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工作?”“劳动究竟为了什么?”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15元吃住,30元买性服务”:在中国最堕落的地方,年轻人集体等死》。
毫无盼头的人生是什么样? 如果非要总结,我想答案大概是:“一切皆可放弃”。
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了生计、身份、尊严、所有社会关系, 在高歌猛进的城市角落打造了一处堕落天堂。同时,他们也被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无情碾过。
这群人活跃在深圳龙华新区一个叫三和人才市场的地方。被称为“三和大神”,他们信奉着“做一天工,阔以玩三天”的精神信条。
这种心态离我们远吗?其实很近。
他们大多数都还是孩子,我们也是孩子的父母,如果我们孩子变成这样,我们该怎么办?
最近读了稻盛和夫的三本书《干法》、《活法》、《心》很受启发。
稻盛和夫讲现在多数人已经丧失了对工作目标和意义的正确认识。
讲述如何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的技术以及操作指南之类的书籍汗牛充栋。但是,工作的根本意义究竟在哪里?
在今天的年轻人中,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在滋长,那就是不喜欢工作,厌恶劳动,并且还会尽可能地逃避工作的责任。 有的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得毫无意义,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还有许多人热衷于股票买卖,懂景于“轻轻松松 发大财”。很多人创办风险企业,其目的也只是想通过上市一摄千金,然后年纪轻轻就脱离工作,享受生活。把这些当作人生目标的人正在日益增多。与此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恐惧劳动的倾向。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把工作视作剥夺人性的苦役。甚至很多人干脆不求职、不工作,而选择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混日子,要不然就不务正业,靠打零工糊口度日。
这种现象说得是不是"三和大神"们?
为什么而工作?工作为了什么?
工作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为了吃饭获取报酬,就是劳动的价值,就是工作首要的意义。 诚然,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 一,这没有错。然而,我们拼命工作,难道仅仅只为了吃饭这一个目的吗?
稻盛和夫认为: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用他成功的一生总结了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个方程式由“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三个要素组成。
所谓“能力”,就是指智能、运动神经或者健康等,这是由父母或上天给予的。带着优秀的资质来到这世上,在漫长的人生中,这是最初被给予的一笔重要的财富。这种可称为天赋之才的“能力”。
“热情”可称为“努力”。从缺乏干劲、霸气、朝气、懒散缭倒的人,到对人生和工作充满火焰般热情拼命努力。
用稻盛和夫的话讲"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思维方式也就是积极正向的思维。
包括积极向上、具有建设性;善于与人共事,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对事物持肯定态度;充满善意;能同情他人、宽厚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勤奋努力;不自私,无贪欲;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克制自己的欲望,等等。
稻盛和夫用他70年奋斗的一生告诉我们持有正面的“思维方式”,满怀“热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所持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正面面对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的人生一定会硕果累累,一定会幸福美满。
有人看到这里肯定会说:"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太难了,真是心灵鸡汤。"
以前我就是这么想的。
稻盛和夫讲"喜欢自己的工作——仅仅这一条就能决定人的一生。"看到这里更加剧了我的痛苦。我没法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假装很喜欢工作。
他又说"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我很想拥有充实的人生,又不是那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又没法喜欢上自己的工作怎么办?
这是我四十岁还在纠结痛苦的事情,人生是不是挺可悲的,是不是没什么希望了?
为工作找到意义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
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
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样,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要想做出成绩,首要的就是运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喜欢工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要你这么做了,人生就将硕果累累。 感动给人注入新的动力 “热爱工作”“把工作当乐趣”。
话虽这么说,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我到四十岁好像还没喜欢上自己的工作,还在"痛苦着、无奈的承受着",做不到喜欢和爱上工作。
带着这样的心态,工作的成果可想而知了,陷入了恶性循环。
我现在相信痛苦也是有一定定数的,当你痛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改变就在一念之间。
我的工作意义在哪里?
赚钱,支持自己实现梦想。
原来如此,当我为工作赋予如此大的意义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力量。
有了力量就有了成果,良性循环真的开始了。
有一天先生问我:"你忘了你为了获得这份工作的艰难了吗?"
是啊,就是这份工作曾让我有华丽转身的自豪感,曾几何时我都忘记了当初的拼搏。
感恩心哪里去了?
转念才能转运
稻盛和夫的人生·工作的结果公式,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也是我们这颗心❤,它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方向。
如果再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即使能力再平庸也会硕果累累。
我们是不是都想要一个有结果的幸福的人生?
特别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幸福快乐,不能像文中开头"三和大神"们的游戏人生?
其实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们"活出自己"。
那调整好心❤态,即使四十岁开始爱上工作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一切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