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点长,耐心读完就会发现这是一句“反鸡汤”。那么,什么叫做“反鸡汤”?我上网查了一下大意就是“以个人智慧、学科知识,抵抗‘心灵鸡汤’浇灌”的一种宣泄形式。为什么我会写这个话题?源于有次上网时无意中看到一个“一人一句反鸡汤语录”,里面有很多眼熟的“经典语录”,只是读罢才发现,每一句竟是满满的负能量。比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今后的苟且以及看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运气太差的女孩都笑不出来”、“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以及“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就会很轻松”等等。虽然语气充满调侃,但仔细想想好像不无道理,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今年25岁,毕业整三年,工作的时长也差不多有这么久。离开象牙塔的庇护后,我也和身边所有的毕业生一样,开始了一个人在社会上“单打独斗”的生活。我经历过用正能量的“心灵鸡汤”激励自己、说服自己、安慰自己的日子,我相信只有用积极向上的箴言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生活才有希望。在这种语录的暗示下,就算此刻天空乌云密布,我都能从缝隙里看到透出的万丈光芒。于是我常用的社交软件,清一色的都换成那些发奋人心的励志段子;我像邱莹莹一样接受励志畅销书的洗礼;我试着用稻盛和夫的经历与感悟影响自己……我就像完成任务一样,逼着自己吸收这些观点并以此作为标杆激励自己。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唯心”的默默告诉自己,所有的困难来自于自身的不够强大,倘若我的主观思想改变了,苦难自然迎刃而解。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相对于整个社会渺小到微不足道,我对自己的主观暗示丝毫不会改变社会的客观现实,每天的生活不会像励志剧那般努力了就会收获同等回报。工作以后,我要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中的人情世故,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言谈都会影响到上级和同事对你的评价。结婚以后,我要计划每一笔开销如何花费,习惯为了生活而长期两地分居的现状,适应从自由回归家庭,接受爱情被现实损耗的无奈。有多少人可以拍着胸脯说这些可以被无视,这些完全不存在?又有多少是可以用“鸡汤”轻轻松松改善现状的呢?很多时候,那些放在社交软件上的段子,无非是希望别人以为我很乐观;畅销书籍里字字句句我也只是走马观花耐着性子看完;稻盛和夫的成功人生与我无关,他那些哲学理念竟被我读出几分“阿Q精神”,权作笑谈。
难道我要因此悲观消极下去吗?也不会。无论是“心灵鸡汤”还是“反鸡汤”,均因为人们的切身感受才会产生。它们就好比镜子的正反面,刚好映射出人生中的高低谷,遇上顺境,意气风发;遇上逆境,意志消沉,人们大多数情况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影响着内在的感受。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后,就可以适当反其道而行之,得意之时,切勿忘形;失意之时,切勿颓废。概括起来就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这种深远的处世和豁达的胸襟可能一生难以企及,但就如同那些形形色色的“鸡汤”一般,看得多了,悟得透了,总能心平气和一些,不必太为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