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俄罗斯 不卑微的生存姿态
2016年的国庆值得铭记。因为刚散了一场学生的聚会,我就带着心心念念的情结去奔赴另一个旷世之约。
俄罗斯,一直在我灵魂深处翩跹而舞的蝴蝶,在经历了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因素的整合之后,终于在这个美丽的金秋时节放飞。
出于经济和安全的双重考虑,我们选择了俄航。从浦东国际机场出发,飞机在黑夜中飞行,九个小时之后,准点降落在莫斯科的谢列蔑契娃机场。在着陆的那一刹那,一阵整齐有力的掌声响起,让我瞬间有了一种触碰俄罗斯文化的感觉。因为,乘飞机数次,遇此场景的却还是头一回,据说所有的俄航客机都具有这样的礼仪文化。而这高贵的抒情好像也只有放在俄罗斯人的身上才显得天经地义,毫不忸怩。
在机场到莫斯科的快线上,窗外的异地风景次第徐来。一片片的白桦林,不再只是画片中的样子,立体而又真实。不时出现的短墙和残壁上,是大幅的大幅的墙绘,却也基本上都是晦暗的色调。虽然已是深秋,又恰逢雨后,可那俄罗斯特有的一树一树的黄依然是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现。看着眼前的黄叶遍地,和树上残留的风景呼应,相比较我们江南水乡的纯色水墨来说,应该是多了些亮色的温暖。
终于踏上了这片神往已久的土地,满是欢喜。可空气中弥漫的却是这个民族固有的忧郁……莫斯科以最丰满的面容与我邂逅,所见之处的陈旧积淀着厚重,传统的保留解读着历史,绝对的精致和粗略的完美对接。
此为引子,素风扑面,掀开我为期两周的俄罗斯文化之旅。
(一)浮光掠影——初见莫斯科
初见莫斯科,我走进的是莫斯科友谊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作为两所在俄罗斯久负盛名的高级学府,这里海纳百川,群英荟萃。在友大校园看不同肤色不同姿态来自于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各类学生,然后著名的小树林中徜徉,高高的白桦林树下是一条条细细长长的小路,置身其中,很自然地就会哼起那首耳熟能详的《小路》:“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这特有的俄罗斯式的悲怆和柔情相结合的歌曲,此时盘旋在自己脑际的熟悉的旋律,跟往日唱出的感觉自有别样的一番天地。
莫大和友大相隔两站地,距离不远,却是另一种高大上的风格。作为莫斯科地标式建筑的莫大主楼,形态巍峨,风格壮观,是典型的欧洲钟楼风格。哥特式的屋顶,金字塔式的楼身,这个号称一个人可以在这座楼里过一辈子的地方,足见其结构的庞大和设施的齐全。
但更蔚为壮观的还不是客观上的硬性条件,而是这里弥漫的人文气息。宽阔的校园耸立着一排又一排的白桦树和枫树,挺立的树干和柔黄的叶子刚柔相济,学校创立人也是俄罗斯最著名的科学家罗曼诺索夫的雕像在校园的中心静静地端详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用他睿智的眼神传递着尊重科学的信息。而不同专业的学院楼都风格各异,连落叶都有艺术的姿态和民族的秉性。
漫步在两所高校之间,感受他们知识领域的正能量,为接下来的文化之旅做好精神的储备。
俄罗斯第二日,我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直奔莫斯科红场和阿尔巴特大街。因为只有来到红场,我们才能领略真正的俄罗斯风范。看红场南面的有“最美丽的教堂”之称的瓦西里大教堂,那五彩缤纷的条纹,洋葱头一样的炫目圆顶,场景就像是童话般的仙境。如此美景就是联想到十五世纪伊凡雷帝的残暴和建筑师的悲惨遭遇也不足以破坏我们美好的心情。和瓦西里大教堂相互呼应的是克里姆林宫和历史博物馆,清一色的红砖墙像是这个民族特有的符号,来到这里,我这个教外国文学的教师那深藏于心的各种情结都得到了堂而皇之的释放。
在红场的西侧,是我们中国人最崇敬也是最熟悉的伟人列宁同志长眠的地方,怀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心情,缓缓步入,脑海中却不知为何总是回放着自己瞻仰毛主席遗容时的情景。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和经历的人来说,我们很多的精神财富都受父辈们的影响,无论历史如何评判,心中的崇拜始终相伴。联想他们叱咤风云的历史岁月,眼眶竟有一阵又一阵温热的感觉。
国家历史博物馆的门口矗立着大将军朱可夫骑着马把老鹰踩在马蹄之下的高大铜像,其英武之气卓然逼人。这是这个战斗民族的骄傲,也是他们对英雄独特的纪念方式。从红场出来,在朱可夫将军的脚下经过,侧面的前方就是无名烈士墓和二战英雄纪念碑。在儿子做导游的朋友的解说和指引下,我们站在不息的圣火前观看了一小时一次的换岗仪式。那高大帅气的哨兵,迈着他们特有的矫健又美轮美奂的步伐,伴随着铿锵有力的节奏声,在肃穆中油然而起一种强烈的崇高感,且不能不产生紧致而又热烈的感觉。
不错,莫斯科红场,是艺术和民族之魂的完美结合。
但我心中的文学圣地——阿尔巴特大街在对我呼唤,多少次的憧憬,多少次的神游!走在阿尔巴特大街上,我有一种足底生风的感觉,一个个耀眼的名字在我的眼前飘过……
最耀眼的还是那幢在书本中见过无数次的蓝色小楼——普希金的故居以及普希金的故居博物馆。遥想诗人并不漫长的人生,这里曾是他挥毫泼墨又快意人生的港湾。呜咽的小黑河啊,是否还记得诗人决斗前的模样?
从诗人大量的手稿看,普希金不仅是一个浪漫主义的大诗人,同时还是一个大画家,他的很多手稿上都有很多率性的素描,有人物的,有花草的。在他居住过的这幢楼房里,空气里仿佛都还保存着诗人那高贵又浪漫的气息。流连其中,既钦佩普希金这个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的多才多艺,又惊羡其夫人冈察洛娃的倾城美貌。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文学是纯贵族的。
莫斯科第三天: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和新圣女公墓。作为世界顶尖级的艺术之一——油画,标本只在俄罗斯。虽不曾有专业的涉猎,但在俄罗斯的文学中早已感受过它独特的光辉。诚如我们大部分人了解和认可的那样,俄罗斯油画大气、庄严,它像一片艺术的森林,能把我们变成一只只灵动的鸟儿。因此,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肯定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方向。
我们用早上的大好时光进行艺术的游览,刚好这天有点蒙蒙细雨,就像很多时候看到的油画的色调,厚重,晦暗。但进入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之后,我的眼前顿时一亮,仿佛进入到一个无边无际的油画的殿堂。虽然不懂它们的门派与章法,但光靠感官就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皇室人物的高贵张扬到无名百姓的多姿情态,再到自然景物的生动描摹,一种说不出来的大美体验让我紧张又激动得喘不过气来。从伊凡雷帝到叶卡捷琳娜二世,庞杂的历史在线条和色彩的调配中得到了充分的解读。走了一圈下来,最深刻的感触就是,回去之后,得恶补一遍俄罗斯史了。
当然,来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我是奔列宾去的。一直都记得托尔斯泰和他的交情,以及他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的那个以列宾为原型或说有一定的列宾的影子的为安娜画像的画家米哈伊洛夫,当然也记得真实中的列宾为托尔斯泰画像的生活细节。我知道,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就有我心仪很久的列宾的真迹之一《托尔斯泰》,站在老托尔斯泰的画像前,在对视的刹那间,俄罗斯极致的油画艺术仿佛在文学中找到了明亮的眼,穿越文学能感受到油画的底蕴,而直面油画,又有多少文学的感触会在心底油然而起啊。
不过,在如此神圣又博大的领域,多少还是觉得自己假装文艺了一回。
下午,带着好奇走进新圣女公墓。天气阴沉,呼应着主题。
之所以好奇是因为用我们中国式的思维,我无论如何理解不了墓地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景区。带着要瞻仰和祭拜果戈理契科夫等人的初衷走进新圣,原以为这只是一种情感的寄托,结束参观后才发现这是一趟真正的美的旅行。我不得不惊叹于这个民族超凡的艺术创造力,连墓地都设计的美轮美奂,丝毫没有阴森可怖的气息——那些我们熟知的文学大手笔们,在安眠中依然展示着他们那个时代的光辉,政治人物则另一种姿态书写民族传奇……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那一大批的战斗英雄和人民艺术家,汇合在这里,用静谧诠释着他们的刚柔相济。
我忍不住拿起相机。那一尊尊形态各异的雕塑,如果不说,我们怎么都不会想到这是我们平时特别忌讳的地方。置身于这样一个黄叶满地,塑像林立的空间,死亡瞬间变得安静而又美好。
之后我们到新圣女修道院转了一圈,感受一下宗教的纯净……边上是柴可夫斯基笔下的天鹅湖,优美至极。
(二)文化聚焦——走进彼得堡
当然,真正要感受我心中的俄罗斯,就必须走进彼得堡。那是一方带着光环的圣地,无论是政治还是生活,俄罗斯所有的艺术和历史都早已和它融为了一体。
可我的想象还停留在十九世纪。关于如何去彼得堡和住哪里等一系列问题,我走的是文学的思维。火车是一定要坐的,特别是在这样的季节,晚上的温度很低,我想象着一定要像安娜那样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之间的火车上呼吸,感受那特有的情境。所以我们选了一趟半夜的火车,时间比较长,但是用了价格不菲的票价选择了“库贝”(音译)类似我们的软卧,虽然火车老式,但清洁舒适,我们一觉就到了俄罗斯的另一个“京城”。在天亮和到站的之间,我惊喜地看到了俄罗斯的农村,大片大片的白桦林,还有那零零星星的俄罗斯小房子,五颜六色,突然发现了为什么俄罗斯人如此热爱油画,又为什么会产生出那么多一流的艺术家的原因了。因为窗外掠过的就是一幅又一幅油画的极品,而且都是纯天然的手笔。
儿子彼得堡的朋友达吉雅娜给了我一个热情的拥抱。走出火车站,就是著名的胜利广场,高耸的纪念碑是一个很好的地标,从这里开始朝冬宫的方向,中间就是笔直又宽阔的涅瓦大街。
除了没有马车,这里的一切都符合我的想象。网订的酒店是家庭式的,在涅瓦大街的正中心,虽然有点古老,但非常温馨,很有质感。打开它们厚重的大门,走在略微昏暗但是凹凸不平的大理石台阶上,感觉时光定格在果戈理的年代。我仿佛能感受到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独有的沙龙气息,果戈理、莱蒙托夫、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一个个朝我走来。静静地站在房间的窗口,我好像能听到一百多年前他们粗细不匀的足音……走在涅瓦大街上,我的回忆带着永不改变的幻想。虽在短暂的明媚之后,日光匿暗,风声凄迷,可所有的室内都温暖安定,纯粹的贵族气息。才到一天,圣彼得堡在我心中的形象就已趋于完美。
都说世界上最多并且最美的教堂都在彼得堡,因此我相信在那里,除了我心驰神往的文学,还有一个更为神圣的所在。
虽然不是教徒,但我们依然虔诚。以一种自己的方式感受宗教的包容与宁静。伊萨基辅大教堂、喀山大教堂和滴血大教堂直线距离都不很远,甚至都可以相互瞭望。他们有的金碧辉煌,有的神秘深沉,有的浑厚庄重。我们神光一瞥,却温暖无限。来俄的第四天,圣彼得堡就以想象中的样子与我碰面,然后亲切地在心里交谈,如同神交已久的老朋友。
来彼得堡的第二天,我们直奔普希金城,那里虽有凯瑟琳皇宫,但皇家花园和富丽堂皇都不是我的重点。我魂牵梦萦的是和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休戚相关的因子,那里的皇村中学,才是真正的俄罗斯艺术的摇篮。俄罗斯文学中特有的大气、深沉乃至忧郁应该都和这里密不可分。
也许是老天垂顾,也许是我的一颗热爱文学的心得到了认可,冥冥之中的幸运是之后才知道的巧合。在皇村的这一天是我在俄罗斯大地十多天时间中唯一的一天全程阳光灿烂的日子。回想在那样的一个所在,绿色的宫殿,黄色的树木,还有静静的湖水,如果没有蓝天白云作陪衬,如果没有那金色的缕缕阳光普照,该是有多么沉重的失落和遗憾啊。
皇村,梦一般的地方……那曾经吹动过诗人头发的风,此刻正撩动起我的衣裳;那印刻着诗人足迹的小路,此时也正蜿蜒在我的脚下……站在普希金上课的教室,感受那个时代的书声琅琅。蓝天白云下的普希金公园,遍地黄叶,诗人的青铜塑像优雅地斜靠在那里,目光深邃又有点迷惘,面对着一拨又一拨的造访者,他指尖中跳动的缪斯之光,久久地在我们的心中荡漾……
皇村已是一个符号,凝结着一个时代的文化辉煌。但已更名为普希金城的皇村,凯瑟琳宫依然存在,作为真正的皇家后花园,不仅外形浑然壮观,而且室内极尽奢华……曾经的大帝国风范,今天的我们只能仰视,却无暇慨叹。
彼得堡第三天,我们又重新走在了涅瓦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民间艺术家,有的绘画,神情专注;有的拉琴,曲调忧伤。我的手机不时捕捉灵感,在我的彼得堡街拍中,展示的是艺术之外的艺术,我置身于一个民间的艺术天堂。
而涅瓦大桥是我一直想一睹为快的神秘建筑。虽然来到彼得堡之后发现有太多的横跨在涅瓦河上的桥,我不知道果戈理笔下反复出现的涅瓦大桥到底是哪一座?而且据我们的观察和了解其实也没有哪一座桥是真正命名为涅瓦大桥的。所以我只能想象着每一座我即将看到的下一个跨越在涅瓦河上的桥是《外套》中亚卡基-巴施马奇金在死后灵魂剥了官员外套的那座。因此,我带着无比的热情寻找一座又一座涅瓦大桥,目的是为了寻找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那种感觉,最后我把涅瓦大桥锁定在通往瓦西里岛的那一座,据说,那是在彼得堡的一个大景观,每天凌晨一点钟的时候,大桥会分开又重合,其情景蔚为壮观,只是我并没有实地观看,因为我要的是历史留给我的印记,任何打点了现代元素的东西都不值得我为它不远万里。
带着这样独特的情绪,走过长长的涅瓦大桥,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波罗的海港湾的瓦西里岛上,这里有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炮轰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有赫赫有名的彼得要塞……伴随着列宁的一声令下,苏联的历史进行了改写,而巡洋舰也永远地停在了涅瓦大河上。
之后我们走进了彼得要塞,一圈下来,发现亮点有二:一是摆放了各代沙皇圣骸的教堂,二是关押过伟大作家高尔基的监狱旧址……我屏住呼吸轻轻走过……伴着教堂悦耳的钟声,仿佛穿越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彼得堡第四天,是我在此逗留的最后行程,冬宫自然是名副其实的重头戏。我只能说,开了眼界,任何的宣传和解说都不可能有你自己亲自到那里走一走体验那么深刻。这是一个真正的博物馆,有文艺复兴中期三杰的真品:达芬奇的《戴花的圣母》、拉斐尔的《圣家族》和米盖郎琪罗的《蜷缩的小男孩》……在他们艺术光辉的照耀下,走在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我再一次惊讶于俄罗斯皇家风范的大气和庄严……
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艺术的门外汉,仰视的同时,有一种消化不良的感觉。真正让我接地气的还是冬宫中的书房,那是我梦想中的样子……知识的殿堂没有奢靡的样子,有的只是静静的书香。除此之外,还有冬宫特有的穹顶艺术,既有巴洛克之风的浮华,又有洛可可特有的细腻,多姿多彩,美不胜收,那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底色,绚烂又厚重。
因为谷歌地图的问题,冬宫游览结束后,我们寻找了一圈果戈理故居无果,却因为儿子的有心圆了我的另一个文学之梦。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并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的地方,我实地感受到了他写《卡拉马佐夫兄弟》时痛苦的心路历程。随后还来到了涅瓦大街某东的119室,一代讽刺大师左琴科夫用他的物件向后人展示着他的戏剧人生……不远处的俄博门口的普希金塑像一扫忧郁的神态,用舒展的姿态正视前方,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俄罗斯的灵魂在飞翔……纯粹的俄罗斯文化之旅,有完美的过程体验,意愿却永无终点。
为期四天的彼得堡文化感受之旅,圆满的点点滴滴,没有留下丝毫的遗憾。告别这座历史之都,还是库贝,还是通宵的行程,在安稳的睡眠中,期待着和莫斯科的第二次握手。
(三)提升印象——再回莫斯科
俄罗斯第八天,我们再回莫斯科,因上午的时间总是很短促,所以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就在恰当的时间里成了我们的首选。
已经储存了太多的彼得堡教堂的记忆,一开始我对于莫斯科的教堂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但这里据说是俄罗斯地位最高的教堂,所有的总统包括普金在内的就职和重大政治活动都要在这里进行,就凭这一点,我们就能感觉到救世主大教堂非同一般的地位和存在意义。而这里也是我们这几天走过的所有教堂中唯一一座不能拍照的教堂,但参观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莫斯科的救世主大教堂,那才是贵气和艺术最精美的结合……言不尽意,只有感慨。
下午我们要参观的是救世主大教堂斜对面的普希金艺术造型博物馆,虽然对各类博物馆的参观已经不计其数,但我依然充满了期待。幸遇拉斐尔画展,看寒风中常常的队伍,没有维持和栏杆却秩序井然,足见俄罗斯公民对艺术的热情与素养……虽然,排队会让我们少了一些参观的时间,但是来俄罗斯之后这些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也慢慢沉淀内心,静静等待,不再焦虑,而且在这样静默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个民族更为博大的情怀。他们在思考中等待,在等待中思考,没有躁动和喧闹,特别是当天色暗淡寒意逼人的时候,博物馆会提供毛毯,不知是出租还是免费供应,总之,许多人裹着毛毯静立等待参观的情景让我看到了博物馆之外的另一种温度和文化。
俄罗斯第九天……维登汉展览中心,感受苏联鼎盛时期辉煌的力量。其实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可能这方面的内容会更熟悉些。毕竟,前苏联是我们能见度最大的背影,而且我们的父辈们和新中国与前苏联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苏联老大哥,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乃至在航空等科技领域中都对我们中国有过无法估量的影响。但作为一个战斗的民族,俄罗斯人在勇敢的同时也难免有大大咧咧的性格,可他们同样在我们还很落后的年代,用芭蕾和油画的细致与专注投身科学领域,尤其是在航空方面远超当时的航空霸主美国。加加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他打开了人类的宇宙之路!虽然俄罗斯的经济今不如昔,但航空事业仍然是我们科学发展史上最美的剪影!之后来到伊斯梅洛夫这个莫斯科的潘家园,这里有姿态不一的各种建筑,有全木结构的特色教堂,还有玲琅满目民间市场……真正的欧洲风情。由此想来,俄罗斯人一直认为自己是纯正的欧洲人确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美好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越是接近行程的尾声,心中越是有着千般的不舍。接下来的两天,为了接接地气,我游荡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但最耀眼的还是俄罗斯第十日的那个美好的夜晚,精神之旅中少见的高大上……沿着迷人的夜景,在克里姆林宫看芭蕾,而且是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虽然买票费了一点周折,但票价并非我想象中的昂贵,一般的消费水准可以看得出这里人对艺术普及重要性的行动实施,合理的付出让大部分工薪阶层人都能经常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之中,这对提高大部分民众的素养和审美习惯是大有帮助的。
近三个小时的观赏,眼前飘过的是一只只白天鹅纯洁的模样……醉人的音乐,优雅的舞蹈,帅气的指挥,多姿的演员,只有俄罗斯人才能把足尖艺术演绎得如此完美!除此之外,观众盛装前来,有序又经久不息的掌声让人为之动容!高贵的演出,尊严的观赏,克里姆林宫大剧院是一座灵动的宫殿……
第十一天,由于时间和交通等方面的原因,托尔斯泰的故乡波良纳庄园成了我此次俄罗斯之行的缺憾。 好在莫斯科市区有多处托翁的故居,并且都成了托尔斯泰的博物馆。我从从容容地参观了几处很有代表性的,留下他和妻子孩子生活过足印最多的地方,特别钟情于位于托尔斯泰街的故居中的环境和后院大花园一幅巨大的作家和夫人的图片。托尔斯泰全家在这里度过了20个秋天和冬天,因为期间的春夏两季还是在他所热爱的波良纳度过的。
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正是落叶遍地的深秋,大花园的姿态如同托翁笔下的文字,安静而又大气。据说,当年托翁买这所房子的时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大花园,在他的眼里,这里树木高大,花草茂盛,环境优雅,很容易让自己感受到波良纳的气息。而我也是在这样气息的神秘吸引下,先乘地铁到“文化公园站”下车,然后走到共青团大街,再向右走了几百米,就看到了土黄色的围墙,和一幢土黄色的二层洋楼,大门口上标着托尔斯泰街26号,围墙上镶着一块纪念牌,上面刻着:“列夫-托尔斯泰故居博物馆,作家1882年至1902年在此居住”,看着这块牌子,遥想着那个年代,仿佛听到了作者骑坐的马车正飞奔而来,而我的步子却怎么样都不愿挪开。
虽有点小小的遗憾,但行程依然圆满。一路走来,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心中的这只蝴蝶的舞姿已有了天鹅的模样。
俄罗斯第十二天,是我们跟她告别的日子。天公再一次作美,在我踟蹰在莫斯科的林中小道时,阳光如同昙花一现般照射下来,看着这无法带走的视觉盛宴,拍一组醉美的深秋之景给俄罗斯之旅做个总结。完美收工,致敬这个伟大的民族。
塔斯维塔尼亚(再见)……告别俄罗斯!在阳光下轻轻挥手,突然觉得自己一直站立在金色的殿堂之中,黄叶遍地,姿态顿然高贵而且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