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感谢省教科院给予的这次学习机会。
我分享的是主题《抢占“智”高点 推进教研信息化》。下面我从认识、做法和期待三个方面给大家汇报。
首先给大家汇报的“认识”。
智的本义是指聪明,智力强。其引申义是智慧、智谋、计谋、策略等。《管子》讲:四时能变谓之智。这里,除了以上的理解外,还有智的要求:不断精进,超越极限。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具有支撑、驱动和引领的作用,具备“四个服务”的工作职能。因而,要充分发挥教研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离不开教研信息化,推进教研信息化,需要我们不断精进、需要超越极限、需要抢占教研信息化的“智”高点。这是我个人的粗浅认识。
其次是给大家汇报的是“三抓促三力”的“做法”。
抓“课程研发”夯实教研信息化支撑力
抓“工具改进” 强化教研信息化驱动力
抓“未来学校” 凸显教研信息化引领力
一、抓“课程研发” 夯实教研信息化支撑力
自从2015年教育部提出:“探索STEAM教育的新教育模式”,STEAM有种读法:一种是STEM,一种是STEAM。我一般读后面的那。2017年中国教科院成立STEM教育研究中心,并发布《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当时我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但是很遗憾,有些领导对此不感兴趣。2018年4月,吉首市的一名校长找到我,说:他们要去北京搞一次三地四校的STEM教育的教研活动,但不知道什么是STEM?这课怎么上?这就是湘西“STEAM教育”开始状况:领导不知、学校不知、老师不知。
通过学习、培训、研讨、活动等方式,湘西教研人将“STEAM教育”这把火烧起来了。这是我通过汇报+报告+微信H5,逐步解决了领导的认识问题。观念转变了,就带来了行为变化:STEAM教育案例评比活动写进了州教体局的工作要点。
这是我将培训与研讨下放到县市、学校,与学校探讨主题,共同设计,并向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王素主任请教:湘西的课程设计到得了王素主任的指导与肯定。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湘西“STEAM教育”有点潮:如保靖岳阳学校的3个STEAM教育案例荣获2020年湖南省第二届民族教育成果二等奖,花垣县华鑫学校初步研发完成1-6年级STEAM教育系列课程。
我们想通过STEAM课程研发,鼓励和支持学校构建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为提升湘西孩子的“4C”能力,奉献绵薄力;为推进湘西教研信息化,夯实支撑力。
二、抓“工具改进” 强化教研信息化驱动力
工具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
听课本就是老师教研活动的重要工具。
为什么从听课本的改进入手呢?
这是基于2个原因:一是听课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太重要了,二是教师听课存在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师。
这是我在一次教研活动发现的两个细节:一个是老师听课是在抄教学设计,另一个在评价时,老师都写好的,写套话,完全没有讲问题,更没有技术应用方面的评价。
当时我想:这样的听课有多大作用?
于是我把这些事记在心里,利用出差、听课的机会找校长、教师调查。同时还搞了一次427名中小学教科室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6.56%的老师将听课排在教研要素的首位。但还有34.89%的老师不知道观察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切入点;28.57%认为没有满意的听评课量表。
有了这些数据,我更坚定了改进听课本的信心。后来我将湘西4个县市和1个州直学校以来永州、郴州3个县市和1个学校、湘潭1个学校的听课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共性问题:
一是听课定位有偏差;二是听课本结构不合理;三是听课低阶思维多;四是听课重复抄写多。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一四七”听课工具改进的思路:明确一个定位、用活四字模型、设计七看量表。
明确一个定位就是搞清楚为什么要听课?我个人认为:听课是一个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是一个高阶思维及价值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自观他人、内省自己的助人立己的过程。
助人就是帮助教者在总结优点的同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帮助教者改进、提高。
立己就是听者要有自己的主见、见解、观点。只有这样长期练习,才能达到梁漱溟先生做学问的要求:有主见就是学问。遇一个问题到眼前来而茫然的便是没有学问。
用活四字模型就是用“道-法-术-器”的中国智慧改进听课本结构,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器以成事。
这是用“四字"模型改进听课本结构,其目的让新进的青年老师拿到听课本一看就知道:明道——为什么要听课;懂法——听课的要求;知术——了解基本方法和理论;用器——能够借助量表,做到“4会”:会听课、会记课、会思课、会评课。
设计“七看”量表就是根据熵增定律得出的分类思维而设计的“三看学生”“四看老师”的课堂观察分类量表。其目的就是让新进的青年老师能够借助量表,掌握听课的主要技巧:看目标、善分类、抓要点、记重点、聚焦点、找问题,以帮助他们做到“四会”,为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聚焦问题-提出建议,减少低阶重复,促进高阶思维提供思维支架及操作工具。
这是改进后的听课工具,一个是纸质的,一个是微信小程序。但是不成熟,也不一定正确。正如马可·奥勒留说过的那样: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所以请各位同仁拍砖鼓励。
这是11月在湖南省乡村学校校本研修种子教师专题培训(湘潭.金庭)的训后问卷统计表,数据检验表明:大多数参训教师还是非常认可改进后的听课工具。老师认为:很实用,能引导老师怎样去听课,从哪些方面去听课评课,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这是我们刚完成19个州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基地学校的网络直播,老师们使用“七看”量表参与评课,反映比较好,有些学校希望将此工具作为实施信息化2.0提升工程的工具。
我们是想通过改进工具,转换思维,强化教研信息化驱动力,为教研工作减负,为教师成长加速。正如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所说的那样:工具一定是帮人们转换思维的,是由抽象走向具象、由低阶向高阶的引领。
三、抓“未来学校” 凸显教研信息化引领力
今年7月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研究共同体”正式成立,作为新型研究和学习生态的共同体,由17家单位组成。作为全国唯一个民族地区的地级教研机构,湘西将把“未来学校”作为教研信息化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在中国教科院及省教科院的指导下,实施“未来学校2.0”创新计划,围绕未来学校的理念体系、开发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探索智能时代的课堂形态、研制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评价方式、构建未来教师能力框架、探索智能时代的未来学校治理模式、创建面向未来的学习空间、建设未来学校发展新生态等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开展实践探索,以发挥教研信息化引领力,促进湘西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下面我将湘西未来学校所做的起步工作给大家汇报,渴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给大家汇报的主题是“期待”:
目前省厅和省院大力推进教研信息化,恰逢其时,正当其势。这是因为教研信息化工作已经站在了两个好的风口之处。教研信息化,值得众期待。
一是省厅批准省教科院成立湖南省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这是各市州、县市区教研机构在省教科院的统一指导下,统筹规划,协同发力,可以名在言顺的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这必将为全省教研信息化工作的队伍、机制、经费、方向等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是12月1日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技司一级巡视员高润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面向未来,特别是“十四五”期间,要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从六个方面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六个方面的工作之五就是:“坚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这说明:在“十四五”期间,教研信息化将得到高度重视,教研信息化能够得到新的发展。
结束前,梳理汇报思路:推进教育信息化2.0,发挥教研信息化的支撑力、驱动力与引领力,需要我们提高认识,需要我们抢占教研信息化的“智”高点,做到智研、精进和超越。抢占“智”高点,推进教研信息化,正是我们湖南教研人的使命与担当。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