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劳动时间背后的资本主义体系
劳动者实际成为商品,不得不出卖自己,出卖的价格就是工资。劳动者出卖给资本家,实际上在资本家所劳动时间内,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通通归资本家占有,资本家通过一般劳动时间(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产生的一般劳动效率)所确定的产品的价格,产品出售的所得也为资本家占有。可见剩余价值被剥削的前提是商品化的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雇佣劳动,这种雇佣劳动被披着等价交换外衣的不等价交换所掩盖。在非金融垄断时期(金融垄断时期,商品价格由垄断者决定,不仅在生产,而且在交换领域也存在普遍的剥削)商品交换遵循由金融货币体系所控制的价值规律,有一般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总交易是用一般劳动时间创造的产品与等量的一般劳动时间的付出所获得的工资相交换,遵循的是等价交换。即使是非生产部门的消费者,其工资也源于生产者,非生产部门与生产部门共享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如果一切的交换过程都遵循等价交换,既以一般劳动时间的产品交换一般劳动时间的工资,那么劳动者付出的一般劳动时间和消费者所持有的一般劳动时间是对等的,即使有商品剩余,在社会上也有人民群众对等的购买力去消费这些产品。
但实际情况是,这种一般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虽然和一般劳动时间的工资在交换过程中处于等价交换的状态,但在交换过程之外却处于不等价状态,即这种一般劳动时间内所有劳动者所得远远低于由一般劳动时间内所对于的总商品的价值量。
对一般劳动时间的理解只有放到生产和交换两个领域内,才能理解其内涵,这种一般劳动时间统合了不同种类的劳动和不同种类的商品,也就是对一般劳动时间进行定义的资本家必须同时占有劳动及劳动生产和把握商品交换所遵循的由一般劳动时间所确立的等价交换的原则,这种占有与等价交换的原则的确立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完成并掩盖剥削与差距的一般原则,未被掩盖的就是殖民、掠夺、战争杀戮,依靠后者维系前者的骗局,依靠前者为后者提供理由(维护平等交易的自由世界的自由价值,反对破环现有的金融交易体系)
而有这种一般劳动时间背后所掩盖的就是剥削,这种剥削存在于劳动者的生产过程中,依靠交换消费使得剥削占有得以实现,也就是销赃。
剥削的过程如何实现,单纯依靠工厂主手里的货币和金融业者手里的债券贷款无法实现,必须有迫于生计的劳动者和配套的劳动制度社会制度和相应的思想观念为支撑。即马克思所言,资本不仅是货币,还是一种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司法,警察,政府均要为其服务,在社会思想领域,依靠武力,旧的权威的支持,对旧的政治的渗透与把控,将群众的付出由旧的占有者转移带新的占有者,并以之作为其自身而非广大劳动者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劳动者剩下的只有劳动,而资本家占有劳动所创造的绝大部分以及劳动所需要生产资料。一方面,劳动者无法自食其力,必须参与社会交换获取生活所需,另一方面,参与社会交换必须遵循由资本家们所建立的以货币为前提的等价交换体系,而进入此体系,只能放下一切,持有少量的货币换取少量的产品,获取少量货币的唯一方法就是向资本出卖自己,并在其所创造的世界里生存,在其所编织的信条和创造的现实社会里生存,一些表面的概念和所谓一般法则就在此生效,并以精确数量去衡量,前面所讲的一般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产品价格就是量化标准之一。在这里个人的劳动脱离了自给自足一家一户的状态,其劳动参与进社会交换,本质上是为全社会进行劳动,并由社会组织起来,一方面是增加了人们的社会关系,把人们都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是统合了零散的力量,形成强大的社会性的生产力。
但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所提供的劳动所得并没有流向全社会,强大的社会性的生产力并没有为社会的全体成员服务,另一方面,参与社会交换社会劳动的劳动者并没有因此整合在一起,反而有原本没有联系在一起的松散个体,变成了有联系却头脑里相互孤立,只求生存独孤的个体,如果说原来松散的个体,依靠自身的社会性的组织,可以暂时的团结,成为有血有肉群体,那么在纯粹资本的社会,这种群体的价值,群体的情感,群体的客观联系均被打破。每个人面对的都是资本规定的法则与价值,认可交易交换的机制,认同并强烈维护雇佣关系,个人的生存不是与人民大众,而是与资本家,资本是法则相紧密联系,失去了人民的自我组织和共同创造的能力。
这种资本所构成的社会制度基础与社会观念以及辅助性的暴力力量构成西方资本主义剥削剩余价值的基础。由此扩展到资本的世界所涵盖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其内部的贫富差距中生产创造的群体,不仅在生存依靠上,在价值认同上均是统一的。劳动者离开资本家可以生存,资本家离开劳动者无法生存。至于在生产领域具体的剥削的过程,下面再谈,但要拓展到历史整体,社会时代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去理解剩余价值的剥削和劳动对价值的创造以及一些表面现象所内涵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