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ry邀请我来做《蛤蟆去看心理医生》共读的第二周的领读人,一开始我是有点排斥的。但是我很快又选择了接受,原因我也说过,就是转念之间,我想知道自己为什么排斥,或者说我已经想面对自己排斥的这个现状。
当然是很有收获的。就是我确确实实的认真读了这本书,每一章,每个字句,反复的看以及琢磨。我以前看书,都是一目十行的,效果可想而知。这样一字一句的读,说实话,第一次。而且我也因此而感受到了一种痛苦,就是面对的痛苦。
我看着这个蛤蟆,感觉看到的是我自己,好像不是蛤蟆去看心理医生,而是我去看心理医生。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抑郁的状态中,闺蜜一直想给我联系心理医生,被我拒绝了。我还没有面对的勇气。
今年,实际上这个状态在慢慢好转。我的自我疗愈,断断续续,反反复复,不过也确实比去年状态好。但是我的能量并不稳定,还常有内耗。也许,外面的人看不出什么,仍然觉得我温柔又细致,善良又周到。就跟蛤蟆一样,夸张而又感觉风趣,友善,谁会相信它会得抑郁症呢?
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找自己的童年模式,思考那些过往的经历。我真真实实的感受到心痛,泪流满面。但是并不是因为读了这样一本书,我就被治愈了。事实上,我一章要反复看好几遍,现在也还没有看完全书。有时候看书还会觉得有不适应感,有时候会不想看。我想也许是一种逃避。更多的时候,意识是模糊的,总感觉处在雾里看花的状态中。
但是就像蛤蟆的心理咨询师苍鹭说的“越是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因为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它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我想你现在也感受到了。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
但觉察是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不是吗?我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还跟好朋友聊了天。因此,还总觉得有些飘忽。生活也就是这样,一段段的,拾起来的,又丢了,丢了又捡起来了。就好像聊天之前我沉浸其中,朋友找我聊天中断了我这种沉浸的感受。但是我如此自然的描述这种状态,也是收获之一。
所以,说什么呢?就是嗯,还不错了。我此刻只能这样想到这样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