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最初读《家》应该是高一的时候,因为语文课有一篇巴金先生的文章《小狗包弟》,老师极力推荐我们读巴金先生的作品。那时的我,对巴金先生的书好像不怎么感兴趣,就只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但到后来读的过程中,就被它深深的故事性吸引了,而且还有点欲罢不能。
《家》讲述的是一个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在封建迷信专制制度的背景下,家再也不是温馨的,充满着爱与欢乐的,而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家,充满着勾心斗角,好似鲁迅笔下的“吃人”景象,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无尽的悲伤。同时也描写了新思潮听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
《家》的艺术结构,是以觉惠和鸣凤的恋爱以觉新与瑞珏、梅之间的感情纠葛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全面展示高公馆由衰而亡的过程。作品围绕主题思想,采用单纯明快地讲故事的结构方式,以事件为线索,很巧妙地把高家内外的各种人物、各种矛盾纠葛,同祖孙两代矛盾冲突这条主线交织成一体,并有条不紊地分别展开。全书人物众多,事情繁杂,但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始终保持着庞大而紧凑、严密而不游离于主要情节的特点。而且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巴金先生的语言富有热情。热情是小说抒情色彩的基础,作者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来描写、控诉和揭露的,这构成了具有巴金先生风格的现实主义特色。作者极端憎恨旧制度、旧家庭,热情歌颂敢于反抗旧势力的新生力量。强烈的爱憎感情渗透于小说当中,使其具有很浓的抒情色彩。
《家》在内容上,让我感觉故事很悲伤 。觉新作为大哥,从父亲手上接下这个重担,不能去忤逆家里面的安排,不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且还得从听从父母之言的婚姻,与瑞珏成婚,虽然后面婚姻生活幸福,但看见梅回省城,过的并不好时,内心煎熬。性格比较软弱,不敢反抗家里的封建专制,从而导致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发生。
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家里的长辈都觉得瑞珏的血光会冲到高太爷的身上。陈姨太还嘱咐觉新不能进月房,就是这样,一门之隔,害死了自己深爱的妻子。
觉民与表妹琴,深深相爱。但爷爷却给他安排了亲事,觉民为此进行反抗,最终离家躲婚事。觉慧最为大胆,叛逆,与婢女鸣凤相爱,但婢女却被高太爷安排给冯乐山当小妾,鸣凤不想,投湖自尽。家,不再是家,如此的悲伤。
在一个逆来顺受的时代,终于有人在慢慢反抗与斗争。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