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侄女冉是个温和的女孩子,口腔专业,刚毕业,和两个大学室友一起在本地找了份工作。特别之处在于,她并不像每个20岁的年轻人一样,怀抱拯救世界的梦想。她说,毕业后就回家工作,二十七八岁的时候结婚,攒够钱了就开一家自己的口腔诊所,不用太大规模,也不需要连锁,每天开门10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相夫教子。问我是不是很没有追求,我告诉她说,每个有追求的人在故事最后都想过成你口中的样子。
我偷偷的羡慕过这个女孩子,没有盖世的梦想,就不会有末世的失落。大部分人,都在平凡的生活。
不到半年,两个朋友辞职去了北京,一家设备、技术都更胜一筹的私立医院。两个月后,按捺不住朋友的邀请和对首都的各种想象,冉背着科室主任以请假之名去北京求职了。面试顺利通过后,她却纠结了。
“想去北京,是因为有朋友、有平台;舍不得离开现在的工作,因为有熟悉的同事和工作环境,还有喜欢的生活节奏。”
“我太贪心了,什么都想要。”
人们总是这样,一边选择A,一边想象选择B以后的各种美好。
我们犹豫、徘徊、挣扎着做不出决定,抽签、抓阄、请教长辈,而真正迈开脚步的时候,只有一个方向。
冉最后留在了本地。
如果说A选项是一片草原的话,那么B选项就是躺在白云点缀蓝天的草原上,午后小憩时,一个倏忽而过的梦。
A选项里,有她最原始的渴望。
顺心而为,不违背自己内心的生活,大概也是一种理想状态。
二
大学专业是对外汉语,班上42名学生,河北本地的有半数,聚在一起,除了对专业定位不清晰或被调剂过来的之外,大部分都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国际汉语教育者,去不同的国家,说同样的中国话,分享孔孟精髓与汉语言之美。
大四下学期,同学们开始参加各种招聘。最早离开的几个去了尼泊尔,紧接着有一批去了泰国,有几个去了韩国,我和闺蜜疯补印尼语,练发音、背单词、学语法,一个月时间,学了厚厚的两本……
那个夏天,仿佛看到各自缤纷的梦想如盛开的玫瑰般,以一种独有的旖旎姿态,妖娆成长。
而今,算下来,毕业七八年了,大部分同学工作都稳定了下来,中学老师、公司职员、公务员、创业者……有去了北上广的,也有的回了家乡。
微信群里,大家天南海北的聊着,多是生活的琐事和工作的变迁。
偶然听说,班上同学小唐,竟成了争相传颂的“传奇”。
小唐是福建人,皮肤白皙,笑容真挚,只是普通话不够标准,对于汉语教学来说,这是硬伤。大学四年里,并没有人在意小唐是如何逐渐清晰的区分了“那”和“辣”,如何学会轻卷舌尖,发出可爱的儿化音。
只是在多年后,当大部分人不再想起曾经的梦想时,才知道,踏遍欧洲、澳洲、非洲、亚洲的,只有她一个。
心中有颗种子,不断的给予其阳光和水分,余下的,就是等着它枝繁叶茂。
三
5:30,下班的时间,赶紧回到家中,晚餐、家务、陪伴孩子,一边忙着,一边在心里盘算时间,趁着煮粥的空儿,把地板擦干净、然后陪儿子一起画画,五分钟后,炸几个春卷,炒个小菜……
十几岁时对未来有太多的想象,都不似眼下这般丰满。
没被羡慕,没被遗忘。在纷繁复杂的日子里,越发觉得,一切,都还好。
生活有太多版本,眼前或是远方,皆是深浅曲折各有姿态,有委屈就有成长,有磨难就有幸运,每一种,都值得被珍惜。
晚餐后,又是一阵忙乱,停下来,忽听得阵阵淅沥声,下雨了,第一场春雨。
竟突然湿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