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青山,位于四川省北方的边缘,是盆地的边缘,是一个群山群树的小乡村。
青山乡坐落在一个山头上,一条狭长的街道是青山乡的全部。由于地理位置,它不可能拓宽,只能延长。以1、4、7为尾的日期是青山乡的集市,是这个小乡的存在理由。乡政府,乡医院,乡小学都集中在街道的中间,上街道与下街道分布着小餐馆,麻将馆,日用品商铺……
我小学一二三年级的时候,还在村里的小学念书,村里只有一个班,班里只有三十几个孩子,每学期期末我们都得去乡上考试,考试地点是青山乡小学,小学的门前是石梯,小小的铁门上挂着白色的五个大字——“青山乡小学”。其实学校里面不止有小学,还有初中,那时候的球场全是坑坑洼洼水泥地,乒乓台上的砖头是挡板。最高的教学楼五层,发黄的白墙上随处可见砖头的颜色,还有脱漆的绿窗户。三年级的期末考试,我不小心把窗户的一扇玻璃打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已经不记得了,只是在梦中总出现我飞奔出教室的身影和绿窗户的样子,我已经分不清这是梦还是现实?
考试如果是在赶集的日期,那我就有口福吃到学校门前的烧饼,因为饼里有葱,所以我一直叫它葱油饼,至于它真实的名字我已无从探寻。考试结束,爷爷就在门口等着我,等到饼烤好了,我们就慢悠悠的回家。我跟在爷爷的身后,边吃着饼边好奇着爷爷背篓里的东西,透过缝隙猜测有没有我喜欢吃的饼干和糖。爷爷会问我试卷上的题答完没,题好不好做等等,路上遇到同乡的人,爷爷就有了聊天的伴儿,而我总会把他们远远甩在身后,遇到下坡路就张开双臂飞奔而下,然后在可以看到远处山头的地方等爷爷。
爷爷的背篓刚落地,我和弟弟就开始搜寻零食。有糖果,一人拿一颗,弟弟多拿一颗,我要多拿两颗,一颗给正在摘菜的奶奶,一颗给正在摇蒲扇的爷爷,然后我再拿一颗,保持与弟弟的“公平”。暑假,爷爷去赶集我们俩就屁颠屁颠的跟去,太阳还没起床,爷爷与背篓,我与弟弟就从这个山头到那个桥头,再从那个桥头到另一个山头。太阳出来了,阳光暖暖的,露珠晶莹剔透,坑坑洼洼的机耕路上还有昨日的雨水。
集市分两部分,进入街口到拐角处全是卖小菜的。小菜大多是本地农民自家务的,吃不完就拿到集市上卖点小钱,然后再买点其它吃食,也有从镇上或县上来的小贩专卖一些水果。从拐角处到小学,是卖衣服和百货的,狭窄的街道变成了原来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二全被摆上了零食和衣物。早上十点左右是集市最热闹的时候,到了中午,集市开始冷淡。当太阳开始刺眼时,集市上已经没有人。
小时候对赶集乐此不疲,赶集的路永远不远,而越长大越不想赶集,不喜欢嘈杂拥挤的街道,不喜欢讨价还价的市场。现在我开始怀恋站在爷爷身旁听爷爷与老板讲价,看爷爷触摸商品的时光。
每年过年都会回老家,路过青山便下车,看看哪里又添了新砖新瓦,哪里又开了面馆。小学重新翻修了,篮球场的水泥地不再是坑坑洼洼的,还有少年在挥洒汗水。大门的墙壁上张贴着中考信息,考上县一中多少人,县二中多少人,全都一目了然。
青山的楼变高了,街道变平整了。但是赶集的时候那种热闹没变,下街卖菜,上街卖衣服百货。它依旧小,隐藏在群山中,它连接着外面的世界,也连接着质朴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