们的眼睛在各种各样的元素之间跳来跳去,所有的元素都在试图引起他们的注意。
- 其次,在不需要用太多细节来吓倒用户的前提下,它为用户提供有效选择的、某种可能的“引导”。就像我们一直在说的那样,这些引导应该支持用户试图在此刻通过与产品交互去完成的某个目标和任务。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些引导不应该分散用户对那些“能完成目标的信息或功能”的注意力。
用户在页面上的视线移动并不是随机的。它是一种人类共有的、对于视觉刺激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原始本能反应。但这些反应并不是完全无法控制的。
对比和一致性
对比是一个把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界面中的关键部分的重要手段。当一个元素在设计中显得与众不同时,用户就会注意到。这是他们不能控制的。但要避免过度的对比造成的混乱的视觉。
但不管怎样,这些工作的总体策略是,让”差异“必须足够清晰。用户要足够分辨出某个设计选择是要特意传达一些信息的。
一致性使你的设计有效地传达信息,而不会导致用户迷惑或焦虑。
①将视觉元素的大小保持一致的尺寸,可以使你再需要的时候把它们更容易地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设计。 ②基于栅格线的布局,通过使用“母版”来确保设计的一致性,各种布局都是根据这个模板来创建的。
但不能教条地遵守设计标准,而不顾适当的需求。重要的是你能认识到什么时候应该重新考虑设计系统的基础是什么。
内部和外部的一致性
- 内部一致性:在产品的两个不同的地方应反映相同的设计方法。
解决办法:设计出每一个独立的、有可能在各种各样界面和不同环境中反复出现的设计元素,试着在不同的环境中应用它们,然后再需要的时候进行调整。
这些东西应该能形成一个系统,作为一个有凝聚力、连贯的整体来使用。
- 外部一致性:在同一个企业的其他产品中,应反映出被使用的、相同的设计方法。
解决办法:用一个“统一的品牌识别形象”强化呈现在你的用户面前的产品“跨媒体的一致性”,这种品牌识别的一致性应该呈现在产品的每一个层级的设计中,从每个界面都会出现的导航元素到只出现一次的普通按钮。
不统一的视觉样式会破坏企业形象的清晰定位,留给访问者一个“企业还没搞清楚自身定位”的坏印象。
配色方案和排版
- 核心的品牌色彩通常是一个更广泛的配色方案的一部分,这套配色方案是要在一个企业的所有材料中得到应用的。
注意:如果说你想使用不同色的的红色,要保证它们之间的差异足够用户把它们区别开,同时也用了一致的方式来应用它们。 - 排版和字体对企业的品牌意识也很重要。如:苹果电脑、大众汽车
注意:不要使用非常相似但又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只有在你需要传达不同的信息时才使用不同的风格。风格之间要有足够的“对比”才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吸引到用户的注意,但是不要使用过于广泛和多样的风格把用户吓跑。
设计合成品和风格指南
在视觉设计领域中对线框图最直接的模拟是视觉模型或设计合成品。它是从已选定的组件中建立起来的、一个最终的可视化产品。
这个合成品不一定忠实地再现了线框图的布局——事实上,它也不需要这样。线框图没有说明视觉设计的关注点,而是侧重于记录框架层。在我们处理设计合成品之前建立起线框图,使我们首先能独立地了解到框架层的问题,然后再关心到表现层的问题。
尽管如此,线框图的核心概念,尤其是信息设计方面,应该显著地成现在设计合成品中,即使它们没有精确地按照在线框图中出现的样子来进行组合。
虽然所有的这些文档是大量的工作,但仍然有不得不记录设计系统的原因:
-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逐渐忘记决策原因。那些“在某种特殊环境下用来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临时决策”和那些“为了形成将来的设计工作的基础而有意识地做出的决策”会混杂在一起。
- 当最初的设计者离开时,他们也带走了关于这个产品如何设计出来的、如何在日常基础工作上建立起来的丰富知识。随着时间推移,在人们改变职位的同时,整个企业会出现集体失忆。
承载这些设计决策的权威性文档是风格指南。
风格指南的要求
- 这个汇总文档确定了视觉设计的每个方面,从最大到最小的范围内的所有元素。影响到产品的每一个局部的全局标准(如:设计栅格、配色方案、字体标准或标志应用指南)通常是风格指南中的第一部分。
- 风格指南还要包括某一个模块或网站功能的具体标准。在某些情况下,在风格指南中所记录的标准,应该包含各个层级的标准从独立界面到统一的导航元素。
风格指南的目标和重要性
风格指南的总体目标是提供足够的细节来帮助人们将来作出明智的决策。
创建一个风格指南有助于在一个分散的企业中实施设计的一致性。
Ch8 · 要素的应用
创建良好的用户体验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大量收集亟待解决的非常细微的问题。只有注意以下两点才会成功:
- 了解你正在试着去解决的问题。你已经知道在主业的那个紫色的大按钮是个问题,是按钮太大还是紫色不合适?它们哪个需要改变(表现层)?是这个按钮在这个页面上放置的地方不对(框架层)?还是这个按钮所代表的功能并不是用户所期望的那个(结构层)?
-
了解这些解决办法所造成的后果。要记住你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对其上、其下层面都有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在你的产品某个部分运作得非常好的导航设计,可能完全不符合结构层的另一个部分。产品选择向导的交互设计也许是一种创新的方法,但它是否能满足“技术恐惧症用户”的需求呢?
必须要同时考虑五个层面的全部因素,这对于创建成功的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有专人分头来负起责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抱着那个所有的用户体验要素都被关注。
大部分时候,关于用户体验的决策总会体现在以下的这些场景中:
- 由现状决定的设计。这发生在当用户体验的结构遵循其背后的技术,或企业的结构时。对于技术系统合理的构造不一定对用户体验奏效。
- 由模仿决定的设计。这发生在当用户体验依靠于来自其他产品、公共刊物或软件应用程序的相似情况时。但这些情况对用户来讲不一定真的合适。
- 由领导决定的设计。这发生在当用户体验由个人喜好代替了用户需求或产品目标驱动体验决策的时候。这时可能已经忽略了应该用于驱动你所做出的决策的战略目标。
提出正确的问题
我们应该将每一个决定都建立在对其背后议题的理解之上。与用户体验有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应该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要以“节省项目时间或金钱”的名义对用户体验问题敷衍了事。也不能简单地依赖用户来阐明自己的需求。不管创建什么样的用户体验,都应该“比用户自己更准确地去理解他们的需求。”
对于界面成品的用户接受度测试、体验评估等可以帮助你了解用户的需求,但它只是能达到同样目的的许多工具之一。毕竟测试永远无法取代一个考虑周密的、准备充分的、着眼于用户体验的设计过程。
马拉松和短跑
产品开发很少是短跑比赛,更多的是马拉松比赛。
有时候你会向前推进,建立原型和产生想法,然后随着时间推移,你再返回来,测试你所建立起来的东西,看看各个组成部分如何结合在一起,并且为这个项目提炼出一个综合的画面。
有些任务需要重点承担速度;另一些则要求一个更加深思熟虑的方法。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是哪些,适当地调整工作的方式。
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决策,可能会在短期内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它们将在一个更长的时期中节省更多的时间。
最后,我们重新体会一下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架构:
并始终不要忘记,每一个层面都是根据它下面的那个层面来决定的,需要保持上下层面一致。而恰恰,越靠下的层面越容易被忽略,但它们却是决定用户体验成功与否方面的重要角色。
好了,本书到这里就结束了。
希望大家看完都能有所提升,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