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伶霏
7月17日就入伏啦!
今年的三伏时间为:
7月17日至7月26日 为初伏10天。
7月27日至8月15日 为中伏20天。
8月16日至8月25日 为末伏10天。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阶段,三伏天不仅温度高而且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给人即闷又喘不上气的感觉。在潮湿闷热的日子,对于“暑”“湿”“热”的防范就成为了养生的重点。加上这种气温下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畅,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于吸收,于是三伏天成为养身祛病的绝佳时机,各大医院和诊所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推出三伏贴来满足大家对健康养生的诉求。
从秦朝开始伏日作为节日来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到了汉代伏日与食物开始联系起来,比如《汉旧仪》中记载“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说的就是伏日饮酒聚会。古代宫中即有三伏天赐冰的习俗,从西周到唐代到宋代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吃冰的花色和品种就很多了,到了宋代只有近臣和史臣才能被赐并,其他官员只是放了几天假。直到现代,在伏日各个地区也有其独特的饮食习俗。
广州的一些地区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是一种植物,具有消暑的功效。如果北方人没有见过,应该见过“鲜芋仙”这样连锁甜品店,那里面卖的就有用仙草干茎叶熬的滤汁加入淀粉后形成的仙草冻,具有清热、解热、利尿的功效,广州一带称为凉粉。
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以凉性消暑的食物来渡过过伏天,在福建莆田他们要吃荔枝和羊肉。大家都知道荔枝和羊肉是食物属性上都是热性的,吃多了容易上火。如果在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吃,岂不是更热?这与地域性及地域天气的差异有关,经过了梅雨季节后变进入了大暑,大暑大概在中伏的时间段,在这样的暑湿天气人体被湿邪侵袭,如果随后吃了热性的食物,可以驱除人体的湿邪,就不容易生病。还有在山东枣庄地区在伏天要喝羊汤,当地人称“喝暑羊”。
当然伏日食俗只是个别地区在长期与环境斗争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结晶,对于大部分地区还是有普遍的伏日养生方法。
1.冬病夏治好时机
冬病夏治的方法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艾灸、拔罐、针灸等方法,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
冬病夏治的疗程是30天,即从入伏第一天到伏天结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疾病选择适合的方法,最好到正规的医院由专业的中医师来指导去做。另外,孕妇、糖尿病患者、皮肤有破损者,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的人,1岁以下儿童,疾病发病期的病人不适合做三伏贴。
2.饮食清补多吃酸
伏天的暑湿会困乏脾胃,消化功能障碍让人感觉没有胃口,饮食最好清补,多吃酸味食物,比如菠萝、西瓜、酸梅汤(酸梅汤很适合阴虚湿热体质的人)等。多吃面食养心,面食养心气,正适合伏天吃,俗语也说“头伏饺子,中伏面”。人体在这时要大量的出汗,也要及时补充水份,多喝水,或者在饮食中多加入粥类,可以滋补过度伤津耗气的身体。
在湿气最重的时候,最好避开生冷食物,虽然冰冷食物在热天吃很爽,但是寒气会直入体内,让脾胃功能停滞,引起拉肚子等不适的症状。如果你觉得头重、胸闷、抑郁、胃口不好,就是湿邪困体,反倒应该吃一些去湿的食物,比如:冬瓜莲子粥、茯苓芡实粥、赤小豆薏米粥等。
3.运动轻缓少出汗
适当的锻炼可以加速体内湿气的排出,可以选择瑜伽、游泳、慢跑、太极等运动,不要做到大汗淋淋,稍稍出汗即可,运动后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如果是户外锻炼,时间上要避开一天最热的时间11点到16点,最好在上午7点到10点或者下午17点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