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必要和别人杠。由于知识的贫穷,一些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认自己的那个想法。你很难改变他。
2.大部分的恐惧与懒惰有关。我们常常会害怕改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太懒了。懒得去适应新的环境,懒得去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但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如何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呢?—— M·斯科特·派克
3.顶级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呵护。他们有蓬勃向上的欲望,对于他们来说【不够好】才是致命缺陷,你只需要告诉他们哪里不够好,他们自己就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极度坦诚,理性直白,努力成长,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如果你期待自己成为这样的人,那就只能把自尊心放一边,不要太计较。工作当前,面子向后。
4.如果一个人说自己童年是被爱的,是幸福的,但同时又具备明显的讨好型人格特征,我就会对其所表述的被爱,心有怀疑。
当人生过于艰难。人常会编出一些幸福来骗自己,骗得久了,连自己也会相信。评判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你是个苹果,父母老评判你说长得不象梨,他们看都看不到你,你怎么确定他们是爱你的呢?所谓讨好,就是你放弃自己是个苹果,努力长得像父母期待的梨那样。在真爱的环境下,人不需要伪装自己,也不需要讨好。
5.据说提高创意的一个秘诀,是在你和你要完成的任务之间制造一种心理距离。
如果没有心理距离,我们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会过于局部化,没有意识到它的潜在的很多应用和连接,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
古话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似乎也是因为旁观者有距离感,可以更加全面的考虑各种可能性。
哪怕是想象一个东西物理上离你很远,或者发生在很久的时间以后,或者某个罕见的事情 (几率空间的距离),都可能提高创意。
当一个东西离你越近,你很容易看到一些局限,然后内心本能地会被局限压制了想象力。
而距离感会导致一种更加抽象不受人为限制的思考,因此更容易天马行空地产生创意和意外发现。
这个理论在 2009年被当时在 Indiana 大学的心理学学者 Lile Jia (现为国立新加坡大学教授) 的研究佐证。
很多行业内部天天在第一线的人,有时反而过早把自己公司的股票卖掉,就是因为缺乏距离感,无法理解这个资产在未来五年,十年的潜力。
而每天工作的巨大压力,各种前线的烂事要救急,容易被悲观主义情绪淹没,丧失对未来的理性想象力。
(配图:加州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