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之后书的命运由于政治原因,未能再版,直至1960年代,旅美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对本书作出很高的评价,这才重新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人们对他这本小说主要是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各方评价不同,有人觉得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也有人觉得这是一部出色的小说。
《围城》主要讲述了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方鸿渐在船上与鲍小姐相识在一起最后却被鲍小姐甩了,苏文纨虽曾不屑方鸿渐的学业,但在这次回国途中却有意与方鸿渐交好;回到上海后陆续经历了在周家的事情,通过苏小姐认识唐晓芙,惹得一个莫须有的情敌赵辛眉,回本县探亲,经赵辛眉介绍到湖南三闾大学去,遭受挫折,糊里糊涂娶了孙柔嘉,回到上海的事情。
导演黄蜀芹将《围城》改编成十集电视剧。《围城》曾被认为难以拍成电视剧搬上荧幕,而这一剧已经上演,更获得包括作者在内许多读者的认可和赞扬。作为一篇长篇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总会有一些情节是没有搬上银幕的。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是一环扣一环,而电视剧中则挑选出彩的地方编导成戏,所以,小说与电视剧也有不同的。
小说里,方鸿渐从法国留学回来,乘船回上海的时候,同船的也有中国人。小说中有一个情节就是早晨,苏文纨在甲板上看书,跟同船的孙太太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而鲍小姐坐在躺椅上晒太阳,这时候,方鸿渐上到甲板了,跟苏小姐聊了几句就向鲍小姐走去。而电视剧中则增加了一些情节,方鸿渐坐在苏小姐旁边聊了几句,而且说到洗手帕的事情,苏小姐提出帮方洗手帕,而方则有点紧张地说洗手帕应该是妻子对丈夫的义务。小说里并没有这个情节,而电视剧里加上这一幕,这个时候的方鸿渐显得有点紧张,他是紧张苏文纨对他有意,还是仍停留在那个大学时代里见着女学生就脸红的害羞性格,却也不是,他能接受鲍小姐的诱惑,想必已是有大大的改变。电视剧里塑造的方鸿渐,一出场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是对苏文纨的好意有点紧张,手足无措,就像一个不经情场的羞涩的人。但在对待鲍小姐上,却显得是一个情场老手。电视剧上安排这一剧情是不是暗示了方对苏是有所图的,与鲍小姐是不同的。
于周先生而言,方鸿渐算是他的女婿,而且方留学法国的钱也是他资助的,所以说方鸿渐学成归来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光耀他门面的事情,因此特意找人写了一则报道登在报纸上,却是让方鸿渐为难了。就是这么一则新闻报道却让方成了家乡的名人。小说中写道方鸿渐成了家乡的名人,连当地报馆也派出记者和摄像员来迎接他,拍了张相片,问了他几个国际问题,方老先生的朋友,本县省立中学吕校长请方鸿渐向暑期学校学生演讲“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这件事于方鸿渐连学位都是买回来的来说是不想接受的,可他父亲自作主张答应了。在演讲时,因为把稿子遗漏在另一件衣衫里,临在场上又把稿子里的内容忘个一干二净,只记得父亲给自己看的那些书,就在会上大谈鸦片梅毒,“吕校长这时候嗓子都咳破了,到鸿渐讲完,台下拍手倒还有劲,吕······”;而在电视剧里,方鸿渐才开始发表了一段自己的“高见”,吕校长便已咳个不已,未待方讲完便把他请下讲台。这里的处理也符合剧情发展,更透露出作为学究文雅又带着保守思想的教育界人士吕校长对于方的一通大论可是不敢恭维,心里直想这回可是请了个思想如此不堪的人回来,还是留学外国的博士呢!
还有就是在剧情衔接和人物心理上电视剧的做法。电视剧的开头有一段念白,介绍了即将出现了画面,一艘从法国开往中国上海的轮船,上面有一群中国留学生,还有到租界去的外国人等等。这部剧的出彩之处也有在处理好好如何衔接剧情,比如说有一处方鸿渐回到乡下,很多人都把自家女儿的照片送来,其中有一个场面是方的母亲弟嫂传看那些照片,幕外有一段念白:“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钉,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
电视剧毕竟与小说不同,小说上可以用文字来叙述出心理变化等,情节丰满,电视剧如何表现出来又不违背原著则是一个大的挑战,但导演黄蜀芹主导的电视剧《围城》却拍的很出色,在剧情安排上都极具特色,念白的增加解决了人物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