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时间空闲间阅读了苏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为什么会去阅读这本书,因为母亲去年患病的原因,近期半年的时间,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增多,同时反观自己成年后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经历,发现父母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可以说很多人对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应该深有体会。
首先开篇作者介绍我们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
然后介绍了7种有毒家庭的行为模式:包括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称职的父母、操纵性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里面很多父母没有履行好应有的父母职责,甚至让子女承担职责,本质上已经颠倒角色,子女长大后会有各种缺失感。看完后深刻感受到子女儿童时期长期与父母相处,父母的一言一行,思维和行为模式都对子女造成深刻的影响。对于佛学的角度,好的一言一行就是好的善,就会结好的果;反之。所以正向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非常重要,不可不察。
梳理清根源,作者开始介绍应对有毒家庭的对策: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作者强调归还责任给相应的责任人即父母,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不再自我惩罚。
其次作者让我们认清根源在于家庭观念、每个人的观念。观念影响感受,观念决定行为模式。我们的感受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但事实上,所有的感受,甚至那些最强烈的恐惧、快乐或痛苦,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观念。很多的感受都根植于你的观念,因为只要你找到了感受的根源,就可以开始控制它们了。观念衍生出规矩,内心的感受令你必须遵守这些规矩,于是你的行为就产生了。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就要根据这个公式倒推回去,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感受,从而改变规矩。当你意识到行为产生于观念和感受时,你就会明白自己某些行为的原因。
最后,作者也提了几个非常重要实用的应对技巧:
1、自我界定
如果撇开父母(或其他人)的灌输和影响,你仍可以自由地拥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那么你就进行了“自我界定”。表明自身立场还有另一种行为技巧,我称之为“表明立场”,它可以帮你少做反应,并激励你在自我界定的道路上一路向前。表明立场可以明确你的想法和信念,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什么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有得商量、什么没得商量等等。这些问题可大可小,小到对某部新电影的看法,大到你对生活的基本信念。当然,在表明立场之前,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立场是什么。
2、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反应的对立面是回应
当你任凭你的情感反应变得一触即发,就意味着放弃了自我控制,把自己的情感拱手交到别人的手上,也就给了对方掌控你的巨大能量。在你做出回应时,你在感受的同时也在思考。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感受,但不会任凭它们驱使你冲动行事。回应也可以让你保持自我价值感,不管父母对你作何评价。这对你来说是极为有益的。别人的想法和感觉再不会将你拖入自我怀疑的深渊。在与其他人周旋时,你将看到各种全新的选择,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和理智并未被情感所蒙蔽。回应会将生活的许多控制权重新交还到你手上。
3、采取非辩护性回应
也就是说,你要在交涉过程中尽可能地化解过激情绪。 在这项练习中桑迪惊讶地发现,非辩护性回应可以阻止矛盾的激化。同样重要的是,她再也不必因为极力为自己辩解而被逼到绝境。 使用非辩护性回应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做出非辩护性回应。这也是这项技能不容易被掌握的原因——它需要你学习和练习。另一个原因是,多数人认为,如果他们不在冲突中为自己辩护,他们的对手便会认为他们软弱、好欺负。其实现实中恰恰相反——只有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才能让你保留实力。学习和使用非辩护性回应(尤其是用来应对有毒的父母)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这种回应对打破“攻击——撤退——防守——升级”的循环大有帮助。以下是一些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的非辩护性回应的例子:
哦?
噢,我明白了。
这样啊。你当然有权坚持你的意见。
很遗憾,你不赞同这一点。
让我想想。
很抱歉让你伤心(生气、失望)了。
书的最后,作者深华为核心部分:放弃斗争。
你可以继续像个孩子似的幼稚和无助,等待父母给你发放成人许可证。但实际上,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而不是由他们来掌握。当你真正地放弃斗争时,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会顺利起来。获胜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弃这种抗争。与很多中毒的子女一样,你可能已经在理智层面上认识到:如果你至今都没有得到过父母的感情滋润,那你很可能永远都得不到了。
我知道这一切都不会改变。他们会一直这样,但我要改变。我应该去做些更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执着于改变他们。
如文中的桑迪在与父母斗争时花费了很多精力。现在既然她已经放弃了斗争,就可以将这些精力用于经营婚姻和寻求个人的发展。她和丈夫有了更多时间可以交流、制订计划、享受性生活,给予他们的感情足够的关注。她也开始朝经营花店的目标努力。在治疗结束两年后,我收到了她寄来的宣传单,她的花店开业了。
你可以继续像个孩子似的幼稚和无助,等待父母给你发放成人许可证。但实际上,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而不是由他们来掌握。当你真正地放弃斗争时,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会顺利起来。
爱的行为并不会折磨你,也不会让你失控,更不会让你产生自我憎恶。爱并不会带来伤害,爱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当你理解了什么是爱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意识到你的父母没有能力,或者不知道怎样爱你。尽管这个事实很可悲,你也只能选择接受。而当你清晰地了解到父母的局限性和自己遭受的损失后,你也将为自己的生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开始接纳那些真正爱你的人,他们会赋予你应得的、真正的爱。
当你可以更好地把握过去和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和其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和自己的关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或许是平生第一次,你将拥有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
若无时间阅读全书,如下是摘录的核心笔记。
——————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苏珊·福沃德博士 克雷格·巴克
关于本书
>> 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推荐序 直面家庭的真相
>> 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
前言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 人们很难意识到,与父母的关系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 我还想起了许多曾经在我这里接受治疗的成年男女,想起他们的生活是如何被童年时期父母设定的模式所影响甚至控制的,这些模式对孩子的情感极具破坏性。我忽然意识到,一定还有更多的人想不通为什么他们总是诸事不顺,而他们同样可以得到治愈。这正是我撰写本书的原因。
>>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在过去十八年的从业生涯中,不论是在私人诊所,还是在医院,我都接触过大量的咨询者。他们的自尊心大多受过伤害,而这些伤害来自于他们的父母——经常打骂、训斥他们;嘲笑他们愚笨、丑陋或无用,使他们深受负罪感的折磨;对他们实施性虐待;强加给他们太多的责任或者对他们极度溺爱和过度保护……他们大多也和戈登一样,不会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自己的父母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颇具共性的情感盲区——人们很难意识到,与父母的关系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 如果你来自第二种家庭,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随着你步入成年,这些种子也会长成无形的杂草,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侵入你的生活。它们的须蔓可能已经伤害了你的自信和自尊,而你在人际关系、事业或家庭各个方面也很可能已经受损而不自知。
>> 但也有很多家长,他们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存在的,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这些就是伤害型父母了。
>> 在这一界定中的“持续性”和“反复性”方面也存在一些例外——性虐待和身体虐待的伤害太过巨大,往往一次就足以给孩子的感情造成重创。
>> 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现的症状都惊人地相似: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一无是处。
>>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会继续背负着身为不称职子女的罪恶感,很难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由此引发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反过来也将影响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要判断你的父母是否有毒,或是曾经有毒,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很多人都与自己的父母关系紧张,单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你的父母在情感上对你造成过伤害。
>> 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来帮你解开这一内心矛盾。其中有些问题或许会让你焦虑不安,这也没关系,要正视父母可能对你造成了多少伤害毕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绪上的反应可能有些痛苦,但毫无疑问是益于身心健康的。为了方便起见,我会在问题中使用“父母”这一统称,你可以根据父亲或母亲任何一方的表现做出回答。
>> I.童年时期你与父母的关系:
1.父母说过你很糟糕或者一无是处之类的话吗?他们骂过你吗?总是训斥你吗?
2.父母体罚过你吗?他们用皮带、刷子或是别的什么东西打过你吗?
3.父母曾酗酒或吸毒吗?你对此感到过迷惘、不安、恐惧、伤心或羞愧吗?
4.父母曾因情感问题或身心疾病而情绪严重低迷,或者对你不闻不问吗?
5.你曾经因为父母出现状况而反过来照顾他们吗?
6.父母曾对你做过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吗?你是否曾遭受过性骚扰(不论是何种形式)?
7.你是否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父母心怀畏惧?
8.你是否不敢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愤怒?
>> II.成年后你的生活:
1.你觉得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具有伤害性或者毁灭性吗?
2.你相信如果你与别人过于亲密,他们就会伤害你,或者抛弃你,或者伤害你之后再抛弃你吗?
3.你觉得人们会用最糟糕的方式对待你吗?生活中也总是遇上倒霉事吗?
4.你觉得弄清自己的身份、感受和愿望很难吗?
5.你是否担心人们了解了真实的你后就不再喜欢你了?
6.取得成功时你是否会焦虑,害怕有人揭发你是个骗子?
7.你会无缘无故地感到愤怒或伤心吗?
8.你是个完美主义者吗?
9.你觉得放松下来尽情玩乐很难吗?
10.你是否觉得有时自己明明是出于好意,行事却与你的父母如出一辙?
>> III.成年后你与父母的关系:
1.父母还把你当成孩子对待吗?
2.你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大多需要先征得父母的首肯吗?
3.与父母在一起,或者仅仅想到将与父母一起共度时光,你就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身体反应吗?
4.与父母的意见不同会让你害怕吗?
5.父母会用威胁或令你内疚的手段来操控你吗?
6.父母会用金钱控制你吗?
7.你觉得自己要为父母的情绪负责吗?如果他们不高兴,你会觉得是自己的错吗?你觉得哄他们开心是你的职责吗?
8.你是否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总是对父母有所亏欠?
9.你是否觉得总有一天你的父母会变好?
>>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中的三分之一做出了肯定的回答,那么本书会对你非常有帮助。尽管有些章节的内容看起来与你的状况并无关联,但请你务必记住一点:不论何种形式的虐待,有毒的父母带给孩子的伤害都是一样的,无一例外。举个例子,或许你的父母并不酗酒,但是酗酒家庭的典型特征——吵闹,不安,孩子缺少正常的童年生活——对于其他类型的中毒的子女来说,一样感同身受。成年子女寻求康复所要遵循的规则和技巧对未成年子女同样适用,所以我建议你不要遗漏任何章节。
>> 从有毒父母的遗毒中解脱出来
>> 如果你已成年,那么你有很多方法可以将自己从有毒父母留给你的扭曲的负罪感和自我怀疑中解救出来。在本书中,我将针对这些策略进行探讨。我希望你可以满怀希望地读下去。不是那种父母会奇迹般骤然变好的自欺欺人的希望,而是相信自己能够从心理上摆脱父母那种强烈且具有毁灭性影响的切实的希望。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份勇气,事实上你本来就具备这样的勇气。
>> 我将引导你完成一系列步骤,让你对父母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更清楚的认知,并且着手去解决这些问题,不论你与父母当前的关系如何,是正在发生冲突,还是仅仅维持表面的和谐;是多年未曾相见,还是他们之中的一方或双方已然辞世。
>> 奇怪的是,许多人在父母去世后仍然处在他们的控制中。从超自然的角度来说,不断纠缠他们的鬼魂是不存在的,但从心理学的层面审视,他们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父母的需求、期望以及因为没能达到他们的要求而产生的愧疚感会一直萦绕在子女的心间,即使父母已经去世很久。
>> 你的父母应该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当然,你也要为自己成年后的生活负责,但是成年后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可控的经历形成的。你无须为毫无防范之心的年幼的自己的惨痛经历承担责任!你要做的是,即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 这本书能为你做些什么我们将一起展开一段重要的旅程,一段关于真相和探索的旅程。在旅程结束时你会发现,你从未如此真切地把握自己的生活。我不会浮夸地保证你父母的问题会奇迹般地在一夜之间消失,但是如果你有勇气和力量遵循书中的指引,必定可以从父母手中寻回你作为成年人本应拥有的各种权利,以及生而为人的大部分尊严。一旦你卸下内心的戒备,就会体验到五味杂陈的情感:愤怒、焦虑、痛苦、迷惘,尤其是悲伤。在你心中根深蒂固的父母形象毁于一旦,必然会引发强烈的失落感和被遗弃感。我希望你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以你觉得适宜的速度来阅读。如果某些内容使你感到不安,那么不妨放慢速度。重要的是有所收获,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
>> 本书共有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我们会仔细审视不同类型的有毒父母的行为模式,我们将对你的父母曾经伤害你、或许仍然在伤害你的各种方式做深入的探究。理解了这一部分的内容,才能有备无患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在第二部分,我会教你一些具体的做法,使你能够在与有毒父母的关系中扭转局面。
>> 消除父母对你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最终你内心的力量将得以释放,你隐藏多年的自我亦会得到解放,你将找回自己本应成为的那个富有爱心、独一无二的人。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将帮你挣脱束缚,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第一部分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 “否认”是最简单也最有力的心理防御方式。它借助虚假的现实来极力缩小,甚至是否定痛苦的生活经历所产生的影响。它甚至能令一些人忘记父母曾经的所作所为,继续把他们当作完美的偶像顶礼膜拜。由否认带来的宽慰不过是暂时的,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否认是情感高压锅上的盖子:锅盖在高压锅上放得越久,积聚的压力就越大。锅内的高压迟早会将锅盖“砰”地掀起,呈现眼前的将是一场情感危机。到那时,我们将不得不面对此前一直竭力回避的问题,同时还要背负巨大的压力。如果我们能够早点坦然地面对这种否认心理,便能像打开锅盖上的压力阀一般,轻松地排解压力,化解危机。
>> 对许多中毒的成年子女而言,否认是一个简单的、无意识的过程,把特定的事件和情感从自己的意识中清除,装作这一切从未发生过。而另一些人,比如桑迪,则采取了一种更加微妙的方式——合理化。合理化就是,我们用“充分的理由”来对事情做出解释,以排除那些令人痛苦不安的可能性。
>> 以下是一些合理化的典型范例: 父亲冲我大吼大叫是因为母亲跟他唠叨。 母亲酗酒只是因为孤独。如果当时我能多在家陪陪她就好了。 父亲打过我,但他不是真的想伤害我。只是想给我一点教训而已。 母亲对我不理不睬,是因为她自己的生活本就不幸。 我不能因为父亲骚扰我而责怪他。母亲不肯与他同房,而男人都需要性生活。所有这些合理化的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点:将不可接受的事情变为可接受的。表面看来,这似乎是起到了作用,但是,你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其实一直都清楚事情的真相。
>> 她的合理化解释也使她否认自己因为被父亲遗弃而产生的愤怒。不幸的是,这一腔怒火在她与其他男人的关系中找到了宣泄口。每次她认识新的男人,刚开始一切都进展得十分顺利。但随着两人日渐亲密,她担心自己被抛弃的恐惧感也变得愈发难以控制,而这种恐惧感最终无一例外地转化成了敌意。每个男人都是出于同一个原因离开她,而她却看不透其中的缘由:两人的关系越亲密,她的敌意就越强烈,而她则固执地认为自己怀有敌意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总是抛弃她,这是事实。
>> 上学时,我读过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里有几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是如何转移自己的情绪的——尤其是愤怒。第一幅图画的是一个正在被老板训斥的人。显然在这种状况下,与老板顶嘴是有风险的,于是,第二幅图呈现的是这个人回到家对妻子咆哮以发泄怒火的情景。在第三幅图中,妻子又向孩子怒吼,孩子则踢了狗,而狗又咬了猫。这三幅插图看似简单,却是我们自身的惊人写照,准确地刻画了我们是如何将强烈的情绪从原本目标上移开,转而发泄在更容易下手的弱者身上的。露易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不断地选择那些令她生气又失望的男性。只要能把怒气发泄在其他男人的身上,她就不会察觉到自己心底对父亲的愤怒。前面提到过的桑迪,她把自己在怀孕及流产期间因父母的态度而感到的愤怒和失望发泄在她丈夫身上。她不允许自己对父母发火——这样做会有辱她奉若神明的父母的完美形象。
>> 承认尚在世的父母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已属不易,在父母过世后再去责怪他们曾经的过失更是难上加难。批评逝者是万万不可触碰的禁忌,这就好比对方已经不支倒地了,我们却还要不依不饶地上前踹上一脚似的。因此,死亡赋予逝者神圣的光环,即使是最恶劣的虐待者也不例外。这样一来,过世的父母被神化也就顺理成章了。不幸的是,在有毒的父母因亡故而得到神圣光环庇佑的同时,他们尚在人世的子女却备受其情感遗毒的摧残。“不可对逝者出言不逊”或许只是人们推崇的老生常谈,但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想去解决与已故父母之间的冲突时,它却常常成为阻碍。
第二章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 料理家务和抚养小孩的重任足以击垮任何小孩,而除此之外,莱斯竟然还兼任母亲的情感看护。而事实最终也证明,这是个失败的决定。对于身陷角色颠倒的混乱之中的孩子来说,无力感如影随形。他们无法发挥大人的作用,因为他们原本就不是大人。但是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会单纯地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并因此感到愧疚。
>> 莱斯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合适的角色榜样供他学习,学习如何去爱别人以及如何接受别人的爱。他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汲取到任何的情感滋养,于是,他索性关闭了自己的情感之门。不幸的是,现在他发觉自己已无法将它再次打开,即使他很想这么做。发觉自己无法向任何人敞开心扉,莱斯感到非常沮丧和迷惘,我告诉他我非常理解他现在的感受,但同时我也规劝他要宽容地对待自己。因为小的时候没人教给他这些,而仅凭一己之力去摸索学习是非常艰难的。
>> 孩子拥有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衣食住行的需求要得到满足,安全要受到保护。但是,除了这些物质方面的需求外,他们也有权获得情感上的抚慰,有权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要求家长正面积极的对待,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 孩子对语言信息以及非语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绵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选择地全盘接收。他们倾听父母的言谈,观察父母的举止,并且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接触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参照标准,于是,在家中获取的关于自身及他人的信息便被孩子当作普世真理,深深铭刻于心。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尤其是性别身份[插图]的形成至关重要。
>> 虽然在过去二十年里,父母角色历经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你的父母曾经应该承担的所有义务同样适用于现在的父母。 他们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 他们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 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伤害。 他们必须在道德伦理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当然,这张清单还可以继续写下去,我们有很多项目可以罗列,但是这五项是称职的父母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我们讨论的有毒的父母大多连清单上的第一条都无法完成。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在保持稳定的情绪或健康的心态方面存在着(或存在过)极大的障碍。他们不但不能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反而常常指望甚至是要求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当父母把家长的责任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角色就变得模糊、扭曲甚至颠倒了。被迫成为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父母的孩子,没有可以模仿、学习或尊崇的对象。在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失去了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便会在波谲云诡的迷惘之海中随波逐流
>> 梅勒妮并不知道,她所描述的正是“共依存”型人格的典型行为。“共依存”这一术语最初专门用于描述酒精或毒品成瘾者身边的陪护人的,曾经一度可与“助人者”的概念互换使用。助人者视“拯救”受助者为己任,却因此使自己的生活脱离了掌控。但是在过去几年里,共依存的定义泛化了,也包括了对有强迫、成瘾、虐待或过度依赖行为的人施以援手或承担责任并为此做出牺牲的所有人。
>> 当她讲起她的童年生活时,我才明白,她这种竭力拯救落魄男人的行为模式其实是她与父亲关系的强迫性重复。
>> 共依存自测量表我用“他”来泛指任何性别的受困者。我知道很多男性与遇到麻烦的妻子或情人都处于共依存的关系。1.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者减轻他的痛苦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愿意为此付出任何的情感代价。2.我的好心情来自他的赞许。3.我保护他不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的伤害。我为他说谎,替他掩饰,绝不允许别人说他半点坏话。 4.我尽力让他按照我的方法行事。5.我从不在意自己的感受或愿望。我只在乎他的感受和愿望。6.只要他不抛弃我,我愿意做任何事情。7.只要他不生我的气,我愿意做任何事情。8.我认为充满波折和戏剧性的关系会让我更有激情。9.作为一名完美主义者,一切差错都让我自责。10.我常常觉得气愤懊恼,不受重视,被人利用。11.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装作一切都很好。12.想让他爱我的努力支配着我的生活。
>> 梅勒妮被迫成了父亲的看护者。她的父母把自己成年人的责任无情地压在她弱小的肩膀上。在她人生中最需要强大的父亲给予自信的时候,她却发现自己反而要去呵护孩子气的父亲。
>> 梅勒妮和父亲的关系是她第一次与男性建立起情感关系(也是最深刻的一次)。小的时候,父亲的窘境以及因无法满足父亲的需求而产生的愧疚感让她不堪重负。没能哄父亲开心的遗憾驱使她无止境地做出弥补,甚至在父亲去世后仍未停止。于是,她找到一些同样落魄受困的男人作为替代品来照料。她选择男人的标准是由她想要减轻负罪感的需求决定的。而选择父亲的替代品,也就意味着自己童年时所经历的情感剥夺再次重演了。
>> 那些集中精力于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维护的家长向他们的孩子传递了一条明确的信息:“你的感受无关紧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这些孩子大多无人陪伴,缺少关爱和照料,开始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就好像他们根本就不存在。
>> 为了让孩子们建立起自我价值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并不只是占据空间,其实自己很重要,他们需要父母确认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但是梅勒妮父亲的情感需求太过强烈,所以他完全没有注意到女儿的需求。他痛哭的时候女儿总会过来安慰,而他却从未予以回报。梅勒妮知道母亲发现了自己写给“亲爱的艾比”的信,可是母亲却只字未提。这对父母所传递的信息既响亮又清晰:对他们来说,女儿无足轻重。梅勒妮学会了用他们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感受来定义自己。如果能让父母开心,她就是好人。反之,如果她让父母不快,那么她就是坏人。
>> 所以,成年后的梅勒妮很难在成年人的生活中去界定自己的身份。因为她独立的思想、情感以及需求从未得到过任何鼓励,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面对恋爱关系时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期望。
>> 父母任何一方的离开都会让孩子心里产生极为痛苦的缺失感和空虚感。记住,孩子们通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一定是他们的错。父母离异的孩子尤其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从孩子的生活中消失的父母会强化孩子不被关爱的感觉,继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而受伤的孩子将会带着这种伤害步入成年,就好像囚犯拖着镣铐一般。
>> 如果你是不合格或不称职父母的成年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你或许没有意识到,除了“我应该对父母负责”的想法之外,其实你还有别的选择。做被他们情感牵制的傀儡并不是你唯一的出路。
>> 你是可以选择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你要弄明白自己是受错误的逼迫过早成长起来的,本应属于你的童年生活被夺走了。其次,你必须承认,你在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一旦踏出了这第一步,你便会发现,自己第一次瞬间找到了全新的精力之源——这一生中你耗费在有毒父母身上的精力,最终却可以用来帮你做出改变:变得更爱自己,对自己更负责任。
第三章 “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 如果总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去做、去尝试、去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担失败的风险,孩子就总会觉得无助和不满足。在焦虑、胆怯的父母的过度控制下,孩子也会变得焦虑和胆怯,很难成熟起来。而当这些孩子步入青少年时期和成人期时许多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一直以来的指导和管控的需求。于是,父母便名正言顺地继续对他们的生活横加干涉和操控,并常常成为孩子生活的主宰
>> 有些父母会极力批评、讽刺子女的婚姻,并预言其必然失败;有些父母会拒绝承认子女的配偶,甚至于无视其存在,正如迈克的父母;还有些父母则会直接骚扰、对付子女的配偶。父母的这些伎俩很容易引发夫妻间的矛盾并动摇婚姻关系,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 亲子关系中的心理脐带不仅可以跨越地域,更可以在阴阳相隔的父母和子女间发挥作用。我就见过许多子女在父母过世后仍然忠贞不渝地坚守父母的要求,并继续承受来自父母的负面影响。
>> 在这几年里,她始终觉得自己对父母的离世负有责任,这种负罪感摧毁了她的精神健康,也差点毁了她的婚姻。她迫切地想要摆脱自己的负罪感。
第四章 “这个家里没有酒鬼”——酗酒型父母
>> 格伦过度的责任感、救助父亲的需求、他自身安全感的缺失以及被压抑的愤怒,都是酗酒者成年子女的典型特征。
第五章 “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身体虐待型父母
>> 对孩子实施身体伤害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他们成年后的大部分虐童行为正是他们童年体验和感悟的重演。他们的角色榜样就是曾虐待自己的父母,而暴力就是他们学会的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尤其是愤怒)的唯一手段。
>> 许多虐待孩子的家长是带着严重的情感缺陷和需求不满步入成年的,在情感层面上他们还只是孩子。他们会将子女视为自己父母的替代品,并在他们身上寻求父母从未给予自己的情感满足。当子女无法满足这种情感需求时,他们就会被激怒,进而将怒火以暴力的形式发泄到子女身上。在那一刻,孩子更像是父母的替代品,因为施虐者真正的愤怒对象正是他们的父母。
>> 对于那些被父母虐待过的孩子而言,要重新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很难的。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年后的我们同别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基础。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比较健康——父母充分尊重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并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我们长大后就会希望别人也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这种正面的预期使我们在成人的关系中更为坦诚且内心柔软。而像乔这种状况,他的童年充满了焦虑、紧张和痛苦,这些情绪慢慢会演化为负面的预期和偏执的戒备心理。
>> 乔总是对所有人做最坏的设想,他觉得自己会像童年时一样被伤害、被虐待,所以他用情感的铠甲将自己武装起来,不让任何人靠近。然而不幸的是,事实证明这副铠甲对他而言并非保护,反而是深深的束缚。
第七章 “父亲对我做的事情永远都不可以告诉任何人”——性虐待型父母
>> 可是特蕾西却从未想过,父亲的孤独感和挫败感并不一定要以骚扰女儿的方式排解,他其实还有许多其他的选择。
第八章 为什么家会伤人——有毒的家庭体系
>> 改变一些早期的自我认知,你的人生轨迹也会随之改变。但是你首先必须明白,家庭体系对你的感受、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形成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 如果你想弄清楚有毒的家庭体系内部的困惑和混乱,首先你要审视这个体系的观念,尤其是那些决定亲子关系和子女行为方式的观念
>> 观念具有很强大的力量,能够区分是非好坏,也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人际关系、道德价值、教育程度、性别观念、职业选择、行为准则和经济状况。
>> 在一个家庭里,丈夫对待妻子的方式、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都可以反映出某种隐含的观念,在我们从父母身上习得的行为中,隐含观念是很重要的部分。
>> 有多少对父母,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就是我们去理解、认知这个世界的框架,它奠定、影响、塑造了我们的感情和行为。
>>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这样的家庭制造了混淆不清的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潜意识里,家庭成员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表示亲密,经常要压制每个成员的个性。
第九章 “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原谅的陷阱
>> 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 我们可以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但应该在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来做这件事,而不是在之前。面对自己的遭遇,我们首先需要发泄愤怒,需要哀悼我们从未得到过渴望许久的父爱和母爱这一事实,不应该去弱化和抹杀曾遭受的伤害。很多时候,原谅和忘记,意味着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第十章 “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观念、感受、行为调查表
>> 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你的人生也将由他们驾驭。
>> 紧密纠缠的亲子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孩子为了安抚父母而不断地屈服,无论孩子自身有何种需求和期待,他们永远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第一位;另一种的表现截然相反。当孩子大吼大叫、威胁父母,或者与父母完全形同陌路时,其实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仍然是密不可分的。这种类型虽然看起来不同,但实质上父母仍然紧紧地控制着孩子的感受和行为。只要你对父母的情感很强烈(无论顺从或抵触),你就仍然赋予了他们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权力,使得他们可以继续控制你。
>> 为了帮助大家认清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有多紧密纠缠,我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第一份关于观念,第二份关于感受,第三份关于行为。通过这三份问卷,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潜藏的观念、感受和行为。
>> 在我和父母的关系中,我有如下观念:
>> 我觉得我们的确在情感上影响着那些与我们紧密相连的人,但对别人的感受产生影响和全权负责是不能等同的。比如说,当你受到伤害时,你需要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这是你的责任,所以,当你的父母受到伤害时,他们也有责任找到自我安慰的方式。如果你对母亲没有任何残忍、虐待的行为,只是与她不认可的人结婚,或者去外地工作,可是她却因此而伤心难过,那么她有义务去自己平复情绪,重拾快乐。你可以说一些类似“我很遗憾你不开心”的话,这很恰当,但是你没有义务单单为照顾母亲的心情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计划。当你为了母亲的心情而忽视自己的需求时,你并没有为你自己,甚至你的母亲带来任何好处。你稍后不可避免地会愤怒,会埋怨她,这些情绪最终会影响你和
母亲的关系。当你积极努力地解决问题,却仍不能使你的母亲满足高兴时,你会更加自责和不知所措。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你的人生也将由他们驾驭。
>> 许多人认为,我们的感受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但事实上,所有的感受,甚至那些最强烈的恐惧、快乐或痛苦,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观念。
>> 理解你的观念和感受之间的关系,是停止自我毁灭性行为的重要一步。
>> 在我和父母的关系中,我有如下感受:
>> 请你试着在适用于自己的每一条感受后面加上“因为”二字,在“因为”的后面附上第一份问卷里面的相应内容。这种连接可以帮助你弄清楚自己某些感受产生的原因
>> 一旦你做出这些重要的连接,可能就会惊讶于你很多的感受竟然都根植于你的观念。这种连接对你十分重要,因为只要你找到了感受的根源,就可以开始控制它们了。
>> 观念衍生出规矩,内心的感受令你必须遵守这些规矩,于是你的行为就产生了。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就要根据这个公式倒推回去,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感受,从而改变规矩。当你意识到行为产生于观念和感受时,你就会明白自己某些行为的原因。
>> 情绪激动时,避免同父母接触、对质。你的想法和判断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偏差。
第十一章 “我就是没办法丢下他们不管”——自我界定
>> 如果撇开父母(或其他人)的灌输和影响,你仍可以自由地拥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那么你就进行了“自我界定”。
>> 如果父母不喜欢你的做法和想法,你将不可避免地忍受一些不快。在你没有为了他们义无反顾地改变自己的时候,也要忍受他们对你的不满。即使你的某些观念与父母一致,或者你的行为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对你来说,拥有选择的权利以及质疑他们的自由仍然至关重要。
>> 这并不是说我在鼓励你无视别人的情感,或者全然不顾你的行为可能对别人产生的影响。但你也不能允许他们对你恣意妄为。我们都应该在照顾好自己和关心他人的情感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 没有人的自我界定是完全准确的。我们都是庞大社会中的一部分,都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没有人能完全摆脱情感依赖,不论何种形式,也极少有人愿意这样做。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开放式关系需要一定的感情上的相互依存。也正因为如此,自我界定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具备灵活性。向父母妥协也没什么错,只要是出于你自己的主观意愿。我想说的是,保持你情感的完整性,忠于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 人们在情感受到威胁或攻击的时候往往反应最为敏感,一触即发。这种敏感反应会出现在他们的每一段关系中——与恋人、与上司、与孩子或与朋友。但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这种反应最为强烈。
>> 你对他人的反应取决于他人对你的认同感。只有在没人反对你、批评你、厌恶你的情况下,你才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
>> 你的感情相对于激发这些感情的事件来说往往过于激烈。你可能会把一个小小的建议看作人身攻击,把有建设性的微小批评看作个人的失败。没有了别人的肯定,连维持最起码的情绪稳定都会十分艰难。
>> 当你任凭你的情感反应变得一触即发,就意味着放弃了自我控制,把自己的情感拱手交到别人的手上,也就给了对方掌控你的巨大能量。
>> 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反应的对立面是回应。在你做出回应时,你在感受的同时也在思考。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感受,但不会任凭它们驱使你冲动行事。
>> 回应也可以让你保持自我价值感,不管父母对你作何评价。这对你来说是极为有益的。别人的想法和感觉再不会将你拖入自我怀疑的深渊。在与其他人周旋时,你将看到各种全新的选择,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和理智并未被情感所蒙蔽。回应会将生活的许多控制权重新交还到你手上。
>> 如果她想要脱离掌控,就要采取非辩护性回应。也就是说,你要在交涉过程中尽可能地化解过激情绪。
>> 在这项练习中桑迪惊讶地发现,非辩护性回应可以阻止矛盾的激化。同样重要的是,她再也不必因为极力为自己辩解而被逼到绝境。
>> 使用非辩护性回应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做出非辩护性回应。这也是这项技能不容易被掌握的原因——它需要你学习和练习。另一个原因是,多数人认为,如果他们不在冲突中为自己辩护,他们的对手便会认为他们软弱、好欺负。其实现实中恰恰相反——只有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才能让你保留实力。
>> 学习和使用非辩护性回应(尤其是用来应对有毒的父母)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这种回应对打破“攻击——撤退——防守——升级”的循环大有帮助。以下是一些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的非辩护性回应的例子:
>>
哦?
噢,我明白了。
这样啊。你当然有权坚持你的意见。
很遗憾,你不赞同这一点。
让我想想。
很抱歉让你伤心(生气、失望)了。
>> 在用非辩护性回应去与人周旋之前必须先自行演练,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可以幻想你的父母就在房间里,正在批评贬损你,这时你便可以大声地做出非辩护性的回应。记住,一旦你生气、道歉、解释或是试图说服他们改变主意,就等于是把大部分的主动权交到他们手上。如果你请求对方原谅你或理解你,那么你就给了他拒绝满足你要求的权利。但是,如果你采用非辩护性回应的方式,你没有任何要求,而当你没有任何要求的时候,就不会遭到拒绝。
>> 一旦你适应了非辩护性回应的方式,下一次与父母以外的人意见相左的时候,便可以试用一下。你可以在与你感情不那么深的人身上试用一下,比如同事或者普通朋友。一开始或许会有点尴尬、不自然,你也可能因屡屡受挫而不自觉地重蹈辩护性回应的覆辙。和任何新技能一样,你必须要不断练习,勇于犯错。最终,它会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 表明自身立场还有另一种行为技巧,我称之为“表明立场”,它可以帮你少做反应,并激励你在自我界定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 表明立场可以明确你的想法和信念,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什么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有得商量、什么没得商量等等。这些问题可大可小,小到对某部新电影的看法,大到你对生活的基本信念。当然,在表明立场之前,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立场是什么。
>> 为了帮助桑迪表明她的立场,我给她列出了可供选择的三种基本立场:
>> “我还没有”暗含着选择,而“不”或“不能”所隐含的意思则截然相反——这是个定局。没
>> 有了选择的余地,人们就会陷入纠结烦扰的混乱状态,这也是长久以来将孩子禁锢其中阻碍其成熟的关键因素——孩子的选择是由成人掌控的。说一句“我还没有”,你便打开了通往未来全新行为方式的大门,也就迎来了希望。
>> 在我看来,选择是自我界定的关键。经过选择而所做出的任何决定都能让我们远离消极的反应。权衡各种选择后自觉还无法与父母抗争而向父母投降,和因为绝望而自动放弃抵抗,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做出选择就意味着向自我控制迈出了一步,而应激反应则意味着退回受控于人的境地。看起来其中似乎并没有飞跃性的进步,但我可以向你保证,你将取得惊人的进展。
>> 一旦她回应父母的方式有所改变,她便可以凭一己之力改变与父母的关系,这会促使他们有所改变。即便他们没有改变,桑迪仍可以打破势均力敌的局面,使自己一方变得更为强大。
>> 当你完成了自我界定的时候——当你习惯于做出回应而不是反应的时候,当你明确表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时候,当你对自己愿做和不愿做的事情设定限度的时候——你与父母间的关系必然会有所变化。
第十二章 “你不该为……负责”——不再自我惩罚
>> 你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 。你可以拿一张自己童年的照片,看着照片里那个弱小、无助的孩子,对他大声说:“你不需要为……负责!”在这句话中间加上列表里适用于你的一条内容,这样才能发挥这份清单的最大作用。“你不需要为……负责!”1.他们忽视你。2.他们让你觉得自己没人爱。3.他们残忍而冷漠的嘲笑。4.他们对你的侮辱称呼。5.他们的不快。6.他们自己的问题。7.他们选择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8.他们酗酒。9.他们酗酒后的暴行。10.他们对你的殴打。11.他们对你的猥亵。
>> 你可以在这份清单上加上其他让你自责的痛苦经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们会为这些内容找到真正的责任人——你的父母
>>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这一点,我们会重复说刚才的句子,但要改为“我的父母应该为……负责”,将列表里的内容和其他痛苦经历加入到句子里。
>> 这张列表可以帮助你认清在与父母的关系中你应负的责任。请大声说“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和父母的关系中,我需要为……负责”,然后将以下列表的每一条内容加上。1.成为一个独立于父母的个体。2.诚实地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3.面对童年的事实。4.勇敢地承认自己童年的经历和成年后生活的关系。5.勇敢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6.面对并消除父母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无论他们是否健在。7.当自己的行为残忍、刻薄,伤害到别人时,改变自己的行为。8.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治愈内心的童年创伤。9.重新获得自己作为成年人的权力和自信。
列表中的每一条都是需要付出努力去实现的目标,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做到,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当你努力时,会遇到困难,你会退回到过去的行为和思考模式中,甚至可能会决定放弃。不要灰心丧气。其实,这些挫折都应该在你的意料之中。恢复是一个过程,注定不会顺利。有些目标可能实现起来不太容易,但总体说来它们都是可实现的,你一定可以把自己内心的孩子从永久的惩罚中解脱出来。
第十三章 一劳永逸地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 与父母对峙的目的是为了: 直面他们。 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 告诉他们实情。 为你们此后的关系定位。
>> 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如果你不想办法解决 自己对父母的恐惧、愧疚和愤怒,你将会把它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 在与父母对峙前,你必须满足以下四个基本要求: 你必须坚强得足以应对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或其他任何由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
你必须有充分的支持体系来帮你度过从期待对峙、对峙本身到对峙的后果出现这三个不同的阶段。
你必须将想说的内容事先写成信件或加以演练,必须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
你必须改变观念,不再继续为儿时所遭遇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 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如果你还背负着童年创痛的责任,那么对峙对你来说还为时过早。你不能背负着你 认为不该由父母承担的责任来与他们对峙。一旦你觉得自己比较自信了,已经满足了以上四项要求,那么对峙的时机也就到了,无须再等待。
>> 对峙可以面对面进行,也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完成。
>> 我一直倡导将写信用作治疗手段。写信为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把想说的话加以组织并修改到满意为止。它也给了收信人一个反复阅读信件并对内容进行思考的机会。
>> 给父母写信一定要分别进行。虽然信中的部分内容是相同的,你与父母双方的关系和感情却是不同的。你应该先写给你认为对你伤害更大或者虐待更甚的一方。你与这一方的感情相对更容易显露出来,更容易挖掘。一旦你通过第一封信打开了感情的闸门——假定你的父母都还健在的话——你对另一方的情感便更容易倾泻。在第二封信中,你可以与父母中相对温和的一方进行对峙,谈谈他的消 极态度以及未曾对你尽到保护义务的事实。通过信件进行的对峙与面对面的对峙具体操作起来是一样的,都是以“我想对你说些以前从未说过的话”作为开场白,并且都应该涵盖以下四个要点:
>> 这就是你曾经对我做的。 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 它就是这样影响了我的生活。 这是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 我发现这四点为所有的对峙奠定了坚实的、目标明确的基础。这一架构基本上涵盖了你需要表达的所有要点,保证你在对峙中不会语无伦次,最终一无所获。
>> 首演”前的准备不论你决定在哪里对峙,与父母双方的对峙是分别还是同时进行,你都必须对自己想说的内容做万全的准备。大声地演练你准备好的台词,自己练或者找个搭档都可以,直到完全记熟。面对面的对峙就好像百老汇大戏的首演之夜:你会在没背好台词、不明确演出动机的情况下就登台吗?在采取对峙行动之前,除了大量的演练,你还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你要在对峙开始时设定一些规则。我建议你这样开始:
>> 我要对你说的话是我以前从没说过的,我希望你能答应听我说完。这对我非常重要,请不要反驳或打断我。在我说完后,你会有充足的时间表达你的想法。你愿意接受吗?
>> 让父母在一开始答应这些条件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大多数父母都会同意。如果他们连这一点要求都不愿意接受,那么还是另行安排对峙时间比较 好。不过在实际对峙时,你要在被打岔、被打断或是其他偏离你目标的干扰下坚持说完演练的内容,这对你很重要。如果他们不肯听你讲完,你可能就要以书信的形式替代当面对峙了。预测父母的反应一旦你开始讲述,大多数有毒的父母便会做出反击。毕竟,如果他们能够倾听你的诉说并听你说完、能讲道理、尊重你的感情并促使你独立的话,也就不算是有毒的父母了。他们可能会把你的话当作忘恩负义的人身攻击,并重拾过去惯用的伎俩和辩解,甚至变本加厉。无能或不称职的父母可能会更感伤、更容易被击垮;酗酒的父母可能会更加激烈地否认自己的酗酒行为,如果他们正在戒酒过程中的话,可能会利用这一点剥夺你
>> 与他们对峙的权利;操控型的父母可能会愈发加罪于别人并自以为是;虐待型父母可能会大发雷霆,并一定会因为你的陋习责骂你。父母所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重获家庭的稳定,并使你退回到原本的顺从状态。做最坏的打算是个不错的主意——任何好过预期的结果都令人欣喜。记住: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反应,而是你的回应。如果面对父母的暴怒、谴责、威胁和狡辩你能坚守立场,那么你将会体验到决战胜利的辉煌。为了准备充分,你不
妨想象一下有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场景。想象一下你父母的脸,愤怒的、可怜的、泪水涟涟的又或是其他什么表情的脸,听听他们愤怒的咆哮、否认和谴责。大声说出想象中父母可能说出的话来降低自己对这些内容的强烈反应,尽量在演练中保持冷静,并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请你的伴侣或朋友来扮演父母一方或双方的角色,让他们拼尽全力用能想到的最恶毒的话语向你发起攻势,让他们哭喊、咆哮、叫骂、威胁要将你赶出家门、指责你令人反感自私自利,然后练习用以下的句子作答: 我知道你是这么想的。 骂人和哭喊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不愿意接受你强加于我的标签。 这正说明了我们这次见面是很有必要的。 你不应该这样跟我说话。 你答应了会听我说完。 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另约时间再谈。
>> 以下是父母在对峙时的一些典型反应,以及你可能需要的一些关键的应对办法:
>> “根本就没有这种事。”
>> 你的回应:“你不记得并不足以说明事情没有发生过。”
>> “这都是你的错。”
>> 你的回应:“你可以把这些归罪于我,但我不会为你在我小时候对我做的事情承担责任。
”“我已经道过歉了。”
>> 你的回应:“感谢你的道歉,但这只是个开始。如果你真心觉得歉疚,就应该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伸出援手,和我一起解决问题,重新建立起更美好的亲子关系。”
>> “我们已经尽力了。”
>> 你的回应:“我知道你的日子也很艰难,我也相信你不是故意要伤害我,但我想要你明白,你处理自己问题的方式真的伤害了我。”
>> “想想我们为你付出的一切。”
>> 你的回应:“我很感激你为我做过的一切,但是这并不足以补偿那些殴打(不断地责骂、暴力、侮辱、酗酒等)带来的伤害。”
>> “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 你的回应:“很抱歉让你感到不安或受到伤害。但是我自己也伤心了这么久,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不会放弃的。”
>> 我想要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我与你坦诚相待,我想对你说实话,谈到过去的事情时希望你愿意倾听。我希望你愿意想起、思考和感受那些发生过的事情。你没有照顾我,没能保护我不受父亲情绪的伤害,我希望你可以为此承担起责任。我希望我们可以有话直说。”
>> 如果父母在对峙后表现出愤怒,你可能会按捺不住想要反击。尽量避免在言辞上激怒父母,比如“这就是你的本来面目”,或是“我永远都不会相信你说的任何事”。坚持使用非辩护性回应,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你便会将刚刚获得的力量再次交还到父母手中。 我愿意谈谈你们的愤怒,但是我不允许你们向我大喊大叫或强加侮辱。 等你们冷静下来的时候,我会回来继续这个话题。如果你的父母一言不发,以此表达对你的愤怒,你可以试试这样说: 什么时候你们不再用沉默来惩罚我了,我很愿意和你们谈一谈。 我已经冒险对你们说了我的真实想法。为什么你们就不愿意说说你们的想法呢?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你必须关注此次对峙行动在之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中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这很重要。
>> 在审视你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不断变化的关系时,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目光锐利。你的任务是坚守你身处的现实,不论父母做什么,都不要被逼退到之前的反应性和辩护性的应对模式中去。
>> 以下是你可以对兄弟姐妹讲的一些话: 我愿意同你谈谈这件事,但我不允许你侮辱我。 我知道你想保护他们,但是我说的都是实话。 我并不想让任何人难过,但为了我自己,我必须这样做。 我和你的关系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但我不能为了维系这种关系而牺牲自己的需求。 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你身上,不代表它也没有发生在我身上。
>> 你甚至可能会从意想不到的来源听到些声音,比如你母亲的好友或是你的邻居。记住,你没必要向非家庭成员的调解者做详细的解释。如果你决定不解释,不妨这样回答:
非常感谢你的关心,但这是我与我父母之间的事情。 我理解你想帮忙的心情,但我不打算与你讨论这件事。 你并未充分了解这件事,请不要妄下定论。等事情平息下来,或许我会与你谈谈。
>> 决定目前与他们的关系一旦尘埃落定,你就有机会审视对峙对你与父母间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你会发现摆在面前的选择有三种。首先,假定父母对你的痛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并承认对你们之间的矛盾负有哪怕一小部分的责任。如果他们表示愿意继续讨论、探究并分享你的情感和忧虑,那么你们很有可能会共同建立起一种不那么具有毒害性的关系。你可以成为父母的老师,指导他们如何平等地对待你,以及如何在不批评、不攻击的氛围里与你交流。你可以教会他们如何毫不畏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你可以告诉他们,在你们的关系中什么令你愉快,什么又令你不快。
>> 其次,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有表现出改变,又回到了老样子,或 许你就该意识到,最有益于健康的做法就是和他们保持联系,但不要对他们抱有太多的期望。我在治疗中遇到的不少咨询者,他们既不愿与父母彻底断绝来往,又不愿回到之前的生活状态,于是选择了疏远,与父母建立起一种友好但多少有些流于表面的关系。他们不再对父母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的脆弱,而是将谈话内容限制在一些情感中立的话题上。他们为与父母间交流的本质设定了一些新的基本规则。这一中间立场对我的许多咨询者来说似乎颇有成效,或许对你也适用。
>> 第三,同时也是最后一种选择,就是为了你的情感健康放弃与父母的关系。有些父母在对峙后会采取无情的敌对态度,他们极具毒害的行为也会变本加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可能就要被迫在他们和你的情感健康之间做出选择。你这一生都在亏欠自己,现在是时候改换新的核算体系了。选择第三条路,不经历极大的痛苦是不可能的,但是对抗这种痛苦还是有办法的——实验性分离。暂时中断与父母的联系,至少三个月不要来往。这意味着你们将不见面、不通电话也不写信。我把这称作“排毒”阶段,因为它给所有相关的人一个机会,排解自身有毒的负面情绪,并审视这段关系对自己的重要性。这种中断来往可能有些困难,却可以让你在这段时间里迅速强大起来。不必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应对与父母的冲突,你将拥有更多的精力去经营自己的生活。一旦拉开了情感距离,你与父母甚至可能重新对彼此产生好感。
>> 当实验性分离结束时,你需要评估一下父母的立场是否有所缓和。约他们见面谈一谈。如果他们没有改变,你可以再次尝试中断联系,或者做出最终的决定,与他们彻底断绝关系。
>> 我设计的一种经证实卓有成效的方法是写对峙信,并在父母的墓前朗读。这会令你产生一种与父母面谈的真实感,以及终于将压抑许久的心事倾诉出来的畅快感。
第十四章 有些创伤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 对乱伦受害者来说,受过家庭动力学[插图]方面的培训,并可以运用行动导向性疗法。(比如角色扮演)的医师是最好的选择。
>> 要摆脱曾经的乱伦经历,最好的办法是加入由有经验且态度开明的医师引导、由与你有类似经历的受害者组成的小组。
尾声 放弃斗争
>> 你可以继续像个孩子似的幼稚和无助,等待父母给你发放成人许可证。但实际上,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而不是由他们来掌握。当你真正地放弃斗争时,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会顺利起来。
>> 获胜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弃这种抗争。
>> 这并不是说你必须同父母斩断联系,而是你必须放弃:
改变父母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尝试。 寻找获得父母关爱的做法。 对父母持有激烈的情绪反应。 幻想总有一天父母会给予你应得的关心和支持。
>> 与很多中毒的子女一样,你可能已经在理智层面上认识到:如果你至今都没有得到过父母的感情滋润,那你很可能永远都得不到了。但是这种认知极少能够渗透到情感层面。你内心那个苦苦挣扎的孩子可能还执着地希望,终有一天父母会发现你有多棒,并给予你关爱,不论他们的能力多么有限。面对父母对你的莫名责怪,你虽然不解,虽然心碎,但还是决定尽可能地为自己莫须有的过错做出补偿。可当你回到他们身边,渴望重获童年缺失的抚慰和认同时,你却发现自己犹如从枯井取水,一无所获。
>> 我知道这一切都不会改变。他们会一直这样,但我要改变。我应该去做些更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执着于改变他们。
>> 桑迪让我帮忙想想对策,怎么说才能限制父母的来访、任意摆布以及利用负罪感和批评对她施行的操控。以下是桑迪和我想出的一些表述: 爸妈,我知道你们很希望和我待在一起,但是我现在有自己的生活,在你们需要我的时候,我可能无法每次都做到有求必应。 我不会再允许你们指责批评我了。你们有权发表意见,但是你们无权刻薄、轻视我。如果你们再这样对我,我不会容忍。 我知道这可能会让你们失望,但是今后我的拒绝会比以前多些。我不能每周都陪你们过周日了,而且下次你们来我家之前,请先给我打电话。 我知道所有这些意味着我们之间会有很多改变,我也知道我们都畏惧改变。但是我相信这些都是好的变化,会让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桑迪正在努力改变着她和父母之间糟糕的关系。对于父母的干涉和控制,她设定了很多限制,但同时,她不再试图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观念。关于放弃斗争,最难的一点就是容忍父母的一成不变。当父母作威作福时,你不需要保持沉默,但你要学着平复自己的焦躁,控制自己的反应。
>> 桑迪在与父母斗争时花费了很多精力。现在既然她已经放弃了斗争,就可以将这些精力用于经营婚姻和寻求个人的发展。她和丈夫有了更多时间可以交流、制订计划、享受性生活,给予他们的感情足够的关注。她也开始朝经营花店的目标努力。在治疗结束两年后,我收到了她寄来的宣传单,她的花店开业了。
>> 你可以继续像个孩子似的幼稚和无助,等待父母给你发放成人许可证。但实际上,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而不是由他们来掌握。当你真正地放弃斗争时,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会顺利起来。
>> 爱的行为并不会折磨你,也不会让你失控,更不会让你产生自我憎恶。爱并不会带来伤害,爱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 当你理解了什么是爱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意识到你的父母没有能力,或者不知道怎样爱你。尽管这个事实很可悲,你也只能选择接受。而当你清晰地了解到父母的局限性和自己遭受的损失后,你也将为自己的生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开始接纳那些真正爱你的人,他们会赋予你应得的、真正的爱。
>> 相信自己小的时候,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你将父母的认可或反对当作衡量自己好坏的标准。由于有毒父母的意见原本就是扭曲的,所以你只能牺牲自己对于现实的认知,来接受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长大后,你可能还在做着此类牺牲。 然而,通过这本书的练习,你正在将衡量 标准从父母的意见转变为自己的想法。你正学着相信自己对于现实的认知。你会发现,尽管父母不同意你的观点或不认可你的做法,但你仍然可以抵御他们的否定带给你的焦虑,因为你不再需要他们的认可。你正在成为自己的主人。
>> 随着你变得越来越自主和独立,你的父母也会愈发感到不快。请记住,将变化视为威胁是有毒父母的天性,他们会十分抗拒你的变化和健康的行为,所以你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和认知,这非常重要。随着时间流逝,父母可能会接受崭新的你,你和他们之间可能会衍生出一种类似成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但他们也有可能会抗拒到底,竭力维持旧的关系模式。不管怎样,能否从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中解脱出来的关键还是在于你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并不是那么简单。你会经历一个艰难而疲惫的过程:准备好应对挫折和失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地磨炼自己。焦虑、恐惧、内疚和困惑对任何人来说都无可避免。但这些魔鬼将再也无法控制你。这,才是关键。
>> 当你可以更好地把握过去和现在与父母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和其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和自己的关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或许是平生第一次,你将拥有享受自己人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