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睛明晓梦
在大众的认知中,道家思想是出世的哲学,是隐藏和避世的,不像儒家思想那样具备入世的价值,但无疑这种认知非常片面和模糊。道家思想在处世之道的应用上属于“高术莫用”,不是不用,是对“机”的辩证应用。时机未到,合而不能合,成而不能成,得而不能得。
不成材的树木会长成大树,不会叫的狗会被宰掉。所以有时候不成材有大用,有时候不成材会危害自身。这其实也是隐藏和显用的调和把控。一味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大多数时候是急功近利、戕害自我的,人尽其用,其用必竭。但是一味地退让、庸碌无能也有可能遭到外部环境和形势的祸害打击。所谓的明哲保身、中庸之道,最原始的思源来源于道家的老庄思想。
道德经: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成功可能会带来毁伤,强大了就会衰败,锋利就会折损,尊贵的会被羞辱,刚直的会被弯曲,聚合终会分散,珍爱的终会抛弃,智谋多的人总是被人算计,平庸也会受人侮辱。要怎么样才能衡量这期间的中庸之道呢?
一时为龙,一时为蛇,随环境而变化,一时在上,一时在下,以顺应自然的法则,心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保持淡然无极,纯白朴素的心境,既没有称誉也没有诽谤和非议。万物之情、人伦之理,外面的人或事物不可一味地信赖和倚仗,但是要怀着不相信的心意去相信,这样就能坦荡真诚地做事,尊敬他人而不一定非要被别人尊敬,爱敬他人而不一定要被他人爱敬。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老子曾经说过:“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的人也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尊敬爱戴真诚地对待他人,在于自己;被人尊敬爱戴,在于他人。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家的处世哲学是诡谲多变的,是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的,又能以以有为无的心态不为物累、不为人非、不为事主、不为心役逍遥游戏于人世间。