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游历》,这是第2篇读后感了。上一篇是陈丹青老师游历的第一站- 土耳其。因昔日的拜占庭太迷人,所以虽然书中这部分的篇幅不长,但是我第一次将读书笔记写到近3000字,也是第一次将同一本书的读后感分成上、下2篇。
俄罗斯是他此番游历的第2站,后面第3,4站是德国和匈牙利。俄罗斯占到了篇幅的一半,看得出来,50年代生人的他对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情结。
作者足迹抵达的是莫斯科和彼得堡。旅游对于每个人有不同意义,在他看来,旅游是异国想象的种种落实或颠覆。
他说,对于莫斯科的找寻和辨认,让他茫然忧郁,带着几分可疑的苦甜,难以形容。由于1940年后的战争破坏的缘故,目前遗留的旧俄建筑很难撑起全城的欧洲景观,那里的首席景观是红色首都庞大建筑群。所以他猜想,如果去掉红场的古老影像-克里姆林宫宫墙,尖塔,列宁墓,阅兵广场,圣瓦西里教堂,莫斯科的面目可能很难辨别吧。现在的莫斯科,如果托尔斯泰来了,会迷路。
相形之下,彼得堡,托尔斯泰回来是不会迷路的。在他眼里,彼得堡仍是一座全盘欧化的都城,是熟识的景观,但更壮阔。我好像没有看过苏维埃电影,包括很多人提到反反复复看过很多遍、台词都会背的《列宁在十月》,所以脑袋中对昔日帝俄的皇宫“冬宫”没有印象。“攻打冬宫!”,1917年的列宁是站在冬宫广场的哪个位置发布这个号令吗,有点无从想象。
这2个城市的游历,有个共同点,就是看名人故居,博物馆美术馆里赏画。在作者仿佛与古人对话、又仿佛自言自语的思绪中,人文景观变得特别丰富,有趣,亲近,友好。看画也是有意思的:跟着一位画家看了那么多幅,讲了那么多背景和画作者的故事给你,耳濡目染地,我想品味总该有提升的。关于俄罗斯绘画,作者有一个非常高级别的盛赞,他说文学探取心理、描述对话,绘画掌管脸…绘画就是绘画!绘画不应该,也不能够承担文学的功能…但是七成以上俄国的画家秉承谦卑憨厚的文学之爱、文学之心…兜揽这双重生意… 这里面的典型是画家列宾,“他似乎横向遗传了俄罗斯天才文学家的神秘基因,毕生怀抱以画笔书写小说的雄心”。我能够明白,这是非常高的评价。
作者在文人身上花的笔墨很多。这么多笔墨的原因,是因为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和艺术太璀璨。他对俄罗斯文学的形容是,“欧洲文学的庞然大物”——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这些名字我们是那么熟悉。惭愧的是,他最爱最爱的托尔斯泰的作品我一个也没读过。但是跟随他的脚步参观了托尔斯泰的2个故居,看过了列宾给他画的一幅幅肖像,对这个老头我估计是一辈子也忘不掉了。
文学和艺术的璀璨,貌似和国家的强盛紧密关联。我看过笔锋带到的俄罗斯艺术发展阶段,又找资料看了俄罗斯国家的发展历史,真的对的上:
12-16世纪,俄罗斯那时还比较弱小(13世纪还被蒙古占领过),有点类似蛮荒之域,那时他主要学习拜占庭文明。于是现存的那些东正教教堂就可以理解了;
17世纪,开始扩张;
18世纪,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彼得大帝大手一挥,俄罗斯开始了全盘的西化。到唯一的女沙皇凯瑟琳时代,皇室鼎立扶持文艺,冬宫启动世界范围的艺术收藏。用通俗的话说,皇室派出买手,穿行欧陆,遍布世界,还价付钱,打包运回冬宫…
19世纪俄罗斯成为世界列强,文学和艺术也结出了累累的果实,于是才会有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一串名字。作者引用伯格的话,说“所有古代艺术的问题,都是政治问题”。
俄罗斯的西化,是一路认真过来的。但是,关于俄罗斯与西方,他有一个笃定的判断:
“俄罗斯不是西方”,虽然他在乎、向往过西方,虽然他的西化主动又认真。俄罗斯与西方,既交融,又抗拒(有时候会忽视或无视西方的看法)。作者没说青出于蓝胜于蓝,但我觉得他有点这个意思。这是俄罗斯非常可贵的地方。
如果你认为这已经说的很透了,对于游记足够了。对不起,陈丹青老师的文字远未尽于此。他还谈到了俄罗斯性格。
俄罗斯的快速崛起与强大,与文学有关联吗?他说俄罗斯的文学仿佛有药性,让他具备了某一种性格—激狂,鲁直,血气方刚...俄罗斯19世纪的伟大名单,几乎是一整个桀骜不驯,乃至舍身谋反的集团。国家的性格,说起来有点抽象,说个小的细节更容易理解一些,比如他在如今彼得堡的桥面上,碰到仍有姑娘骑着高头大马飞奔…欧美的大街岂有矫健女子纵马驰骋?他发自内心地说,这真叫俄罗斯性格… 很有意思吧。
文人以及文人之间有趣的事,我上一篇写到了一些,为了完整性粘过来。以这个比较轻松有趣的部分做为结束吧:
他最爱托尔斯泰,说彼得堡变化不大,他回来应该不会迷路...托尔斯泰暮年一幅照片他给配图“这老头心里正在想,从家里逃走吧”,而他也确实是出逃了..他说托尔斯泰是大地主,跟贵为王侯的普希金比起来只能是外省大地主...再说一遍,他最爱托尔斯泰哈... .陀思妥耶夫斯,托尔斯泰年轻时说他无视技巧,老来再读后悔了,说该早点找他,那时对方已去世...有一句话特别郑重的,他说托尔斯泰的庄园是一份活的证明:伟大的良心并非与财产无关...列宾对托尔斯泰有近乎仆人一样的感情...列宾不愿圣彼得堡改名列宁格勒,所以写信的地址就写圣彼得堡、信永远寄不出也不改...
不是西方,却有着欧陆风情的俄罗斯。我不禁问自己,这是俄罗斯与西方情缘的全部吗?我不知道,但是我对俄罗斯向往起来了。
END
PS:在陈丹青老师的眼里,斯拉夫年轻女人的脸很独特,是有话要说的脸,是全世界最漂亮的脸。嗯,俄罗斯也有帅哥,比如普京。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